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胃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脾胃論》卷下:安胃湯

【處方】 黃連(揀盡,去須)五味子(去子)烏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 熟甘草0.9克 升麻梢0.6克

【功效與作用】 汗出過多,致半身不遂偏風痿痹。

【用法用量】 上藥哎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溫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酒、濕面、蒜、蔥、椒、薤、姜,調味香料之類。

【摘錄】 《脾胃論》卷下

《古方選注》卷中:安胃湯

【處方】 川椒5分(炒去汗),安吉烏梅1錢(去核),川黃連2錢,人蔘3錢,枳實1錢5分,生淡乾薑1錢5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肝氣犯胃飢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鍾,煎8分,溫服。

【各家論述】 川椒之辛,佐烏梅之酸行陰以瀉肝,枳實、乾薑助人蔘行陽道以益氣,黃連於脾胃中瀉心火之亢,清脾胃生化之源。統論全方,辛酸同用,以化肝氣,酸甘相輔,以和胃氣,肝化胃和,自能進谷。

【摘錄】 《古方選注》卷中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安胃湯

【處方】 蘇木(酒洗)2錢,紅花1錢,丁香5分,延胡索1錢2分,川鬱金(酒洗)8分,桂心5分,沉香5分,大黃(酒制)2錢。

【功效與作用】 產後敗血上沖入胃而發噦,或一刻-3聲,或連發不已。

【用法用量】 外用韭菜生搗炒熱,按胸下;或炒食鹽升許塌之。

或加桔梗8分。

【各家論述】 是方蘇木、紅花以行瘀血;丁香、桂心、廣皮之辛熱,佐使速行;大黃蕩滌猛迅,制以酒則上行入胃;沉香之苦溫,佐使速降。延胡鬱金上焦惡血,瘀祛則胃安

【摘錄】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宋氏女科》:安胃湯

【別名】 安胃飲

【處方】 當歸白芍藥(煨)、陳皮香附(炒)、白朮半夏(薑湯泡,香油炒)、茯苓藿香神曲砂仁等分,甘草減半。

【功效與作用】 妊娠惡阻

【用法用量】 安胃飲(《簡明醫彀》卷七)。

【摘錄】 《宋氏女科》

回春》卷三:安胃湯

【處方】 人蔘5分,白朮3分,茯苓8分(去皮),山藥8分(炒),當歸8分,陳皮8分,半夏8分(薑汁炒),蓮肉8分,甘草3分。

【製法】 上銼1劑。

【功效與作用】 翻胃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大棗1枚,烏梅1個,水煎溫服。

【摘錄】 《回春》卷三

《便覽》卷三:安胃湯

【處方】 五味子、生甘草、炙甘草、烏梅、黑棗。

【功效與作用】 胃熱,食後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便覽》卷三

《醫學啟蒙》卷四:安胃湯

【處方】 良姜1兩半,木香1兩半,草果1兩半,陳皮1兩半,人蔘1兩半,茯苓1兩半,白朮1兩半,胡椒1兩半,丁香1兩半,甘草(炙)1兩半。

【功效與作用】 脾敗,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憂思蓄怒,宿食痼病,積聚冷痰,動擾脾土,不能消磨穀食,致成食罷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水臭穢,或止黃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鍾半,入鹽少許,煎7分,食遠溫服。

【摘錄】 《醫學啟蒙》卷四

女科萬金方》:安胃湯

【處方】 人蔘、白朮、川芎白芷、當歸、茯苓,陳米1撮。

【功效與作用】 產後濕多,泄瀉如豆汁。

【摘錄】 《女科萬金方》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安胃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