茯苓補心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茯苓補心湯

【處方】 茯苓12克 桂心6克 大棗20枚 紫石英3克 甘草6克 人蔘6克 赤小豆9克 麥門冬9克

【製法】 上8味,哎咀。

【功效與作用】 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或獨語不覺,咽痛舌強,冷涎出,善忘恐,走不定,婦人崩中,面色赤。

【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回春》卷四:茯苓補心湯

【處方】 茯苓、人蔘、白朮當歸生地黃酸棗仁白芍、麥門冬、陳皮黃連(炒)各等分辰砂(研末,臨服調入)5分,甘草3分。

【製法】 上銼1劑。

【功效與作用】 心汗症。

【用法用量】 加大棗2個,烏梅1個,浮小麥1撮,水煎,食遠服

【摘錄】 《回春》卷四

《千金》卷十三:茯苓補心湯

【處方】 茯苓4兩,桂心2兩,大棗20個,紫石英1兩,甘草2兩,人蔘1兩,赤小豆14枚,麥門冬3兩。

【功效與作用】 心氣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或獨語不覺,喉咽痛,舌本強,冷涎出;善忘,恐走不定;婦人崩中,面色赤。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人蔘、茯苓補手少陰氣分;石英、桂心補手少陰血分;甘草、大棗乃參、苓之匡佐;麥門冬、赤小豆乃英、桂之報使,並開泄心包旺氣,以療喉舌諸疾;石英兼行足厥明,而主婦人崩中,以其能溫經散結也。

【摘錄】 《千金》卷十三

《女科秘要》卷三:茯苓補心湯

【處方】 茯苓1錢半,川芎1錢半,當歸1錢半,白芍1錢半,生地3錢,蘇葉1錢,人蔘1錢,前胡1錢,陳皮1錢,甘葛1錢,甘草1錢,半夏1錢,桑皮1錢,桔梗1錢,枳實8分,姜3片。

【功效與作用】 血虛,肺燥金枯,經來常咳嗽

【用法用量】 空心服。

【摘錄】 《女科秘要》卷三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茯苓補心湯

【處方】 茯苓、紫蘇、當歸、熟地、川芎、白芍。

【功效與作用】 孕婦虛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

易簡方》:茯苓補心湯

【處方】 原書參蘇飲3兩,局方四物湯1兩半。

【功效與作用】 男子、婦人虛勞發熱,或五心煩熱,並治吐血、衄血、便血並婦人下血過多致虛熱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棗子1個,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感冒風寒,頭目昏重,鼻流清涕,加川芎半兩煎服;疝氣初發,必先憎寒壯熱,甚者嘔逆噁心,加木香半兩服之,2日寒熱必退;或陰(疒頹)尚腫,牽引作楚,再於此藥,每服加燈心20莖煎,下青木香

【摘錄】 《易簡方》

《醫統》卷七十引《局方》:茯苓補心湯

【處方】 白茯苓1錢,白茯神1錢,麥門冬1錢,生地黃1錢,陳皮1錢,半夏曲1錢,當歸1錢,甘草5分。

【功效與作用】 思慮過多,心神潰亂,煩躁不寐。心氣為邪所傷吐血。

【用法用量】 加竹葉、燈心,水煎服。

【摘錄】 《醫統》卷七十引《局方》

三因》卷八:茯苓補心湯

【處方】 白茯苓3分,人蔘3分,前胡3分,半夏(湯洗7次,去滑)3分,川芎3分,橘皮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紫蘇半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乾薑半兩,當歸1兩3分,白芍藥2兩,熟地黃1兩半。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心虛寒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寒,恍惚喜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渴,獨語不覺,咽喉痛,舌本強,冷汗出,善忘,恐走,及治婦人懷孕惡阻吐嘔,眩暈,四肢怠惰,全不納食。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 《三因》卷八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茯苓補心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