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藿香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奇效良方》卷十四:大藿香散

【處方】 藿香30克 陳皮 厚朴(姜制)青皮(麩炒)木香人蔘 肉豆蔻(面裹煨)良姜(炒)麥櫱(炒)神曲(炒)訶子(煨,去核白豆蔻(去皮)甘草(炙)各15克 白乾姜(炮)9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消食順氣利膈開胃。主脾胃虛寒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泄瀉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時用生薑湯調服,如水瀉滑泄腸風臟毒,米飲湯調下;赤白痢,用甘草、黑豆湯調下,脾胃虛泠,宿滯酒食,痰氣作暈,人鹽少許,生薑、紅棗湯調服,胃氣吃噫,用生薑自然汁一呷,入鹽少許,調服此藥。

【摘錄】 《奇效良方》卷十四

醫方類聚》卷一○二引《經驗秘方》:大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1兩,木香1兩,沉香(去白)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訶子(煨,去核)1兩,人蔘(去蘆)1兩,良姜(炒)1兩,麥糵(炒,大麥炒)1兩,神曲(炒)1兩,白茯苓(炒)1兩,甘草(炒)1兩,青皮(去瓤,麩炒)1兩,厚朴(薑汁制,炒)1兩,縮砂仁1兩,白乾姜(炒)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心氣脾胃,變為萬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薑3片,大棗1枚(擘開),水1盞,同煎7分,盞中先放鹽1捻:將藥傾在內,空心熱服

常服加紫蘇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二引《經驗秘方》

《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大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1兩,半夏曲1兩,白朮1兩,木香(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半兩,桔梗(去蘆,銼,炒)半兩,人蔘半兩,枇杷葉(拭去毛)半兩,官桂(不見火)半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憂、愁、思、慮、悲、恐、驚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或作寒熱眩暈痞滿,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

全生指迷方》卷四:大藿香散

【別名】 藿香湯

【處方】 藿香葉10兩,人蔘10兩,茯苓10兩,桔梗10兩,木香10兩,桂(取心)10兩,白朮10兩,半夏(湯洗7遍,為末)半兩(薑汁和成餅子,陰乾),枇杷葉10片(刷去毛)。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病癒之後,復為寒邪傷氣,氣寒則不能食,胃無谷氣以養,心下虛滿,不入飲食,時時欲嘔,嘔無所出,惙惙短氣,其脈微弱。

【用法用量】 藿香湯(原書同卷往文引《瑣碎錄》)。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四

《百》卷二:大藿香散

【處方】 藿香葉1兩,木香1兩,青皮(去瓤,麩炒)1兩,神曲(炒)1兩,人蔘(去蘆)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良姜(炒)1兩,大麥糵(炒)1兩,訶子(煨,去核)1兩,白茯苓1兩,甘草(炒)1兩,厚朴(薑汁制,炒)1兩,陳皮(去白)1兩,白乾姜半兩(炮)。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消食順氣,利膈開胃。主心肺脾胃氣,變為萬病。脾胃虛寒,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泄瀉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不拘時候。如湯點,加生薑、鹽、紫蘇最佳。吐逆瀉痢,不下食或嘔酸苦水,翻胃噁心,並用水1盞,加煨生薑半塊(拍破),同煎,鹽1捻安盞中,候煎藥及7分,熱呷;水瀉滑泄,腸風臟毒,陳米飲入鹽,熱調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湯下;脾元受虛邪,變為寒熱,或脾胃虛冷,醋心氣脹,宿滯酒食,噫滿不化,膈上不快,面色積黑,痰氣作暈,頭目眩掉,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7分,入鹽少許,嚼姜,棗湯熱服;胃氣吃噫,生薑自然汁半腳,入鹽點,熱呷;絕不思食,或吃少氣弱膈滿,煨姜小塊先嚼,入鹽點,熱服,中酒亦如之。

【臨床應用】 霍亂嘔吐:盛季文傳於賀方回云:頃在河朔,因食羊肝,生脾胃泄瀉膿血,仍發脾氣,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時出冷汗,四體厥逆,殆不可忍,邑宰万俟湜懷此藥,煎以進,再服即定。

【摘錄】 《百》卷二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大藿香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