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蘭室秘藏》卷下:補中湯

【處方】 升麻 柴胡 當歸各0.6克 神曲0.9克(炒)澤瀉1.2克 大麥芽面 蒼朮各1.5克 黃耆7.5克 炙甘草2.4克 紅花少許 五味子20個

【功效與作用】 主面黃,汗多,目赤,四肢沉重,食欲不振,腹中時痛,咳嗽,兩手寸脈短,右手脈弦細兼澀,關脈虛。

【用法用量】 上藥哎咀,分作二服。用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 《蘭室秘藏》卷下

症因脈治》卷四:補中湯

【處方】 人蔘白朮炮姜、炙甘草、丁香

【功效與作用】 積寒泄瀉,腹中綿綿作痛,小便不赤,口唇不幹,瀉下清白鴨溏之色,腸胃虛冷甚者。

【摘錄】 《症因脈治》卷四

《易簡》:補中湯

【處方】 理中湯橘紅1兩,茯苓1兩。

【功效與作用】 泄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煎至6分,食前熱服

【摘錄】 《易簡》

《會約》卷十四:補中湯

【處方】 人蔘(少者,重用沙參)4錢,當歸1錢半,蜜耆1錢半,白朮1錢半,炙草8分,陳皮8分,五味15粒。

【功效與作用】 脾肺虛,而腎氣不歸元,以致氣喘者。

【用法用量】 姜、棗為引。

氣滯作脹,加砂仁香附之屬;或沉香亦妙。

【摘錄】 《會約》卷十四

《得效》卷十四:補中湯

【處方】 乾薑(炮)1兩,阿膠(銼,蛤粉炒)1兩,芎藭1兩,五味子1兩,白朮1兩半,黃耆(去蘆,蜜水炙)1兩半,當歸(去蘆,酒浸)1兩半,赤芍藥1兩半,人蔘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杜仲(去皮,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養新血,去瘀血,補虛扶危。主婦人半產未滿月。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通口服,不拘時候。

【摘錄】 《得效》卷十四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補中湯

【處方】 白朮(薑汁炒)3錢,茯苓1錢,人蔘1錢,山藥1錢2分,廣皮1錢,當歸(酒炒)1錢5分,白芍(酒炒)1錢2分,熟地(薑汁炒)3錢,川芎1錢2分,炙草5分,葛根(酒炒)1錢,香附(醋炒)3錢,生薑3片,大棗5枚。

【功效與作用】 婦人脾胃衰弱,飲食減少,不能生血,經水後期而至者。

【摘錄】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普濟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車輪》:補中湯

【處方】 厚朴2兩(姜制),陳皮2兩(去瓤),白朮2兩,半夏1兩(浸洗7次,切片,焙),藿香葉半兩,肉豆蔻2枚(去殼),桂半兩(颳去皮),甘草(炙焦黃)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後脾胃氣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車輪》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補中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