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微小型浸潤癌
A+醫學百科 >> 腫瘤 >>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 |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是指只能在顯微鏡下檢出而臨床難以發現的臨床前宮頸癌。
目錄 |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是宮頸上皮內瘤變CIN(主要是原位癌)向浸潤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病變階段。而CIN主要病因如下:
1.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近年來隨著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與下生殖道關係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HPV感染與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生有著一定的關聯。HPV感染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性傳播疾病是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發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據其致癌性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HPV16,18,45,56為高危型,HPV31,33,35等11種為中危型,HPV6,11,26等8種為低危型。CINⅠ及亞臨床HPV感染常為HPV6,11型,CIN Ⅲ80%為HPV16型感染。
子宮頸重度不典型增生其細胞內染色體常伴有HPV基因的整合,從而啟動E1、E2基因,導致病毒基因在宮頸上皮內的表達,其後E6、E7基因編碼合成多功能蛋白從而干擾細胞生長,在16,18型高危的HPV感染者起著重要的細胞癌變作用。高危型HPVE6蛋白可與腫瘤抑制基因p53結合,導致p53降解,E7基因產物是一種核磷酸蛋白與腫瘤抑制基因retinoblastoma基因(PRb)產物結合導致其功能滅活,從而影響其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
2.其他因素
(1)吸煙:吸煙與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其降解物尼古丁與致肺癌類似的宮頸刺激性,在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
(2)微生物感染:淋球菌,單純皰疹病毒(HSV),滴蟲感染可增加對HPV的易感性,從而與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發生有關。
(3)內源性與外源性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可致CIN的發生增加。如Hodgkin病、白血病、膠原性血管病與HPV感染性疾病發生有關。
(二)發病機制
1.Ⅰa1期 癌細胞向上皮層深處有微小浸潤。癌細胞浸潤初期時呈芽狀,隨後呈圓形,分叉狀或舌狀,有時在廣泛累及腺體的基礎上,在病灶邊緣出現浸潤,周圍間質中有許多淋巴細胞浸潤。
2.Ⅰa2期 癌灶可測量,浸潤上皮下的深度不超過5mm,寬度不超過7mm,病灶有小浸潤灶融合,癌細胞可呈各種分化程度,有時呈團塊狀,有時呈由很多釘腳形成的網狀結構。周圍間質中有許多圓形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巨細胞,間質纖維鬆弛或收縮。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症状
宮頸微灶浸潤癌同原位癌一樣無特殊症状和體征,Betsill(1985)報導33%~81%的病例無症状。部分有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及慢性宮頸炎的種種表現。據統計56.7%的微癌有接觸性出血和不規則出血,無症状者佔40%。一些作者報告慢性宮頸炎佔39.6%,輕、中度糜爛佔28.3%~75.0%,重度糜爛佔7.5%,白斑佔3.8%,臨床可疑癌佔12.5%,而宮頸光滑所佔比例(9.4%~12.5%)卻低於CIN。
1985年及1994年FIGO對Ⅰa期的診斷標準不但要求明確浸潤深度,而且要求計算病變的水平播散範圍,提示宮頸微灶浸潤癌的診斷是組織學診斷,必須根據包括全部宮頸癌變在內的宮頸切除或宮頸錐形切除、全子宮切除標本的連續或亞連續切片顯微鏡檢查才能確診。因此,在診斷MICA中強調2點:①輔助診斷方法聯合使用的必要性;②取材及組織精心製作的重要性。
診斷的病理學標準:
宮頸微灶浸潤癌的診斷標準雖經多次修改,仍存在分歧,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浸潤間質的深度 是診斷MICA最重要的定量定性標準。國內外不同作者的標準不一,測量的深度可1~9mm不等。測量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多數從基底膜開始測量,也有從癌表面以垂直方向測量至癌的浸潤尖端(柯應夔,1992)。關於間質浸潤深度,最初Mestwavdt以≤5mm作為診斷標準,以後不少作者沿用此標準,但發現MICA的淋巴轉移率(1.2%)和死亡率很低(Hasumi等,1986)。部分國內外學者主張浸潤深度應以≤3mm為界,因發現Ⅰa期淋巴結轉移大多發生在浸潤深度3.1~5.0mm間。也有認為≤1mm為好,以體現既有間質浸潤而又無轉移。
2.腫瘤面積和體積 Burghardt和Holzer曾提出體積是決定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以500mm3為界,早已被歐洲的病理學家所接受,FIGO於1985年採用腫瘤浸潤深度及寬度兩個參數作為區別Ⅰa1及Ⅰa2及鑒別Ⅰb期的標準,由於鏡下測量技術、體積測量的複雜性及主觀因素等,有學者持反對意見。目前FIGO關於水平浸潤的診斷標準已被多數作者接受。
3.脈管(淋巴管和血管)浸潤 作為一個診斷標準意見不一,多數認為脈管與淋巴結轉移及複發有關(Boyce等,1981;Van Nagell等,1983),因此,主張脈管內有瘤栓不應再診為MICA,但也有一些學者持否定態度(Simon等,1986)。Hasumi等(1980)報告135例MICA,在6例脈管浸潤中無1例發生淋巴結轉移。Coppleson(1992)收集幾組報告證明脈管與浸潤深度的關係:浸潤<1mm,脈管受侵為0%~8%,3~5mm時則為12%~43%,說明脈管受侵是與浸潤深度有關的一個因素。
4.浸潤間質的病變形態(病灶融合) Fidler等(1959)首先提出病灶融合是與轉移相關的一個參數,相反有認為浸潤較深時融合病變常見,但與發生淋巴轉移似無明顯關係。Simon等(1986)認為病灶融合的概念含糊不清,且帶有較多的主觀性。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診斷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檢查化驗
1.細胞學檢查 細胞學診斷的準確性與病變程度有關,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宮頸癌高發區的普查資料顯示,在早期宮頸癌(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潤癌)和宮頸非典型增生中,細胞學異常的出現率明顯不同,分別為巴氏Ⅱa 3.1%和31.6%、Ⅱb 21.5%和32.9%、Ⅲ18.5%和15.2%、Ⅳ35.4%和7.6%及Ⅴ18.5%和10.1%。在二者中的細胞學陽性率(Ⅳ+Ⅴ級)有顯著差異,分別為53.8%和17.7%,說明細胞學在初篩早期宮頸癌中的重要意義(章文華等,1994)。Frable等(1998)報告傳統細胞學檢查的陽性預測值為80%,有10%~15%的假陰性。最近,細胞學新檢查技術薄層液基細胞學(TCT)的應用提高了檢出率。HSIL和癌的陽性率分別為92.9%和100%,常規塗片則為77.8%和90.9%(Martha等,1999)。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中美協作項目中首次在國內使用TCT,1997例中HSIL和鱗癌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93.2%和100%。
2.陰道鏡檢查 在診斷CIN和早期宮頸癌中,陰道鏡和細胞學是缺一不可的輔助診斷方法。早期浸潤癌的陰道鏡圖像與CIN Ⅲ級相仿,但更顯異常,「三聯圖像」較常見,醋白上皮較厚、邊界清晰,表面稍隆起或不規則,點狀血管和(或)鑲嵌粗大而不規則,血管擴張、間距增加,可見異型血管如螺旋狀、髮夾或逗點狀等。有研究在普查中應用陰道鏡檢查,按Coppleson(1986)的陰道鏡像分組標準,重度異常(即Ⅲ級)在早期癌和非典型增生中的比例分別是87.1%和20.98%,在62例早期癌中除2例正常或良性陰道鏡所見外,異常圖像達96.7%。陰道鏡與細胞學合用加頸管刮術無1例浸潤癌漏診(章文華等,1994),但陰道鏡檢查難以鑒別宮頸間質有無浸潤。
1.宮頸活檢及頸管刮術 宜在肉眼觀察(ⅥA)或陰道鏡指示下做宮頸多點活檢,在疑癌處深取活檢或大的楔形活檢,尤其臨床懷疑腺癌時切取活檢及頸管刮術更有必要(Teshima等,1985;章文華等,1993)。因多種原因,即使陰道鏡下多點活檢仍有可能遺漏早期浸潤病變,導致術前診斷不足。
2.宮頸錐形切除術 仍是微灶型浸潤癌最重要、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多數作者認為只有錐切活檢才能對MI-CA做出準確的診斷,但對取材、切片、製片及病理診斷等技術要求嚴格,否則易造成漏診或診斷過高。隨著早期聯合診斷方法的應用,診斷性錐切率明顯下降。近年由於CIN和早期宮頸癌的年輕化趨勢明顯,宮頸錐切術的應用增多。
(1)其指征修訂為:
①細胞學多次陽性,陰道鏡檢查陰性或不滿意或陰道鏡下活檢及頸管刮術均陰性者。
②細胞學檢查與陰道鏡定位活檢或頸管刮術結果不符。
③碘染、VIA或陰道鏡下活檢疑為早期浸潤癌者。
④級別高的CIN病變超出陰道鏡檢查範圍,延伸至頸管內。
⑤臨床懷疑早期腺癌,細胞學正常或異常,陰道鏡檢查未見明顯CIN或鱗狀細胞癌的異常圖像。
對細胞學和(或)陰道鏡僅提示SPI或CINⅠ級的年輕患者,應盡量避免錐切,臨床或陰道鏡檢查可疑浸潤癌者則為手術禁忌證。
(2)錐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錐切前必須有細胞學塗片、陰道鏡檢查或碘試驗。
②避免過多的陰道和宮頸準備,以免損傷宮頸上皮。
③採用冷刀錐切。
④術前擴張宮頸管並做頸管刮術。
⑤錐切範圍包括陰道鏡檢查的異常範圍、轉化區及頸管下段。
3.宮頸環狀電切術(LEEP)及大環狀轉化區切除術(LLETZ) 作為一種新的CIN和早期癌的診斷和治療方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少作者有報導,Meesing等(1994)認為LLETZ錐切活檢的指征是:
(1)不滿意陰道鏡檢查。
(2)頸管刮術陽性。
(2)細胞學與宮頸活檢結果不一致(超過2個級別)。
(4)病變嚴重,如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細胞學提示浸潤性變化。
這種診斷方法具有熱損傷,是否適用於早期浸潤癌的診斷,尚待進一步研討。20世紀90年代後儘管LEEP治療作為診治方法已被較多的應用,但對細胞學或陰道鏡下懷疑早期浸潤癌者,仍主張用冷刀錐切(CKC)較為適宜。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鑒別診斷
由於微小浸潤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無法像鱗狀上皮層有一目了然的基底細胞膜層,因此定義也無法明確地界定。此外,腺癌多半有好幾個病灶,能提供保守手術結果的數字不多,不能完全以鱗狀上皮微小浸潤性癌作為處理的藍本,應該在錐形切除後個別考慮。尤其在少見的腺癌,如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和惡性腺瘤(adenoma malignum),雖然它們的腺體與正常的子宮頸內膜腺體酷似,但它的深度與正常的不一樣。腺鱗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的細胞分化甚差,預後也很壞。只有新近報告的絨毛腺癌(villoglandular cervical adenocarcinoma),雖也好發在較年輕的年齡群,但預後甚佳。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併發症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除做好經期產後或流產後的保健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陰部衛生,防止陰道炎症和宮頸糜爛同時要保持性生活衛生,此外,要勤曬被褥,宜穿棉織品內褲並勤洗勤換等在此基礎上,定期的婦女病檢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宮頸微灶型浸潤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治療方式與範圍懸殊很大,可從錐切術到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1.影響治療的因素
(1)診斷標準不一致,不少資料是回顧性研究的報告。
(2)術前未能正確診斷:Simon等(1986)報告30%的早期浸潤癌被漏診。Coppleson(1992)提及有4%~28%的浸潤癌診斷為鏡下浸潤,有7%~50%的CIN實際上是鏡下浸潤癌,說明早期間質浸潤癌的準確診斷並不容易,往往過高或偏低。
(3)對該病變的性質認識不足:
①Ⅰa期的淋巴結轉移:文獻報告不一致,國外20世紀60~70年代資料的淋巴轉移率為0.8%(1118例中僅9例),國內資料為0.64%(624例中僅4例)。多數認為淋巴轉移與浸潤深度密切相關,浸潤深度在1mm以內者未發現淋巴轉移,3mm以內的淋巴轉移率不到1%,3~5mm者則高達14.8%。Benson等(1977)報告浸潤深度≤3mm和3.1~5.0mm者,淋巴轉移率分別為0%和2.7%。Coppleson(1992)統計並收集20世紀80年代5位作者的資料,浸潤深度≤3mm的404例中淋巴轉移僅2例(為0.5%),3.1~5.0mm的146例中有12例(為8.0%)。有作者報導36例浸潤深度在3~5mm之間,僅2例有轉移5.6%(Sevin等,1992)。
②脈管浸潤與淋巴轉移的關係:目前尚無定論,Boyce等(1981)發現伴血管浸潤者淋巴轉移較多。另有作者卻有相反的報導,有脈管浸潤者淋巴轉移很少,而無脈管浸潤者卻有淋巴轉移(Creasman等,1985;Simon等,1986)。一般認為脈管浸潤與淋巴結轉移及複發可能有一定關係。但最近一組研究資料表明,Ⅰa期宮頸癌的轉移及複發率均低,且與脈管浸潤無關(美國GOG,1998)。
③對宮頸微灶型腺癌認識不足:甚至不易識別,因此易漏診或誤診。Bertrand等(1987)認為此類病變少見,除缺乏認識外,無明確的細胞學、陰道鏡和組織學標準,因腺、鱗兩種病理類型的病變常同時並存而易被忽略。
2.治療原則和方法 對宮頸微灶型浸潤癌的處理,目前多數主張縮小手術範圍,原則上應根據浸潤深度、病變範圍、有無脈管受累、病灶是否融合及病理類型等,在準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恰如其分的術式。在宮頸癌診斷規範中,對Ⅰa期主張行次廣泛子宮切除術(江森等,1990;吳愛如,1999),而近年有作者採用保守性手術(雷射錐切和氣化聯合使用)治療MICA 90例,治癒率為96.7%,不全切除率和真正的殘存腫瘤分別為17.8%和10%(Ueki等,1994)。Creasman等(1998)報告一組美國GOG的研究結果,188例Ⅰa2期(間質浸潤3~5mm)在宮頸錐切(CKC)後的子宮切除標本中,無浸潤者的淋巴轉移、複發或死亡的危險相當低,5年生存率為100%,認為此類病人行錐切術即可,但需嚴密隨訪。可見迄今仍不一致。縱觀國內外見解及以上所述的特殊性,僅供參考的治療方案如下:
(1)Ⅰa1期(浸潤深度≤3mm):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欲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患者或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可採用宮頸冷刀錐切術(CKC)。
(2)Ⅰa2期(浸潤深度3~5mm):無脈管浸潤、病灶局限者,行擴大的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陰道切除1~2cm),病灶下1cm左右。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子宮者可行CKC,但術後需嚴密隨診觀察。
(3)Ⅰa2期伴脈管浸潤、病灶融合、多發、細胞分化不良者,則應採用次廣泛子宮切除加選擇性盆腔淋巴切除。
(4)拒絕手術或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可行放射治療(單純腔內治療即可)。Ⅰa2期細胞分化不良者應加體外放療。
(5)如手術前診斷不足或漏診、腫瘤體積大、手術未切淨或伴脈管浸潤、病灶融合疑浸潤癌時,術後宜補充放療以減少術後複發及盆腔淋巴轉移,其價值尚待探討。
(6)對微灶型腺癌的處理目前尚無一致意見,根據腺癌特有的生物學特徵,認為採取比早期浸潤鱗癌更為積極的根治性手術為妥。
(二)預後
台北榮總醫院(1975~1986)追蹤226位顯微侵犯病例(Ⅰa)的統計,複發率是2.2%(5/226)。其中屬於Ⅰa1,3mm以下侵犯的複發率是1.8%(3/167);Ⅰa2,深3~5mm,寬7mm以下的複發率為3.4%(2/59)。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護理
浸潤性宮頸癌往往在婦科檢查中被發現並通過病理活檢組織學檢查證實。部分宮頸癌無症状和肉眼異常所見,稱為臨床前浸潤性宮頸癌。宮頸浸潤癌的發病年齡跨度較大,20~90 歲之間均有發病。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宮頸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症状,佔80%~85%,尤其是絕經後陰道出血更應引起注意。疾病描述 子宮分子宮體和子宮頸兩部分。子宮頸位於子宮的最下面,約佔整個子宮的1/3,長2.5~3cm,分陰道上段和陰道段,即宮頸管和宮頸陰道部。發生在這個部位的上皮性惡性腫瘤稱為子宮頸癌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吃什麼好?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食療方(僅供參考)
1、黃芪12克、當歸15克、党參9克、白朮9克、天冬9克、茯苓9克、淮山9克、白芍6克、川芎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一劑。主治宮頸癌氣不足者。
2、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茯苓25克、茵陳25克、白朮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柴胡4.5克、澤瀉9克。水煎服,每天一劑。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野菊花30克、銀花30克、白芷15克、菖蒲15克。 加水適量煎,去渣浸泡陰道、宮頸。
3、生南星30克(先煎2小時)、茯苓24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桅子12克、白朮24克、莪術15克、當歸12克、香附12克、丹皮12克、青皮12克。水煎服,每天一劑。
4、全蠍10克、蜂房10克、蛇蛻10克。 全蠍先用冷水泡24小時(換水2-3次),取出晒乾後,微火焙黃、蜂房、蛇蛻分別微炒。共研末,水泛為丸,每次2克,日二次。
5、女貞子30克、半枝蓮30克、桑寄生30克、山藥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七葉一枝花24克、生地20克、莪術15克、知母12克、黃柏12克。水煎服每天一劑。用於晚期宮頸癌。
6、桑寄生30克、黃精15克、太子參15克、續斷15克、苡仁12克、白朮9克、狗脊9克、陳皮9克、升麻3克。水煎服,每天一劑。主治宮頸中氣下陷明顯者。
7、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功15克、淮山15克、草河車15克、生地12克、知母9克、澤瀉9克、旱蓮草15克、玄參9克、黃柏4.5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
8、白花蛇舌草50克、白茅根50克、赤砂糖50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連服7-14劑。主治宮頸癌放射療後直腸炎。
9、柴胡6克、當歸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熟地6克、椿皮6克、白果6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主治晚期宮頸癌。
10、人蔘18克、鱉甲18克、花椒9克。共研細末,每服7克,日一次,溫開水沖服,24天為一療程。
11、紅花6克、白礬6克、瓦松30克。水煎,先熏,後外洗外陰部,第日至兩次,每次-60分鐘,下次加熱後再用,每劑可用三至四天。主治早期宮頸癌。
12、昆布3克、海藻3克、香附5克、白朮5克、茯苓5克、當歸6克、白芍10克、柴胡3克、全蠍3克、蜈蚣2條。 水煎服,每周肉至三劑。主治宮頸癌早期。
13、半枝蓮30克、黃藥子15克、山豆根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核桃樹枝30克、龍葵15克、黃芪30克、淫羊藿30克、寄考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主治中期宮頸癌。
14、夏枯草30克、山豆根30克、花粉15克、七葉一枝花30克、茜草15克、柴胡15克、莪術9克、三棱9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主治菜花型和糜爛型宮頸癌。
15、當歸15克、柴胡15克,雞內金15克、党參30克、白朮9克、白芍9克、茯苓9克、青皮9克、烏藥9克、甘草7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主治菜花型和糜爛型宮頸癌。
16、斑蝥30克、車前子30克、滑石30克、木通30克。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0.1-0.12克,每日一次。
17、魚腥草30克、白茅根30克、丹參15克、當歸9克、牡蠣3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茜草9克、党參15克、白朮9克、赤芍9克、土茯苓9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
18、家鴿1個,醋無數鱉甲30克、淮山30克。 鴿宰後去內臟切碎,與後兩味一起加水炖煮爛,鹽調味,飲湯食肉。除宮頸癌外,其他婦科腫瘤也適用。
19、白鱔1條、鮮馬鞭草60克(干品30克)。白鱔去內臟,與馬鞭草(布包)一起加水適量煮一小時,去藥,鹽油調味,飲湯食魚。主治宮頸癌月經不調,帶下赤白者。
20、烏骨雞250克、海螵蛸30克、蔥白30克。 先將雞切塊與海螵蛸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雞爛熟,入蔥白、鹽、油,煮15分鐘即可。飲湯食肉。主治宮頸帶下赤白臭穢和陰道癌。
21、行雞1隻、艾葉絨12克、杞子15克。 常法殺雞去內臟。納艾葉(布包)和杞子入雞腹,竹籤封口,加水炖爛,去艾葉,鹽調味,飲湯食肉。主治宮頸癌體虛者。
22、豬瘦肉60克、魚膠30克、糯米60克。 豬肉及魚膠(浸泡一天後)切絲,和米煮粥,鹽油調味服食。主治宮頸癌卵巢癌體虛不思飲食者。
23、艾葉25克、雞蛋2個。用瓦罐(忌用鐵器)文火煮艾葉及雞蛋,雞蛋煮熟後,撈出雞蛋去殼再煮10分鐘即可。主治宮頸癌少腹冷痛不止。
24、土茯苓50克、白糖(或蜂蜜)適量。土茯苓加水二碗半,文火炖至一碗,用時加糖或蜂蜜調味。主治宮頸癌白帶增多。
25、鵪鶉蛋20個、洋蔥半隻、胡蘿卜80克、蘆筍80克、香茄4個、青椒1隻。 蛋煮熟運用殼。蔬菜切成小塊。胡蘿卜煮至剛熟。碗中依次放入湯料200毫升、砂糖40克、醋45毫升、酒15毫升、番茄醬20克、麻油5毫升、傑粉10克、調成料汁。鍋中放油30毫升,燒熟後投入蛋和蔬菜秒炒,倒入料汁略煮一下即可食用。主治宮頸癌慢性出血所致貧血。
26、羊肉300克、鮮河魚1條(500克)、白蘿卜1個。 羊肉切成大塊,放入滾水中,同切片的蘿卜煮15分鐘,湯和蘿卜棄之。羊肉放入鍋內,加水(約為鍋容量的2/3)、蔥、姜、酒,煮至熟透。若湯太少可加適量開水。將魚用豆油煎透後,放入凌晨肉鍋內煮30分鐘。湯中加鹽、香菜、蒜苗、蔥末,即成美味可口的羊魚鮮湯。主要用於宮頸癌術後的調養。
27、菱粉粥:用粳米100克,加適量水同煮,待米粥至半熟後,調入菱粉30-60克,紅糖少許,同煮為粥。故用菱實粉煮粥服食,不僅可以益氣健脾,還可用作防治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的一種輔助飲食防治措施。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患者吃什麼對身體好?
(1)宜吃薊菜、甜瓜、菱、薏米、薜荔果、烏梅、牛蒡菜、牡蠣、甲魚、海馬。
(2)出血宜吃魚翅、海參、鮫魚、黑木耳、香菇、蘑菇、淡菜、蠶豆。
(3)水腫宜吃鱘魚、石蓴、赤豆、玉蜀黍、鯉魚、鯪魚、泥鰍、蛤、胰魚、鴨肉、萵苣、椰子漿。
(4)腰痛宜吃蓮子、核桃肉、薏米、韭菜、梅子、栗子、芋艿、甲魚、海蜇、蜂乳、鱟、梭子蟹。
(5)白帶多宜吃烏賊、淡菜、文蛤、蟶子、牡蠣、龜、海蜇、羊胰、雀、豇豆、白果、胡桃、蓮子、芡實、芹菜。
(6)防治化療、放療副作用的食物:豆腐、豬肝、青魚、鯽魚、墨魚、鴨、牛肉、田雞、山楂、烏梅、綠豆、無花果。
另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術後複發: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5、飲食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
6、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
7、多吃五穀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患者吃什麼對身體不好?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吸煙,飲酒,不要吃油膩,海鮮等腥發性的食物
宮頸癌由氣血瘀滯,痰濕凝聚,毒熱蘊結而致。用膳應禁忌肥膩甘醇、辛辣香竄,油煎烤炸等生濕、生痰、燥熱,易致出血的食品。
患者白帶多水樣時,忌食生冷、瓜果、冷食以及堅硬難消化的食物;帶下多粘稠,氣味臭時,忌食滋膩之品。
參看
|
關於「宮頸微小型浸潤癌」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