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子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仁齋直指》卷二十一: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 赤芍藥 生地黃 桑白皮 甘菊赤茯苓 川升麻 麥門冬(去心)木通 前胡 炙甘草等分

【製法】 上藥銼散

【功效與作用】 治內熱,耳出膿汁,或耳鳴而聾。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3片、紅棗2枚,煎至150毫升,食後服

【摘錄】 《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幼幼集成》卷四: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1錢,粉干葛1錢,赤芍藥1錢,信前胡1錢,桑白皮1錢,淮木通1錢,懷生地1錢,杭麥冬1錢,赤茯苓1錢,綠升麻5分,小甘草5分。

【功效與作用】 小兒腎氣上沖,灌為聤耳

【用法用量】 加燈心10莖,水煎服。

【摘錄】 《幼幼集成》卷四

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神巧萬全方》: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1兩,防風1兩,獨活1兩,黑參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黃芩1兩,甘菊花1兩,甘草(炙)1兩,秦皮1兩,地膚子1兩,細辛1兩半。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肝臟壅熱,風毒所攻,眼赤腫痛,生胬肉侵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神巧萬全方》

《聖惠》卷三十: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1兩,酸棗仁1兩(微炒),防風1兩(去蘆頭),百合2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桂心1兩,薏苡仁2兩半,木通1兩半(銼),牽牛子3兩(微炒)。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傷筋,風引筋脈拘攣疼痛,或時肢節浮腫手指不可拳。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

《聖惠》卷二十二: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3分,赤箭半兩,細辛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地骨皮半兩,石膏1兩,黃芩3分,防風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芎藭3分,茯神3分,甘菊花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風頭旋,暈悶,起則欲倒。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熱面、飴糖羊肉

【摘錄】 《聖惠》卷二十二

《聖惠》卷三十四: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1兩,生乾地黃1兩,地骨皮1兩,角蒿1兩,郁李根皮2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牙齒根宣露挺出,皆是積熱風毒所為者。

【用法用量】 每用半兩,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熱含冷吐。

【摘錄】 《聖惠》卷三十四

《直指》卷二十一:蔓荊子散

【別名】 蔓荊子湯

【處方】 川升麻、木通、赤芍藥、桑白皮(炒)、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前胡、甘菊、赤茯苓、蔓荊子、甘草(炙)各等分。

【製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內熱,耳出膿汁。

【用法用量】 蔓荊子湯(《準繩.幼科》卷三)。

【摘錄】 《直指》卷二十一

《聖惠》卷六十九:蔓荊子散

【處方】 蔓荊子3分,防風3分(去蘆頭),羌治3分,芎藭2分,羚羊角屑3分,細辛半兩,枳殼2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菊花半兩,前胡3分(去蘆頭),白芷半兩,藁本半兩,石膏2兩,赤茯苓3分,旋覆花3兩,麻黃3分(去根節),荊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風眩,頭目昏悶煩疼,言語謇澀,痰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蔓荊子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