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婦科玉尺》卷一:調經湯

【處方】 當歸 延胡索 白朮各6克 香附 白芍 生地各3克 川芎 陳皮 丹皮各2.4克 甘草1.8克 益母草9克

【功效與作用】 活血調經。主婦女瘀積經閉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煎,經來日空腹時服。

【摘錄】 《婦科玉尺》卷一

《婦科玉尺》卷四:調經湯

【處方】 當歸 桂枝 赤芍各3克 麝香0.15克 琥珀(另研)沒藥(另研)各0.6克 炙甘草 細辛各0.9克

【功效與作用】 化瘀退腫。主產後因敗血蓄於臟腑,循經流入四肢而化為水,以致面目四肢浮腫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婦科玉尺》卷四

萬氏女科》卷三:調經湯

【處方】 歸身(酒炒)1錢,赤芍1錢,丹皮1錢,桂心1錢,赤茯苓1錢,炙草1錢,陳皮1錢,細辛5分,乾薑(炒)5分。

【功效與作用】 產後浮腫新產之後,敗血不盡,乘虛流入經絡,與氣相雜,凝滯不行,腐化為水,故令四肢浮腫,乍寒乍熱。

【用法用量】 生薑1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 《萬氏女科》卷三

《揣摩有得集》:調經湯

【處方】 澤蘭葉3錢,熟地1錢半,當歸1錢半,川芎1錢半(炒),川楝子1錢(炒),白芍1錢半(炒),元胡1錢(炒),檳榔1錢,木香5分,小茴香1錢(炒),焦楂1錢半,砂仁5分(炒),青皮8分(炒),生草1錢。

【功效與作用】 婦女一切月經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經後腹痛,或嘔吐,或發燒,或血癆,或久不生育,或室女經來腹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揣摩有得集》

古今醫鑒》卷十一:調經湯

【處方】 香附(童便制)4兩,炙甘草1兩,茯神1兩5錢,陳皮(泡去白,炒)2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月經不調而無子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用滾湯調下。

【摘錄】 《古今醫鑒》卷十一

《宋氏女科秘書》:調經湯

【處方】 白當歸(酒洗)、淮生地(酒蒸,薑汁炒)、川芎(酒洗)、白芍藥(酒炒)、廣陳皮、香附(酒炒)、白朮(麩炒)、丹皮、砂仁、炙甘草。

【功效與作用】 月經不調。

【摘錄】 《宋氏女科秘書》

仙拈集》卷三:調經湯

【處方】 當歸1兩,川芎5錢,白芍6錢,玄胡2錢,肉桂2錢。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經事或前或後,或多或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食遠滾水下;煎湯亦妙。

【摘錄】 《仙拈集》卷三

《竹林女科》卷三:調經湯

【處方】 生地黃、當歸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產後血虛,敗血攻沖,邪淫於心,胡言亂語,如見異物。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竹林女科》卷三

《女科秘要》卷四:調經湯

【處方】 川芎7分,當歸1錢,生地1錢,益母草1錢,白芍8分,香附8分,丹皮8分,茯苓8分,甘草3分,姜3片,棗1個。

【功效與作用】 因經閉,敗血停積五臟,流入四肢而作浮腫者。

【用法用量】 空心溫服

血熱先期及血熱過期,紫黑或塊,加黃連7分(酒炒),血寒過期,加煨姜、肉桂各3分;臨期正行作痛,加元胡、青皮各8分;臨行繼斷不來,積塊刺痛,加紅花、蘇木桃仁各5分;經水過多,加黃芩1錢、蒲黃(炒)8分;經來飲食不思,加白朮8分、陳皮、砂仁各5分;肥人多痰,赤白帶下,加南星蒼朮各8分;氣虛血弱,四肢虛軟,面無顏色,加人蔘黃耆各5分。

【摘錄】 《女科秘要》卷四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調經湯

【處方】 當歸(洗焙)1兩,半夏(湯洗7次)1兩,甘草(炙)1兩,麥門冬(去心)1兩,五加皮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川芎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肉桂(去粗皮)1兩,牡丹皮1兩,赤芍藥1兩,烏藥1兩,人蔘(去蘆頭)1兩,紅花1兩,沒藥半兩(另研)。

【功效與作用】 沖任脈虛,風寒客搏,氣結凝滯,每經候將行,臍腹先作撮痛,或小腹急脹,攻注腰腳疼重。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經欲行時,預前5日及經斷後5日,並宜服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調經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