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30克 覆盆子30克 黃連30克(去須)人蔘30克(去蘆頭)栝樓根30克 熟乾地黃30克 雞膍胵50枚(微炒)萆薢30克(銼)玄參30克 石斛22克(去根,銼)蛇床子90克

【製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滋陰清熱益腎潤燥腎消。因中消之後,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兩腿漸細,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 每於空腹時煎磁石湯下30丸。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半兩,黃連2兩半,黃柏1兩半,羚羊角1兩半。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休息痢,日夜頻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聖惠》卷二十六: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1兩,白龍骨1兩,遠志1兩(去心),防風1兩(去蘆頭),人蔘1兩(去蘆頭),柏子仁1兩,牡蠣2兩(燒為粉),犀角屑1兩,生乾地黃1兩。

【製法】 上為末,加棗肉2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肝勞熱,恐畏不安,精神悶怒,不能獨臥,志氣錯亂。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粥飲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聖惠》卷四十七: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1兩,黃柏1兩(微炙,銼),乾薑1兩(炮裂,銼),木瓜1兩半(干者),白石脂2兩。

【製法】 上為末,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霍亂後水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七

《聖惠》卷五十三: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1兩,覆盆子1兩,黃連1兩(去須),人蔘1兩(去蘆頭),栝蔞根1兩,熟乾地黃1兩,雞肶胵50枚(微炒),萆薢1兩(銼),玄參1兩,石斛3分(去根,銼),蛇床子3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因消中之後,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消腎,即兩腿漸細,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煎磁石湯送下。

【各家論述】 《醫方集解》:此足少陰藥也。茯苓降心火而交腎,黃連清脾火瀉心,石斛平胃熱而澀腎,熟地、玄參生腎水,覆盆、蛇床固腎精,人蔘補氣,花粉生津,萆薢清熱利濕,肶胵能消水谷,通小腸膀胱而止便數,善治膈消磁石色黑入腎,補腎益精,故假之為使也。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聖惠》卷七十八: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1兩,熟乾地黃1兩,人蔘(去蘆頭)半兩,琥珀半兩,桂心半兩,遠志(去心)半兩,菖蒲半兩,柏子仁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後心虛驚悸,神不安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聖濟總錄》卷四十: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3兩,黃柏(去粗皮)3兩,乾薑(炮裂)3兩,木瓜(干者,去瓤)1枚(切,焙)。

【製法】 上為末,以粳米或粟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晒乾。

【功效與作用】 霍亂後,水利不止;亦治諸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術飲送下,1日2次。老小加減。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1兩,人蔘1兩(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1兩,酸棗仁1兩(微炒),甘草3分(微炙黃,銼),硃砂3分(別研),生龍腦1分(別研)。

【製法】 上7味,除別研藥外,同搗為細末,入研了藥,再研令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效與作用】 化痰鎮心安神。主肝臟實熱上攻,頭目昏眩;兼治風。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臨臥乳香湯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聖濟總錄》卷八十一: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酸棗仁(炒)1兩半,五味子(炒)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續斷1兩半,澤瀉(銼)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白蒺藜(炒)1兩,人蔘1兩,羚羊角(鎊)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耆(炙,銼)1兩,五加皮(銼)1兩,防風(去叉)1兩,細辛(去苗葉,炒)1兩,獨活(去蘆頭)1兩,杜仲(去粗皮,酥炙)1兩,甘草(銼,炙)1兩,熟乾地黃(焙)2兩,白檳榔(生用)2兩,鹿角膠(炙令燥)2兩,雲母粉(別研)2兩,菟絲子(酒浸軟,別研)3兩。

【製法】 上藥先將23味搗羅為末,入細研雲母粉、菟絲子,揉拌令勻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風毒腳氣緩弱,腰脊急痛,臂髆酸疼,心胸痰壅,氣逆脅滿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食前各服20丸,大棗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貝母(去心)、五味子、紫菀(去苗土)、白朮、百部根、杜蘅、麥門冬(去心,焙)、人蔘、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熬)、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米飲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白茯苓丸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薏苡仁1兩半,萆薢1兩半,山茱萸1兩半,赤芍藥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白檳榔(炮,銼)2兩,熟乾地黃(焙)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色)2兩半,當歸(切,焙)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塗酥搗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調,或多或少,臍下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腹煎大棗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白茯苓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