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肝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仁齋直指》卷十八:調肝散

【處方】 半夏(制)0.9克 辣桂 宣木瓜 當歸 川芎 牛膝 細辛各0.6克 石菖蒲 酸棗仁(湯浸,去皮,微炒)甘草(炙)各0.3克

【製法】 上藥銼細。

【功效與作用】 主郁怒傷肝,發為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生薑5片,大棗2枚,煎服。

【摘錄】 《仁齋直指》卷十八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師方》:調肝散

【處方】 細辛2兩,柏實2兩,蕤仁1兩,甘草(炙)1兩,羊肝1具(去脂膜,炙干)。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肝氣之少,眼視(目巟)(目巟),面目青,眼中眵淚,不見光明。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送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錄】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師方》

《直指》卷十八:調肝散

【處方】 半夏(制)3分,辣桂2分,宣木瓜2分,當歸2分,川芎2分,牛膝2分,細辛2分,石菖蒲1分,酸棗仁(湯浸去皮,微炒)1分,甘草(炙)1分。

【製法】 上銼細。

【功效與作用】 郁怒傷肝,發為腰痛。小腹偏左結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薑5片,大棗2個煎服。

【摘錄】 《直指》卷十八

普濟方》卷四○四:調肝散

【處方】 犀角2錢(如無,以升麻代之),大黃2錢(銼炒),桑白皮2錢,釣藤2錢,甘草(炙)5錢,天花粉2錢,石膏(煅)2錢,黃芩2錢,木通2錢,荊芥2錢,防風2錢,牛蒡子(炒)2錢,紫草2錢,陳皮(去白)2錢,龍膽草(去蘆)2錢。

【製法】 上銼為末。

【功效與作用】 令痘瘡不入目。主痘瘡熱毒大盛者。

【用法用量】 白水煎,食後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四○四

症因脈治》卷二:調肝散

【處方】 當歸、生地白芍藥、川芎、柴胡山梔、黃芩、廣皮、甘草。

【功效與作用】 肝虛勞傷,筋攣煩悶,眼目赤澀,毛焦色夭腹痛指甲痛,咳則脅下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疼,寒熱咳逆肝血不足而有火者。

【摘錄】 《症因脈治》卷二

斑疹備急》:調肝散

【別名】 犀角湯

【處方】 犀角屑1分,草龍膽半分,黃耆半兩(炙銼),大黃1分(炒過),桑白皮1分(炙銼),鉤藤鉤子1分,麻黃1分(去根節),石膏(別研)半兩,栝樓實半兩(去瓤皮),甘草1分(炙)。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敗肝臟邪熱,解散斑疹餘毒,令瘡疹不入眼目。主小兒疹痘瘡及赤瘡子,風勝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內燥大便不通,毒氣上盛表熱未散者。

【用法用量】 犀角湯(《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各家論述】 《奇效良方》:方中栝樓、大黃治內燥;鉤藤、龍膽治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熱;麻黃、黃耆散肌熱;犀角、甘草解毒熱。

【摘錄】 《斑疹備急》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調肝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