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歸脾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保嬰撮要》卷十三: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 黃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 甘草(炒)白朮(炒)各30克 木香1.5克 遠志(去心)酸棗仁 龍眼肉 當歸 牡丹皮 山梔(炒)各3克

【功效與作用】 治小兒因乳母憂思郁怒,胸脅作痛,或肝脾經分患瘡瘍;或寒熱驚悸無寐,或便血盜汗,瘡口不斂。

【用法用量】 上藥水煎,乳母服,兒亦服之。

【摘錄】 《保嬰撮要》卷十三

醫宗必讀》卷八: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 炙黃耆 白朮 當歸 茯苓 酸棗仁各4.5克 遠志肉2.4克 木香 甘草<炙)各1.5克 龍眼肉6克 大棗2枚 煨姜3片 菖蒲2.4克 桂心1.5克

【功效與作用】 補益心脾。治心虛悸動而痛。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後服

【摘錄】 《醫宗必讀》卷八

正體類要》卷下:加味歸脾湯

【處方】 當歸3克,茯苓3克,白朮3克,炙黃芪3克,龍眼肉3克,遠志3克,炒酸棗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蔘3克,柴胡2克,山梔2克。

【功效與作用】 健脾養心益氣補血,兼清肝熱。主氣血虛弱,心脾郁結。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劑,日服2次。

【摘錄】 《正體類要》卷下

《金鑒》卷四十八:加味歸脾湯

【處方】 歸脾湯硃砂龍齒

【功效與作用】 婦人產後,憂愁思慮傷心脾,驚悸恍惚者。

【摘錄】 《金鑒》卷四十八

《正體類要》卷下:加味歸脾湯

【處方】 歸脾東加柴胡、山梔。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虛,心脾鬱結,經閉發熱產門不閉,及乳岩初起;脾經血虛發熱;因肝脾二臟郁怒,氣血虧損者,伴有內熱夜熱,五心發熱,肢體倦瘦,月經不調

【摘錄】 《正體類要》卷下

口齒類要》:加味歸脾湯

【處方】 歸脾東加柴胡、丹皮、山梔。

【功效與作用】 思慮動脾火元氣損傷,體倦發熱,飲食不思,失血牙痛,思慮之過,血傷火動,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口齒類要》

《重訂通俗傷寒論》:加味歸脾湯

【處方】 潞党參3錢,炙黃耆3錢,生曬術3錢,茯神3錢,歸身3錢,棗仁2錢,遠志2錢,阿膠1錢,焦山梔1錢,丹皮1錢,清炙草5分,廣木香5分,龍眼肉5枚。

【功效與作用】 補脾養陰。主夾血傷寒後期,出血已止,陰液虧虛者。

【摘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

醫部全錄》卷三九九引《薛氏醫案》:加味歸脾湯

【處方】 白朮(炒)1錢,人蔘1錢,茯苓1錢,柴胡5分,川芎5分,山梔(炒)5分,芍藥(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黃8兩,當歸8兩。

【功效與作用】 內消乳岩。主婦人乳岩初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部全錄》卷三九九引《薛氏醫案》

疫疹一得》卷下: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1錢,黃耆1錢半(炒),白朮1錢(炒),茯神3錢,棗仁2錢(炒),遠志1錢半(炒),甘草5分,當歸1錢半,麻黃根2錢,牡蠣3錢,紅棗3枚,浮麥3錢。

【功效與作用】 自汗,盜汗。

【摘錄】 《疫疹一得》卷下

《盤珠集》卷上: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白朮(炒)、茯神(去皮木)、當歸(去尾)、棗仁(去殼,炒)、蓮肉(去心)、黃耆(蜜炙)、遠志、木香。

【功效與作用】 子腫,血少氣滯者。

【用法用量】 遠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摘錄】 《盤珠集》卷上

《一盤珠》卷五: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黃耆、當歸、白朮、棗仁、志肉、茯神、甘草、川鬱金香附、木香、牛膝

【功效與作用】 脫疽脾虛,兼鬱火下注,飲食減少。

【摘錄】 《一盤珠》卷五

《葉氏女科》卷二: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2錢,黃耆2錢,白朮(蜜炙)2錢,茯苓2錢,棗仁2錢,遠志(制)1錢,當歸1錢,柴胡8分,山梔仁8分,枳殼(麩炒)8分,木香(不見火)5分,炙甘草5分。

【功效與作用】 子懸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氣不和,逆上心胸,脹滿疼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 加龍眼肉7枚,水2鍾,煎7分,空腹服

【摘錄】 《葉氏女科》卷二

《金鑒》卷四十九:加味歸脾湯

【處方】 歸脾東加伏龍肝

【功效與作用】 婦人心、脾傷損,每交接輒出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金鑒》卷四十九

《保嬰撮要》卷三:加味歸脾湯

【處方】 人蔘1錢,黃耆1錢,茯神(去木)1錢,甘草1錢,白朮(炒)1錢,木香5分,遠志(去心)1錢,酸棗仁1錢,龍眼肉1錢,當歸1錢,牡丹皮1錢,山梔(炒)1錢。

【功效與作用】 乳母憂思傷脾,以致小兒血虛發熱,腹痛發抽,怔忡失眠,自汗盜汗,口舌生瘡;及妊娠吐;因乳母郁怒積熱嬰兒腹痛發搐者;小兒因乳母憂思郁怒,胸脅作痛,或肝脾經分患瘡瘍之證,或寒熱驚悸無寐,或便血盜汗,口瘡不斂。

【用法用量】 水煎服。嬰兒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臨床應用】 1.內釣:一小兒因乳母懷抱鬱結,腹痛發搐,久而不愈,用加味歸脾東加漏蘆,母子並服漸愈。

2.脅癰:一小兒4歲,脅間漫腫1塊,甚痛,色如故,服流氣敗毒等藥,加寒熱作嘔,食少作瀉,此稟肝脾氣滯之症,元氣復傷而甚耳。乃擇乳母氣血壯盛者,與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服之,兒飲其乳半載而消。

【摘錄】 《保嬰撮要》卷三

《金鑒》卷四十九:加味歸脾湯

【處方】 歸脾東加辰砂琥珀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七情內傷,心脾虧損,神無所護,致夜夢鬼交,獨笑獨悲。

【用法用量】 上將歸脾湯水煎,調辰砂、斛珀末服之。

【摘錄】 《金鑒》卷四十九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加味歸脾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