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血管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結節性血管炎 |
結節性血管炎(n。dularvascul沁s)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皮膚小血管炎。臨床特點為好發於成年人,在小腿或足部反覆發生皮膚小結節,結節表面膚色正常或微紅,一般沿淺靜脈走行排列,自感輕微疼痛或有觸痛,一般無全身症状。病程可數周至數月不等。
本病是否為一獨立性疾病尚有不同看法。近來有人認為結節性血管炎僅是硬紅斑的早期或輕型。關於結節性血管炎與硬紅斑的關係,當結核病累及脂肪時,既可引起非液化性脂膜炎,又可引起液化性脂膜炎。如果在組織切片中有明顯血管炎,但結節性肉芽腫的改變很輕,且無或很少有乾酪樣壞死者稱為結節性血管炎。
一.結節性血管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結節性血管炎的病理
皮下組織的中、小動靜脈呈閉塞性、肉芽腫性血管炎表現,血管壁增厚,管腔內有纖維素沉積和(或)形成血栓,發生不同程度的閉塞變化,早期病變雖可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及核碎裂,但常見的是淋巴細胞及肉芽腫性浸潤,管壁可有輕度壞死,血管周圍有肉芽腫性炎症細胞浸潤,導致相應脂肪小葉區域的缺血性凝固性壞死,不同程度的脂膜炎,後期成纖維細胞增生,脂肪小葉發生纖維化。以明顯血管炎為特點,結節性肉芽腫的改變很輕,很少有乾酪樣壞死。
多發生於30歲後的女性,偶爾發生在青年女性和男性。皮損為皮下結節至較大的浸潤塊。好發於下肢。特別是小腿後側,亦可發生於大腿及上臂。可僅一側小腿發生,或一側小腿發生的結節多於另一側,常不對稱。結節有自發痛或壓痛,發展慢,但有時呈急性經過,表面皮膚紅熱。有的結節排列呈線狀,沿皮膚淺靜脈走行方向發生。多不發生潰瘍,約2-4周消失或遺留纖維性結節,消失很慢。結節常經一定時間反覆發作。
四.結節性血管炎的診斷方法
除了臨床表現外,輔助檢查無特異性。除急性期外,血沉很少增快,少數病例抗「O」高或Y—球蛋白增高。結核菌素試驗、胸片檢查可判斷患者是否有肺結核或其他內臟結核。
急性期患者血中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和血中循環免疫複合物水平升高。
健康問答網關於結節性血管炎的相關提問
|
|
關於「結節性血管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