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丸
A+醫學百科 >> 龍骨丸 |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龍骨丸
【處方】 白龍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黃)黃連7.5克(去須,微炒)黃柏7.5克(微炙,銼)訶黎勒7.5克(煨,用皮)白礬15克(燒令汁盡)乾薑15克(銼,微炒)當歸15克(銼,微炒)木香7.5克
【製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固澀止痢,清熱燥濕。治小兒濕熱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後重,舌苔白膩罩黃。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三四服。
【備註】 方中白龍骨收斂固澀為君;訶子、枯礬、胡粉澀腸止瀉,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為臣;乾薑溫中止血,木香調氣導滯,當歸和血止痛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澀止痢,又有清熱燥濕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鉛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龍骨丸
【處方】 龍骨15克 黃連15克(去須,微炒)白石脂15克 白礬15克(燒令汁盡)乾薑15克(炮裂,銼)
【製法】 上藥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固澀止痢。治小兒冷熱不調,泄瀉煩渴,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里急後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三四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奇效良方》卷四十五:龍骨丸
【處方】 龍骨 柏子仁 防風 乾地黃 甘草各1.5克 禹餘糧 白石英 白茯苓 桂心 黃耆各2.1克 五味子 羌活 附子 人蔘各1.8克 山茱萸 玄參 芎藭各1.2克 磁石 杜仲 乾薑各2.4克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恍恍,氣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 《奇效良方》卷四十五
《聖惠》卷七十二:龍骨丸
【處方】 龍骨2兩(燒過),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椒紅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製法】 上為細散,以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小便滑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聖惠》卷七十三:龍骨丸
【處方】 龍骨1兩,烏賊魚骨3分(燒灰),白芍藥半兩,側柏2兩(微炒),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熟乾地黃1兩半,乾薑半兩(炮裂,銼)。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三
《聖惠》卷九十三:龍骨丸
【處方】 龍骨半兩,雄黃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硃砂1分(細研),蝸牛20枚(炒令微黃),橡實半兩,牛黃1錢(細研),白土1錢,青黛1分,訶黎勒1分(煨,用皮)。
【製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用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疳痢,日夜度數不常,肌體羸瘦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三
方出《醫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二十六:龍骨丸
【處方】 龍骨、乾薑、附子各等分。
【製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冷痢,純下白如鼻涕;傷寒後臟腑虛冷,下痢白膿腹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10丸,日3次。
【摘錄】 方出《醫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千金》卷三:龍骨丸
【處方】 龍骨4兩,乾薑2兩,甘草2兩,桂心2兩(一方用人蔘3兩,地黃3兩)。
【製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虛冷下血,及谷下晝夜無數;兼治產後惡露不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暖酒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本經》言:龍骨治泄利膿血,女子漏下,而兼乾薑、桂心溫散寒結;甘草專和胃氣,為冷痢之專藥;姜、桂辛散,不須復用嚮導也。
【摘錄】 《千金》卷三
《千金》卷十五:龍骨丸
【處方】 龍骨30銖,當歸30銖,龍膽30銖,附子30銖,乾薑30銖,黃連30銖,羚羊角30銖,赤石脂1兩半,礬石1兩半,犀角18銖,甘草18銖,熟艾18銖。
【製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 血痢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服,日3次。加至20丸。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治久痢滑脫證。本屬熱盛,因痢久正虛,虛能受熱,故假姜、附、熟艾鼓舞;犀角、羚羊、龍膽、黃連以散本病之熱;龍骨、礬石、石脂以固痢久之脫;當歸、甘草以和血氣之傷也。
【摘錄】 《千金》卷十五
《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龍骨丸
【處方】 龍骨4分,恆山8分,附子3分,大黃8分。
【功效與作用】 三十年瘧疾。
【用法用量】 發前服7丸,臨發服7丸。
【注意】 忌生蔥、生菜、豬肉等。
【摘錄】 《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
《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師方》:龍骨丸
【處方】 乾薑2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龍骨4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虛冷下血,及水谷下痢,晝夜無數,兼療惡露不絕。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摘錄】 《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千金》卷二十:龍骨丸
【處方】 龍骨5分,柏子仁5分,甘草5分,防風5分,乾地黃5分,桂心7分,禹餘糧7分,黃耆7分,茯苓7分,白石英7分,人蔘6分,附子6分,羌活6分,五味子6分,玄參4分,芎藭4分,山茱萸4分,磁石8分,杜仲8分,乾薑8分。
【製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目巟)(目巟),氣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加至40丸。
【摘錄】 《千金》卷二十
《醫心方》卷二十一引《經心錄》:龍骨丸
【處方】 龍骨2兩,阿膠(炙)2兩,赤石脂2兩,牡蠣2兩,乾地黃2兩,當歸2兩,甘草2兩,蒲黃3兩。
【製法】 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崩中漏下。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日3次。
【摘錄】 《醫心方》卷二十一引《經心錄》
《聖惠》卷五十九:龍骨丸
【處方】 龍骨3分,地榆1兩(銼),赤石脂3分,沒石子3分,艾葉3分(微炒),黃柏3分(微炙,銼),橡實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芎藭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聖惠》卷七十二:龍骨丸
【處方】 龍骨3兩,禹餘糧2兩(燒醋淬7遍),紫石英3兩(細研,水飛過),人蔘2兩(去蘆頭),桂心2兩,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桑寄生3兩,石斛3兩(去根,銼),澤瀉3兩,當歸3兩(銼,微炒),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遠志2兩(去心),肉蓯蓉2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干),乾薑3兩(炮裂,銼),牡蠣粉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勞損,月水不斷,五臟氣虛,肉色黃瘦,血竭暫止,少日複發,不耐動搖,小勞輒劇及久疾失治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龍骨丸
【處方】 龍骨1兩(燒醋淬3-5度),白礬灰半兩,鉛丹(炒黑)1分。
【製法】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久患滑泄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臘茶清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龍骨丸
【處方】 龍骨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遠志(去心)1兩,防風(去叉)1兩,人蔘1兩,柏子仁(別搗)1兩,犀角(鎊)1兩,生乾地黃(焙)1兩,牡蠣1兩半(燒,研如粉)。
【製法】 上藥除柏子仁外,搗羅為末,同拌勻,加煮棗肉2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陽氣內郁,肝氣不治,少氣善怒,視聽昏塞,煎迫厥逆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粥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衛生家寶》:龍骨丸
【別名】 龍蠣丸
【處方】 龍骨半兩,牡蠣半兩。
【用法用量】 龍蠣丸(《醫學入門》卷七)。
服時看藥效如何,更加茯苓半兩,遠志半兩尤佳。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衛生家寶》
《魏氏家藏方》卷四:龍骨丸
【處方】 糯米飯(晒乾)4兩,赤石脂(炒令焦黃)2兩,龍骨(煅,別研)2兩,白茯苓(去皮)2兩。
【製法】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焙乾。
【功效與作用】 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四
《雲歧子脈決》:龍骨丸
【處方】 龍骨2兩,苦楝子2兩。
【製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雲歧子脈決》
《普濟方》卷三二一:龍骨丸
【處方】 黃連(慢火炒)半兩,乾薑(炮)半兩,當歸半兩(酒浸,焙乾),赤石脂(醋煅7次),阿膠2錢半(炮,蛤粉炒)。
【製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名「龍骨丸」,但方中無龍骨,疑脫。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二一
《醫家心法》:龍骨丸
【處方】 龍骨(煅)2兩2錢,蓯蓉(酒洗,去鱗膜)2兩2錢,補骨脂(鹽水炒)2兩2錢,二蠶砂2兩2錢,五味子1兩。
【製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摘錄】 《醫家心法》
《女科秘要》卷三:龍骨丸
【處方】 龍骨1錢,海螵蛸1錢,生地1錢,牡蠣8分,川歸8分,白芍8分,川芎8分,黃芩8分,白茯苓8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效與作用】 經來臭如腐肉。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 《女科秘要》卷三
《聖惠》卷九十三:龍骨丸
【處方】 白龍骨1分,胡粉3錢(炒微黃),黃連1分(去須,微炒),黃柏1分(微炙,銼),訶黎勒1分(煨,用皮),白礬半兩(燒令汁盡),乾薑半兩(銼,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1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三
《魏氏家藏方》卷十:龍骨丸
【處方】 禹餘糧石2兩(火煅通紅,醋淬7次,別研細,取1兩淨),烏魚骨(煅灰存性)半兩,鹿茸(爁去毛,切片酥炙)1兩,白龍骨(煅)1兩,附子(大者)1枚(炮,去皮,7-8錢亦得)。
【製法】 上為細末,粟米粉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固養血脈,溫下元,止崩帶,暖子臟。主婦人血氣虛寒,營衛不調,沖任經虛,即血脈不禁而血滑崩漏者,或墜胎下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晚食前溫酒或淡醋湯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十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龍骨丸
【別名】 螺皮丸、龍骨皮丸
【處方】 龍骨1兩,螺皮(炙令焦)1兩,黃耆(銼)3分,當歸(切,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乾薑(炮)3分,熟艾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螺皮丸(原書同卷)、龍骨皮丸、(《普濟方》卷二九八)。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龍骨丸
【處方】 龍骨半兩,甘草(炙)半兩,赤石脂半兩,烏梅肉(炒)半兩,人蔘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枳殼(去瓤,銼,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3分,黃連(去須)3分。
【製法】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日久泄瀉,倦怠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龍骨丸
【處方】 白龍骨1分,白石脂1兩半,雞屎礬(燒灰)1兩,黃連(去須)1兩,胡粉(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阿膠(炙燥)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一切疳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7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龍骨丸
【別名】 益無丸
【處方】 龍骨、遠志(去心)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益無丸(《普濟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楊氏家藏方》卷九:龍骨丸
【處方】 牡蠣(煅為粉)半兩,熟乾地黃(洗,焙)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焙乾)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龍骨(五色者)2錢半,肉桂(去粗皮)2錢半,白石脂2錢半,五味子2錢半。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下虛胞寒,小便白濁,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九
《聖惠》卷五十九:龍骨丸
【處方】 龍骨3分,艾葉1兩(微炒),赤石脂3分,白礬3兩(燒令汁盡),黃連3分(去須,微炒),當歸3分(銼碎,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谷痢,日夜數行,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普濟方》卷四十:龍骨丸
【處方】 龍骨1兩,艾葉(炒)1兩,鱉頭骨2枚(塗酥炙令焦黃,研)。
【製法】 上為散。
【摘錄】 《普濟方》卷四十
《聖惠》卷九十三:龍骨丸
【別名】 香連丸、香連煎
【處方】 龍骨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白石脂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乾薑半兩(炮裂,銼)。
【製法】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冷熱不調,時有洞泄,下痢不止;小兒泄瀉煩渴,米穀不化,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里急後重,夜起頻並,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漸變成疳。
【用法用量】 香連丸(《局方》卷十)、香連煎(《雞峰》卷二十四)。《幼幼新書》引《萬全方》有木香半兩。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三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 A: 安宮牛黃丸 阿魏化痞膏 安神丸 安腎丸 艾湯 安神定志丸 艾醋湯 艾附暖宮丸 安神補心丸 阿魏丸 安神膏 艾葉粥 安沖湯
- B: 補中益氣湯 白芥子 白湯 白虎湯 八珍湯 白蘞 八味丸 冰硼散 保和丸 白藥 薄荷湯 八仙過海 補陽還五湯 八正散
- C: 赤水玄珠 承氣湯 柴胡疏肝散 穿心蓮片 沉香化滯丸 刺五加浸膏 柴胡桂枝湯 柴胡湯 銼散 柴胡桂枝幹薑湯 除濕湯
- D: 膽南星 導赤散 顛茄流浸膏 大承氣湯 獨參湯 大補陰丸 當歸補血湯 大柴胡湯 點藥 導痰湯 點眼藥 地黃丸 當歸散
- E: 二陳湯 二妙散 二仙湯 二至丸 二妙丸 鵝膏 耳聾左慈丸 二陳東加味 二陳丸 鵝黃散 阿膠散 二十五味珍珠丸 阿膠湯
- F: 防風通聖散 復方丹參片 附子理中湯 痱子粉 復元活血湯 防己黃芪湯 發表散 肥兒丸 復方丹參滴丸 附子理中丸 附子湯
- G: 感冒退熱顆粒 桂枝湯 歸脾湯 龜齡集 歸脾丸 甘草湯 感冒清熱顆粒 公丁香 甘草流浸膏 葛根湯 桂枝茯苓丸 甘草水
- H: 活血散 滑石粉 黃連解毒湯 黃連膏 黃芩湯 藿香正氣散 化症回生片 黃湯 黃連阿膠湯 紅粉 胡麻油 海金砂 黑膏藥
- J: 解毒劑 金不換 解毒散 金丹 解散 雞蛋黃 金黃散 粳米粥 接骨丹 加味逍遙散 荊防敗毒散 解毒湯 金鈴子散 桔梗湯
- K: 苦參湯 控涎丹 坎離砂 開郁散 開胃散 苦參丸 苦參煎 枯痔液 苦酒湯 咳血方 枯痔散 抗癌湯 開郁種玉湯 開關散
- L: 六味地黃丸 龍膽瀉肝湯 理中湯 六神丸 六君子湯 鹿角霜 綠豆湯 涼膈散 爐甘石洗劑 雷丸 六一散 龍膽瀉肝東加減
- M: 麻黃湯 麥門冬湯 麥味地黃丸 明目地黃丸 牡蠣散 妙香散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梅花點舌丹 麻仁潤腸丸 礞石滾痰丸
- N: 牛黃解毒丸 牛黃清心丸 牛黃散 牛黃上清丸 暖肝煎 牛黃丸 腦立清丸 內疏黃連湯 女金丹 牛黃降壓丸 牛黃鎮驚丸
- O: 藕羹 藕汁膏 藕汁飲 嘔吐散
- P: 平胃散 枇杷清肺飲 枇杷膏 排石湯 枇杷葉膏 蒲黃散 排氣飲 蒲公英粥 蒲灰散 枇杷葉露 排膿散 排石顆粒 平補鎮心丹
- Q: 清胃散 千柏鼻炎片 清營湯 杞菊地黃丸 七厘散 清瘟敗毒飲 青黛散 清暑益氣湯 清燥救肺湯 羌活勝濕湯 七制香附丸
- R: 如意金黃散 人蔘湯 人蔘養榮湯 潤腸丸 肉桂粉 人蔘固本丸 人蔘健脾丸 潤肌膏 人蔘養榮丸 人蔘敗毒散 人蔘酒 人蔘粥
- S: 四物湯 四君子湯 生脈散 四逆湯 參蘇丸 十全大補湯 蘇合香丸 腎氣丸 參附湯 疏風散 參苓白朮散 生肌散 參靈丸
- T: 天王補心丹 桃仁承氣湯 痛瀉要方 調胃承氣湯 滌痰湯 托里消毒散 通竅活血湯 通脈四逆湯 天麻丸 通宣理肺丸 透膿散
- W: 威靈仙 五苓散 五味消毒飲 溫膽湯 烏梅丸 烏雞白鳳丸 五積散 胃苓湯 吳茱萸湯 五福化毒丸 烏雞湯 溫經湯 烏梅湯
- X: 消腫散 小柴胡湯 犀角地黃湯 逍遙散 消風散 瀉白散 瀉心湯 血府逐瘀湯 小青龍湯 錫類散 西瓜霜 小承氣湯 小米粥
- Y: 鹽湯 銀翹散 玉屏風散 右歸丸 茵陳蒿湯 一貫煎 養陰清肺湯 異功散 越鞠丸 益元散 玉女煎 藥線 陽和湯 羊肉湯
- Z: 止痛藥 知柏地黃丸 知柏地黃湯 左歸丸 真武湯 至寶丹 棗湯 竹葉石膏湯 硃砂安神丸 左金丸 左歸飲 炙甘草湯 增液湯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龍骨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