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

(重定向自疯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状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目錄

定義

由於丘腦大腦功能紊亂及病變而發生的感覺、記憶、思維、感情、行為等方面表現異常的病。

【症状】精神病是由於人體丘腦、大腦功能的紊亂,而導致患者在感知

200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面出現異常。常見的精神病有多種類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不同類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但是,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患者也可以完全痊癒疾病,正常地生活、學習與工作。

《精神衛生法》立法工作的學者卓小勤先生說:所謂「精神病人殺人不犯法」 ,其實是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法律並沒有這樣規定。根據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時實施的行為,才不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精神病人在非發病的狀態下,打人殺人同樣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缺乏自制力,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  

常見的精神病有: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鬱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屬應和精神科醫生配合治療。

還有不少人愛把神經病與心理疾病特別是精神病等同起來,總愛用嘲笑的口吻說:你有神經病。其實是個誤區,神經症和精神病是區分開來的,精神病屬於心理疾病範圍,神經症屬於器質性病理範圍。  

神經病

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並可以通過醫療儀器找到病變的位置。常見的神經病有:腦炎腦膜炎腦囊蟲病腦出血腦梗塞癲癇腦腫瘤重症肌無力等。患者應去神經科尋求診治。

精神病的飲食療法,精神病食療  

治療

精神病的治療主要採取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工作治療,娛樂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面疏導,以消除或減輕病者的種種障礙。另外,飲食療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食療,又稱食治、飲食療法,系利用各種食物經過特定工藝加工製成食品,通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過食用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西醫和中醫均有食療。西藥食療通過膳食補充或控制各種營養素攝入,達到治療營養缺乏性疾病或與營養有關的疾病的目的。而中醫食療則是利用食物或藥食兩用藥物按照中醫理論嚴格配伍,並用特定炮製工藝製成食品,通過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而達治療疾病之目的。中醫的食療比西醫食療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加廣泛它不僅包括西醫學中的營養療法,還包括諸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積、補精益氣等治療作用在內。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自身健康逐漸重視,對藥膳食療的追求已作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今天,藥膳食療從理論到實踐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1973~1984 年每年均有兩本藥膳食療專著問世,1985~1995 年平均每年有十本專著問世, 1998 年我國召開了首屆國際藥膳食療學術研討會,是一次全面總結近50 年的藥膳療領域新成果的盛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我國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國有精神病患者8000萬人,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

神經因子調控修復療法:主要用於治療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據臨床數據顯示患者只要堅持治療均能取得較好療效。結果臨床應用58000例,少則1~2周,症状消失,逐漸減輕,療效明顯而持久,臨床有效率達到98%。

對於患者家屬而言,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信醫不信巫。二是謹慎選擇治療方法和就醫單位。三是對待患者要有耐心,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尤其是在患者犯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急躁,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維去判斷是非曲直,更不能對患者喪失信心,放棄治療。  

精神病的分類

對於精神病分類各國的標準不同,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精神病的分類逐漸系統化,目前我國對精神疾病的習慣分為十四種:

1、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由於腦組織直接受到損害而造成的器質性精神病,如:腦外傷、腦出血、顱內腫瘤等因素所致。

2、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這是由於軀體疾病影響了大腦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腎發生疾病,導致腦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謝產物堆積,或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從而繼發腦功能紊亂。 

3、酒依賴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由於長期飲酒形成依賴(成癮)後逐漸出現精神障礙,或在突然停飲後急劇發作。

4、鴉片類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質伴發的精神障礙。

5、中毒性精神障礙:某些非依賴物質(如苯中毒鉛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醫學藥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長期少量進入人體,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後,造成精神障礙。

6、精神分裂症:為較常見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於青壯年主要可分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等,常見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覺妄想、興奮躁動、打人毀物、抑鬱多疑等,病程遷延不愈,病人及家屬痛苦萬分。

7、偏執型精神病:以系統的妄想為主要症状。

9、情感障礙:為較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改變為基本臨床表現。

10、心因性精神障礙:由嚴重精神打擊或強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1、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常見症状有:恐縮症即害怕,身體某一部分縮進身體而死亡;由氣功走火入魔,所致精神障礙:由迷信巫術相關的精神障礙。

12、人格障礙: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影響其社會和職業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於童年,並持續終生,主要有偏執型,反社會型、衝動型、表演型,依賴型、自戀型。

13、性心理障礙:指兩性行為在心理上偏離正常而導致活動行為上的異常,常見症有:窺陰症露陰症戀物症戀童症、著裝異性症。

14、精神發育遲滯:童年起即表現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  

精神病的全部類型

一: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與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1):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①、阿爾采末病;②、腦血管病變所致的精神障礙;③、其它腦變性病變所致的精神障礙;④、顱內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礙;⑤、顱內創傷所致的精神障礙;⑥、顱內腫瘤所致的精神障礙;⑦、癲癇性精神障礙;⑧、 其它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2):軀體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①、軀體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礙;②、內臟器官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③、內分泌病所致的精神障礙;④、營養代謝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⑤、染色體異常所致的精神障礙;⑥、物理因素引起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⑦、其它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二:精神活性物質與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

(1):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

①、酒類所致的精神障礙;②、鴉片類所致的精神障礙;③、大麻類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④、鎮靜催眠劑所致的精神障礙;⑤、古柯鹼所致的精神障礙;⑥、興奮劑所致的精神障礙;⑦、揮發性溶劑所致的精神障礙;⑧、煙草所致的精神障礙;⑨、其它或多種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

(2):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

①、非依賴性藥物所致的精神障礙;②、有機化合物所致的精神障礙;③、一氧化碳所致的精神障礙;④、重金屬及其它化學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⑤、食物所致的精神障礙;⑥、其它或多種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

三:精神分裂症及其它非器質性精神病性障礙

(1):精神分裂症

①、偏執型;②、青春型;③、緊張型;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⑤、精神分裂後的抑鬱;⑥、殘留型;⑦、單純型精神分裂症;⑧、衰退型;⑨、其它型精神分裂症。

(2):分裂樣精神病

(3):偏執性精神病

(4):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

①、反應性精神病;②、癔症性精神病;③、妄想陣發;④、旅途精神病;⑤、病理性激情;⑥、病理性半醒狀態;⑦、其它短暫精神病性障礙;⑧、未特定的短暫精神病性障礙。

(5):感應性精神病

(6):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7):周期性精神病

(8):其它未分類的精神病性障礙

(9):無法歸類的精神病性障礙

四:情感性(心境)精神障礙

(1):躁狂症

(2):雙相性情感障礙

①、雙相性情感障礙:躁狂相;②、雙相性情感障礙:抑鬱相;③、雙相性情感障礙:混合相;④、雙相情感障礙快速循環型;⑤、循環性心境障礙;⑥、其它雙相情感障礙;⑦、未特定的雙相情感障礙。

(3):抑鬱症

①、單次發作抑鬱症;②、反覆發作抑鬱症;③、更年期抑鬱症

(4):其它情感性精神障礙

(5):未特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礙

五:神經症以及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的精神障礙

(1):恐怖性神經症

(2):焦慮性神經症

①、廣泛性焦慮症;②、驚恐發作。

(3):強迫性神經症

(4):抑鬱性神經症

(5):癔症

①、分離性遺忘症;②、分離性漫遊症;③、分離性身份障礙;④、轉換性運動與感覺障礙。 

(6):疑病性神經症

(7):神經衰弱

(8):與社會因素相關的精神障礙

①、急性應激反應;②、創傷後應激障礙;③、適應障礙;④、神經症性反應;⑤、與文化相聯繫的精神障礙。

(9):其它神經症

六: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的生理行為障礙

(1):進食障礙

①、神經性厭食;②、貪食症;③、神經性嘔吐

(2):睡眠與覺醒障礙

①、失眠症;②、嗜睡症;③、睡行症

(3):性功能障礙

①、性慾減退;②、陽痿;③、早泄;④、性高潮缺乏;⑤、陰道痙攣;⑥、性交疼痛

(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七:人格障礙,衝動控制障礙與性行為障礙

(1):人格障礙

①、偏執型人格障礙;②、分裂型人格障礙;③、反社會型人格障礙;④、衝動型人格障礙;⑤、表演型人格障礙;⑥、強迫型人格障礙;⑦、其它型人格障礙;⑧、未特定的人格障礙。

(2):衝動控制障礙

①、病理性賭博;②、病理性縱火;③、病理性偷竊;④、拔毛癖;⑤、其它衝動控制障礙;⑥、未特定衝動控制障礙。

(3):性行為障礙和性心理障礙

①、裸露癖②、摩擦癖;③、窺陰癖;④、露陰癖;⑤、異裝癖;⑥、易性癖;⑦、戀物癖;⑧、戀童癖;⑨、自戀癖;⑩、亂倫癖;⑾、戀獸癖;⑿、口交癖;⒀、雞姦癖;⒁、性受虐癖;⒂、性施虐癖;⒃、戀屍癖;⒄、灌腸癖;⒅、戀毛巾被癖;⒆、戀足癖;⒇、穢語癖;

(4):其它

①、做作性障礙。

八:精神發育遲滯

(1):精神發育遲鈍

①、輕度精神發育遲緩;②、中度精神發育遲緩;③、重度精神發育遲緩;④、極重度精神發育遲緩;⑤、邊緣智力;⑥、其它精神發育遲緩;⑦、非特定的精神發育遲緩。

九: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

(1):廣泛發育障礙

①、兒童孤獨症;②、Asperger症候群;③、Heller症候群;④、Rett症候群。

(2):特殊發育障礙

①、言語技能發育障礙;②、學校技能發育障礙;③、運動技能發育障礙;④、混合性技能發育障礙;⑤、其它技能發育障礙。

(3):兒童情緒障礙

①、兒童離別焦慮;②、兒童恐怖障礙;③、社交敏感性障礙;④、選擇性緘默症;⑤、其它情緒障礙。

(4):兒童多動症

①、注意缺陷障礙

(5):小兒孤獨症

(6):抽動障礙

①、短暫抽動障礙;②、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③、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le症候群)④、其它抽動障礙。

(7):品行障礙

(8):兒童行為障礙

①、排泄障礙;②、睡眠障礙;③、進食障礙;④、口吃;⑤、其它行為障礙。

十:其它精神障礙及與心理衛生密切相關的幾種情況

(1):無法歸類之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2):無法歸類之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3):與心理衛生密切相關的幾種情況

①、詐病;②、無精神病;③、自殺;④、人格特徵突出;⑤、其它與心理衛生密切相關的情況。  

精神病人的護理要點

精神病人的護理及防止複發的要點

一、首先病人及家屬要了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和概念,提高自我防禦能力。

二、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和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更好的適應社會、家庭生活和工作。

三、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適應及自我調節能力。

四、嚴格按時按量遵醫囑服藥,不要認為病情輕了,好了,就擅自減、停服藥,要始終與醫生保持聯繫,由醫生根據病情指導調整和減停服藥。

五、適當體育鍛煉及文娛活動,儘可能多幹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杜絕飲酒、控制吸煙、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態平衡。

六、許多病人秋冬或開春季節病情易反覆,這與氣候變化,病人一時不能適應有關。因此,當季節轉換時,及時增添衣物,平時加強體質鍛煉,亦可防止或減少發病。  

中醫對精神病的認識

祖國醫學雖無精神病病名,但在《內經》中早就有關於對精神病的病因、病機、症状和治療的描述。隨著各家學說的產生以及臨床總結,不斷地完善與發展,特別是對精神疾病之身心辨證論治的獨特理論體系,不愧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瑰寶。為此,對身心醫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精神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於神志病的範疇。用「癲」、「狂」命名,是因其「正性癲倒,狂不識人」,也即現代醫學「躁狂型」與「憂鬱型」都是由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以致失去理智的控制,不能進行正確地思維、語言錯亂、精神失常癔病、躁狂、登高而歌、棄衣奔走等臨床表現.

祖國醫學認為,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氣、神,「得神者昌,逆神者亡」,神即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也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臟腑、精氣、血與津液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的高度概括.這就是說,人的氣血、津液、思維活動的循環規律,源於自身的調節,而自身調節功能長期失調,則會導致精神的異常.

精神病的病因病機,歷來醫家說法不一,但總的看來不外乎以下幾種。

1.六淫侵襲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氣候的自然發生的現象,一般並不致病,稱為六氣。只有在氣候失常的情況下,才可致病故又稱六淫。六淫當中與精神疾病有關的主要是風暑火三種。《素問》有:「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和「諸燥狂熱皆屬於火」的理論。但無論是「風、暑」,還是「燥火」總在人體的虛弱時,才可乘虛而人致病。但「火熱過亢」目前仍被視為病因病機的重要方面。

2.七情內傷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精神活動的正常表現,但如果超過了正常限度或受到突然及長久的刺激,而又缺乏心理應激能力和處理技巧,就會導致生理及臟腑功能失調、經絡功能紊亂而發生精神疾病。 此外,還有痰迷心竅、氣血凝滯、陰陽失和、遺傳、近親結婚、腦外傷、腦器質性疾病、中毒等。 為加深對精神病的認識和理解,就必須了解其病因病機,便於更有效地運用中醫辨證理論解除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使之更早的康復

中醫 藥的治療關鍵有三:其一是以疏通氣機為根本大法。氣行則血流通暢,臟腑功能運行正常,病證能得以解除。 其二是潛陽安神法的密切配合運用。亢越清竅內的邪濁得以降逆,清靜之氣得以上升,陰陽交合則安臥如常。其三是注重臟腑經絡的絡屬、毗鄰、傳變關係的治療。例如:脾胃功能失調則會出現痰迷心竅、心血不足氣血失調等證。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人體所需的營養(氣、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納腐熟水谷以及脾的運化功能,來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對氣、血、津液的疏布,從而滋養全身。故亦稱脾胃為「後天之本」。若脾失健運胃失降和,則氣血生化無源,津液不歸正化而形成濕、痰、飲等病理產物,且「脾胃虛寒證」生也。以「脾胃虛寒」為「癲、狂、郁」證的辨證論治之核心,是 我院治療精神疾患,同其它醫家以「鎮靜安神」辨證論治的根本不同之處。具體法則如下:

辛開苦降:辛開苦降法是利用本草的性、味特性來調整病證的氣機病變。辛味 本草具有發散行氣的作用,苦味本草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辛浮藥多具辛、甘味以及溫熱之性,沉降藥多具苦、酸、澀味以及寒涼之性。辛味屬陽,苦味屬陰。辛苦藥味的組合,共同完成氣機疏通、宣發及排泄、降濁的全過程,共同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保證氣體在人體內的良性循環。辛開苦降 本草的組成臨床分為二種情況,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兩味,有調理氣機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兩種不同味的本草組成方劑來調理氣機。此法廣泛適應於精神疾患中的實證各種類型。

疏肝理氣:疏肝理氣是橫向調理氣機的一種方法。本草選擇多為人肝、膽、脾、胃經的 本草組成。主要用於肝膽脾胃及其它臟腑的氣滯鬱結之證。臨床適應證為胸脅、乳房少腹睾丸脹痛、痛經月經紊亂等證,亦適應巔頂及兩側頭痛。疏肝理氣與辛開苦降法合用,更能斡旋氣機,全方位治療。

平肝潛陽:平肝潛陽法是通過本草使過亢陽氣復歸其位,使浮越風火潛降滌瀉,籍以調整大腦功能紊亂的方法。它包括重鎮安神滋陰潛陽 本草,主要適用腎陰不足,腎陽亢腦;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腎水虧耗,君火獨焚;肝經風火直衝犯腦;大腦本身陽氣逆亂之症。臨床主要表現見頭暈頭痛,心煩不寐,驚恐善怒,面肌顫動,肢體震顫,抽搐痙劂,舉止失常或猝然倒地等。

腦安神:養腦安神法等是用安神本草伍用部分補血養血藥治療腦神不安、心神不寧之證。臨床主要表現見虛煩不寐,神志恍惚,頭暈頭痛,耳鳴如蟬,多夢易驚,健忘怔忡以及驚風、癲癇證等。傳統醫學所說的養心安神 本草實際上主要是養腦安神,其次才是養心安神。

理氣活血理氣活血法是用來治療情志病變導致的氣血郁證。臨床應根據氣滯、血郁的多寡來決定理氣和活血藥的配伍。臨床主要表現見頭部、胸脅、腹部或全身筋骨疼痛等證,亦可適用閉經、痛經以及用常規方法治療無效的精神神志疾病。其中疼痛的性質為刺痛,部位較為固定。

理氣導滯:理氣導滯法是適用情志變化導致的食滯證。本法是用部分理氣藥合消食導滯 本草的。主要適用脘腹脹滿噯腐吞酸,納呆不思飲食,大便糟粕不化,舌苔濁膩,脈濡滑等證。理氣導滯的同時可佐以健脾助運的本草,這樣消食導滯才能徹底。

利水消腫利水消腫法是利水消腫本草治療氣滯水停之證。臨床應適當伍用部分理氣 本草,氣行則水行。主要表現有顏面或全身浮腫,尿量不多,胸脅或脘腹脹滿,納食減退,經期脬腫等證。在用利水消腫本草的同時,亦應加健運脾胃本草行氣利水、健脾行水合方,才可使水腫消退完全。

行氣化濕:行氣化濕法是適用於氣滯濕凝證。對於郁證來說,濕邪的形成有外濕內濕之分,前者多以六淫為害,後者多由情志改變而生成。外濕臨床表現見全身困重,胸脘脹悶,大便稀溏舌苔白膩,脈濡等證;內濕證為肢體乏力,睏倦疲憊,脘悶飽脹,胸脅疼痛,舌苔白膩,脈濡緩等症。化濕 本草多是辛溫之品,本身就具有行氣的作用。具體本草要根據濕邪原因給予疏風行氣、解表化濕法或芳香化濕、行氣泄濁法。

芳香開竅:芳香開竅法是用辛香走竄之性的本草,用以開竅醒神為主要功效,治療氣機阻塞或痰濁閉塞清竅所致神昏驚癇中風等疾病出現卒然昏厥之證。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口噤拳握,口吐涎沫,肢體抽搐,脈滑有力的實證和神志不清,面青身涼,手撒遺溺,苔白脈遲等虛證。此 本草不宜久用,避免香燥之品耗氣傷陰。

滌痰化濁:滌痰化濁法是治療情志改變所導致的痰濁閉阻之證。臨床主要表現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流痰涎,嘴眼歪斜,喉中痰鳴,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苔厚膩,脈弦滑等證。臨床亦可試用於常規方法無效或用活血 本草治療不顯效的情志病變,百病多因痰作崇。滌痰化濁本草常與行氣、活血、開竅本草組成。

清熱瀉火清熱瀉火法是治療精神情志改變後導致的氣滯化火或外感火邪之證。主要表現有煩躁易怒,頭昏目赤,耳聾脅痛口苦筋痿淋濁溺血舌紅苔黃脈弦數等證。外感火邪之證要看罹害何臟而定。用清熱瀉火 本草同時可加少量的理氣本草。

補養氣血:補養氣血法適用七情病變已久導致機體出現氣血虧損之症。臨床虛損證往往夾雜有實證病變,在補益的基礎上加用祛邪 本草。具體補法要看氣血虛損的偏頗,偏氣虛者臨床表現有氣短乏力,驚悸不安,自汗嗜睡,精神恍惚,記憶力差,舌淡脈弱等症;偏血虛者表現為面色不華,心悸怔忡,虛煩不寐,頭暈目眩,健忘恍惚,懈怠安臥,舌淡脈細等。若氣血兩虛,則以上症状可以同時出現。

燮調陰陽:燮調陰陽法適用情志疾患出現的陰陽偏頗之證。主要用於心煩不寐,五心煩熱心悸不安,形瘦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陰虛證或肢寒怕冷,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沉細、遲等陽虛證。臨床以陰虛證為多,陽虛證為少見。陰陽兩虛者宜陰陽雙補以補偏救弊。陰虛陽虛的燮調法還要根據虛損的臟器及程度進行針對性的調補。

益精補髓:益精補髓法是用滋補腎精的本草治療精竭神傷之證。特別是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補更為有益。此證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有空虛感,腰酸腿軟,智力減退,動作遲鈍,發脫齒搖,遺精早泄,舌胖淡,脈弱,尤尺為甚。此證成病過長,治療以緩為之。

以上治療法則臨床治療可以合參為用是其一;

治療癲狂郁證本草多有辛溫香燥之性,實證中病即止,虛證慎用是其二;

滋補氣血、燮調陰陽、益精補髓法的本草多偏滋膩,因此用量不宜過大,味數不宜過多是其三;

且加少量理氣藥是其四;

養腦安神,補益心脾;既救偏情志傷陰之弊,又注意損及心脾之陽的治療是其五。

安定等鎮靜、安眠以彌補本草療效不足是其六,意在短時期內控制失眠,精神狀態躁狂,心煩意亂不佳的窘境。  

怎樣預防精神病?

注意精神衛生,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培養強而均衡的性格和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和及時治療軀體疾病。實行優生優育,杜絕近親婚配等,都是預防精神病發生的有力措施。精神衛生內容豐富,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從兒童時期就進行培養教育,使孩子養成性格開朗,樂觀向上、忠誠老實、講文明、懂禮貌、通情達理的氣質。不要過於溺愛,要孩子不斷克服膽小任性,自私、好勝的不良個性,以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2、在社會生活中,要正確處理學習、工作、戀愛、婚姻、家庭及鄰居關係,碰到問題正確對待,冷靜的處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難解決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領導、好友或親屬幫助,爭取矛盾妥善的解決,及時的緩解苦悶,儘快消除煩惱,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憂愁叢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遠、以免精神遭受創傷。

3、工作勞動之餘,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強政治時事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五講四美三熱愛」的社會主義新風尚。適當參加文體活動,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不賭博、不聽黃色歌曲,不看黃色小說,遵紀守法、爭取成為對四化建設有貢獻的人。這樣才能心情舒適、胸懷寬廣,增強軀體和精神的免疫力.  

如何使用長效抗精神病藥?

長效抗精神病藥的療效與不良反應與其母體藥基本相同,但由於其半衰期長,劑量改變後大約需要3個月才產生血藥濃度的症變,加藥速度不能太快,因此一般不用於急性期治療,而主要用於維持治療,但也可用於服藥依從性差的非住院急性期病人。第一次注射的劑量宜小;目的是試驗病人使用全量時是否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以後根據病情及不良反應詞整劑量或注射間隔時間;在調整期間為迅速控制病情波動,可短期加用口服抗精神病藥。注射長效抗精神病藥後約半數以上出現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常在注射後2~4天最重,以後逐漸減輕。  

如何處理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內分泌副作用?

(1)閉經是女性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常見副反應。一般該副反應對身體的影響不大,可不予特殊處理。治療時可給予烏雞白鳳丸,每日丸,或加味逍遙散,一袋3次/日。一般來講,如若維持治療的藥物已經達到痊癒的療效,就不應該因為閉經的副作用而過快過早地減低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因為一旦疾病複發,其所增加的抗精神病藥物以及對病人工作生活及社會方面的影響遠遠大於閉經本身對身體的影響。此時的原則是不要因小失大。

(2)肥胖抗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導致體重增加是青年女性患者必須面對的難題。多數抗精神病藥物都會產生體重增加的副作用,原因可能有三:①藥物引起內分泌的變化;②藥物的過度鎮靜作用;③病人缺少應有的軀體活動。目前沒有治療這種肥胖的有效藥物,市場上各種減肥藥、茶等,首先,沒有確切的效果,其次,不適用於這些病人。處理的方法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鼓勵病人多參加體力活動,減少糖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

248懷孕哺乳期精神病人如何使用抗精神病藥?

調查資料表明,父母一方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幾率為16.4%;而父母雙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機率增加一倍,達39 2(ro。因此,雙方均患過精神分裂症者,應建議避免生育。精神症状尚未緩解的病人也不宜生育。

雖然沒有確定的證據表明抗精神病藥有致畸性,但是除非患精神病的孕婦對自己、他人或未出生的孩子有危險性,或者住院並不能徹底控制其精神病,在懷孕的前三個月不應該服用抗精神病藥。在懷孕的第4~9個月服用抗精神病藥不太可能引起胎兒畸形,也沒有造成長期後果的證據。鑒於氯丙嗪和甲硫噠嗪有產

低血壓的可能性,而且氯丙嗪有可能增加胎兒畸形的危險性,最好選擇高效價藥物作為一線治療。只有使用其他藥物出現無法接受的不良反應時才應該使用低效價藥物。如果發生嚴重低血壓,應該監測子宮胎盤的功能。

如果病人已懷孕,應該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藥。懷孕引起的激素變化可以改變其病程。但是,沒有必要讓病人產生自責,或者讓她考慮進行人工流產手術。

氯丙嗪的乳汁:血漿比為o.3:1;奮乃靜的乳汁:血漿比為1:1。哺乳期婦女服用酚噻嗪類藥物未見出現嚴重的後果。因此,哺乳期婦女不需禁服酚噻嗪類藥物。但是,孕婦一般不應該常規服用抗帕金森藥,只有在出現無法耐受的帕金森不良反應時才可以使用這類藥物。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相關常識

這是一組由腦變性、腦血管病、顱內感染、顱腦創傷、顱構腫瘤或癲癇等器質性因素直接損害腦部所致精神障礙,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軀體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質和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精神症状可表現為意識障礙遺忘症候群智能障礙、人格改變、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礙、神經症樣表現或行為障礙。其診斷除標明主要精神症状屬何類症候群外,還應同時作出導致精神障礙的腦器質性疾病的診斷。

【診斷標準】

一、從病史、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可以找到腦器質性疾病的證據;並且精神障礙的發生和病理與腦器質性疾病相關。

二、精神障礙表現為下列症候群之一:

1.智能障礙(包括輕度認知障礙痴呆);

2.遺忘症候群;

3.意識障礙(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識清晰度下降、意識範圍縮窄和譫妄);

4.人格改變;

5.精神病性症状;

6.情感(心境)障礙(包括抑鬱和躁狂狀態);

7.神經症樣症状;

8.以上症状的混合狀態或不典型表現;

三、嚴重程度至少符合下述標準之一:

1.現實檢驗能力減退;

2.社會功能減退;

腦外傷精神病的鑒別與治療

診斷與鑒別

[診斷標準]

1。症状標準

(1)符合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

(2)有腦外傷導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病史。

(3)目前的症状與腦外傷相關,並至少有下列3項:①頭痛,眩暈、內感性不適,或疲乏;②情緒改變,如易激惹、抑鬱或焦慮

主訴集中注意困難、思考效率低,或記憶損害,但是缺乏客觀證據(如心理測驗正常)④失眠;⑤對酒的耐受性降低;⑥過分擔心上述症状,一定程度的疑病性超價觀念和採取病人角色。

(4)中樞神經系統和腦CT檢查,不能發現瀰漫性或局灶性損害徵象。

2。嚴重標準 社會功能受損。

3.病程標準 符合症状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3個月。

4.排除標準 排除腦挫裂傷後症候群、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或創傷後應激障礙。

治療原則與用藥

顱腦外傷急性階段的治療主要由神經外科處理。危險期過後,應積極治療精神症状。處理外傷性譫妄的原則與其他譫妄相同,但對尚有意識障礙者應慎用精神藥物,對於幻覺、妄想、精神運動性興奮等症状可給予苯二氮鶪類藥物或抗精神病藥物口服或注射。智能障礙患者應首先進行神經心理測試,再根據具體情況訂出康復訓練計劃。

對人格改變的病人可嘗試行為治療,並幫助病人家屬及同事正確認識及接納病人的行為,嘗試讓他們參與治療計劃。對於腦外傷後伴發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根據情況採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其用法和劑量與治療功能性精神障礙的原則相同。對於外傷後神經症患者應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檢查和反覆的病史採集。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或認知一行為治療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如抗抑鬱藥抗焦慮藥)都是可行的治療方法。如症状遷延不愈,應弄清楚是否存在社會心理因素,如工作問題和訴訟賠償問題等。

藥物毒素的排出

醫學界最新研究表明,常年服用藥物會導致藥物毒素在病人體內的殘留和積聚,日積月累,會對病人的身體健康產生重大危害,除了可能導致舊病複發外,還可能導致身體組織的病變和使病人的壽命縮短。要清除體內殘留的毒素,一個基本的方法就是喝」光子水」, 具體做法很簡單:( 光子

有關精神病的漫畫

水 = 調和了少量食鹽的溫涼白開水 + 冰塊 + 太陽光線照射)

注意事項:由於各種原因, 光子水必須在早晨起床後的白天飲用,絕不可以在晚上喝。中國古語云: 晨飲鹽水如參湯, 夜服鹽水賽砒霜。光子水的溫度不要太冷, 以免刺激胃部引起不適。

早期精神病人的異常表現

精神病患者的異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改變。性格變得與平時不一樣了,比如表現孤僻,不願見人,常常發獃,獨自發笑,悲觀厭世,對人冷漠,對事物的興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緒多變,對他人懷有敵意,無故發脾氣或者緊張恐懼,長期迴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為異常。行為作派變化明顯或者變得讓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現長時間照鏡子,整天不洗臉梳頭,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顛倒,走路愛靠牆根,穿著打扮怪異,不願做家務,好對人和事糾纏不清,整日臥床不起,好管閒事,無故摔或者砸毀物品,收藏雜物、贓東西等。

3、言語異常。說話的方式方法變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說話,無故大吵大鬧,滿口髒話,與實際不存在的人對罵,愛說的人變不愛說了或者不愛說的人變愛說了,說的話或者深奧難懂,或者不符合邏輯,或者前言不搭後語,愛提一些"耳朵為什麼不會吃飯"之類荒唐的問題,說背後有人議論自己,窗外有人說自己的壞話,廣播電視節目是專門針對自己的等。

總之,如果一個人現在與過去相比,像是變了一個人,與他人相比,明顯與眾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須到專科醫院診治,否則會使症状惡化,增加治療難度,增加複發機會,增加住院時間和費用,增加自殺危險性,社會功能減退,造成精神殘疾

精神刺激會使人罹患精神病

當人遇到不良情緒刺激(醫學上稱生活事件)時,不論這事件是怎樣引起的,在心理上總會產生某種壓力,心理學稱為"應激反應"。當生活事件發生後,心理應激反應使大腦皮層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大腦邊緣系統,使垂體k內分泌的活動發生病理性改變。在心理應激反應初期,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催乳素等分泌增多,並迅速達到頂點,然後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線以下(心理否定期),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正這種變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產生致病性改變。如果這種改變達到一定程度,超過了機體的調節能力,就會產生心理平衡失調,大腦功能活動紊亂,進而發生精神疾病。

中西醫治療精神病的差異

精神病是一種很複雜的病,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採用西藥進行治療,使用中藥治療的醫療機構所佔比例較小。由於中西醫基本理論和著眼點不同,中西藥物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對同樣一種病,西醫稱為神經病,中醫稱為精神病。

正是由於分類的不同,西醫學著眼於中樞神經的控制,所用的西藥如安定、氯丙嗪、氯氮平三氟拉嗪五氟利多等都可以對患者進行不同程度的神經抑制,優點是見效快,服藥後很快就能使患者平靜下來。缺點是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停服時間過長就可能犯病。原因是西藥對精神病的治療著眼於神經的暫時控制,而患者在對神經、大腦進行CT等檢查時並不能發現任何問題。這說明這

精神病'新解

種治療儘管見效快,但只是一種保守維持型的治療方法。

中醫理論認為,人總是有七情六慾,當人們在生活和事業上遇到挫折時,就會產生各種思想壓力和精神負擔,可以歸納為中醫理論中的"喜、怒、哀、樂、驚、恐、愁"等幾種情緒。當某一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由量變到質變,影響到人體內部臟腑的平衡。比如一個人過度生氣或焦慮,初期會出現口乾舌燥、眼睛發紅等症状,如果進一步發展就會肝火大動,火灼傷陰,煉液為痰,嚴重時痰迷心竅,進而出現心煩失眠、坐臥不安、胡言亂語、打人毀物等症状。

對這一點,不僅是理論上的探討,在實踐中以下兩點可以證明患者為痰症:一是痰涎雍盛,口吐稠痰,色黃或白,大便乾燥,有時數日不解;二是眼睛發直,眼神發獃,白眼球多等。這主要還是因為肝司雙目,一旦出現肝痰,眼睛必然首先受到控制。使用中藥進行辨證論治,離不開氣、血、痰、火四大方面。當病人患病時間較長時,就會出現精神疲倦、少言懶語、不欲飲食等症状,用中藥治療這種病時所用時間就比較長,這正是中藥的缺點。但優點是治療徹底,很少複發。由於中藥和西藥各有千秋,因此在治療中應該中西結合,以中之長,補西之短,短期內儘早進行控制,長期目標是要根除病魔。

參看

關於「精神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理

心理作為人的活動的天然動因和必然伴隨物,是生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出現的一種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的物質──神經系統,特別是腦的反映機能與產物。人的一切心理、行為活動只有在各意識層面的本能協同協作下,為有意義的合理性主導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人腦才能體驗到自信、愉悅等積極的情緒,才能成為正常人。否則,就要受到懲罰。就像人的胃這一器官,是生命進化的結果,是用來消化和吸收食物,滿足生命體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厭食症患者那樣毫無食慾、味同嚼蠟地進食(類似進行著無動機、無興趣鬥爭的抑鬱症),或專門吃些生魚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類似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鬥爭的神經質症),違背了作為生命進化結果的胃的活動規律,當然要受到懲罰。

再進一步形象地比喻:鬥爭就像撞鐘,情緒就像鐘聲。只有用正確的方式撞擊鐘的正確位置——鐘體的下沿處,鍾才能發出鏗鏘優美的正常響聲。如果毫無心勁、有氣無力地撞鐘(類似進行著無動機、無興趣鬥爭的抑鬱症),或固執地去撞擊鐘的中部或中上部(類似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鬥爭的神經質症),自然產生不了正常的鐘聲。鐘聲客觀存在,我們不能左右,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正確的撞鐘方式和撞鐘部位,只要撞鐘的方式和部位選對了,鐘體就能發出正常的聲響。同理,情緒的產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我們不能左右,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正確的鬥爭方向和鬥爭方式,只要為有意義的合理性主導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就能體驗感受到自信、愉悅等積極健康的正常情緒。

「需求鬥爭獎賞」是人類正常生存發展進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需求,沒有鬥爭,沒有獎賞,人類就不會進化和發展。同理,進化發展到今天的人類,如果迷失鬥爭方向,喪失了需求動機和鬥爭熱情,不願再進行鬥爭;或者違背規律,選錯鬥爭對象,鬥爭了而毫無進展,不能獲得愉悅獎賞,就必然要產生負面的消極情緒,乃至發展為心理疾病。

根據[需求鬥爭獎賞規律],可以把人的需求鬥爭方式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它們交織交錯,充斥人生,但總應以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為主。一旦其他類型的任何一種佔據主導地位,形成習慣,成為常態,那就是不正常的生存生活方式,會使人產生不正常的精神情感。

1.為有意義的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正常人)

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是:為滿足有意義的合理性主導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有意義的需求是生命要求和價值體現,動機和興趣是主觀感受,進展和獎賞是客觀效應,只有這三者能同時呈顯於人的行為付出時,才算得上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自我實現),這樣的人生才會充實、幸福、有價值。「需求、鬥爭、獎賞」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不可分割、不可偏廢。一旦嚴重分割、長期不協調,即說明人的心理、行為活動偏離了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就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凡事有度,正常人的「需求鬥爭獎賞」總處於整體平衡狀態,即便偶爾有所偏激,也是應激性、過渡性的行為。比如,無所事事會百無聊賴,必須做不感興趣的事會鬱悶,面對強大敵手的威脅會害怕,面對弱者的無理頂撞會憤怒,面對不稱心而又左右不了的客觀事實會急躁和無奈……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基於生命的本能認知、判斷和反應,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遭遇不順心的事而產生相應的不良情緒是正常的,也比較容易被感知和消解,但如果長期感受著不適情感,那就要警惕了。量變引起質變,積勞易成體疾,積鬱易成心疾,長久地勞累能引發相應的生理疾病,長久地體驗不良的情感勢必要引發心理疾病。因此,無論是從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還是從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角度,都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現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立足現實,實事求是,為滿足有意義的主導性需求而鬥爭。

2.為無意義的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麻木頹廢)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繁重乏味的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們將會更有條件去追逐更高層次的需求,以實現自我、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在為滿足需求的鬥爭中,要警惕「遊戲人生」的生活方式。把娛樂遊戲當成人生常態的生活,雖有主導需求,有為滿足需求進行鬥爭的動機和興趣,其間,也能體驗到相應的刺激和愉悅,但這種主導需求並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娛樂遊戲總歸是「遊戲」,它不承擔責任,也產生不了任何的正面效應和建設性貢獻。玩樂只能是業餘的一种放松性休閒方式,而不應該成為人生的常態,沉迷其中只會使人麻木沉淪,虛度年華。「人活一世,草生一秋。」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轉瞬即逝,萬事成空,既然能幸臨人世,就應該用心去體驗和感受,用心去學習和工作,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類的生生不息上,用在有價值的興趣上,唯此,才能不虛此行,無憾終生。

至於為負意義的需求進行鬥爭,則是不成立的,更談不上進展獎賞。假公濟私、損人利己等產生負價值的行為,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許的,會受到當量性的懲罰。反之,如果其成立,甚或還大行其道,則說明社會還有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社會意識形態還有不健康的一面,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和改造。

3.脫離鬥爭(平庸困頓)

勞動創造了人,人不能脫離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沒有壓力和動力,無需求,無鬥爭,那是懶散,是碌碌無為,這樣的人生會空虛無聊,生活會蒼白索然;有需求,無鬥爭,那是空想,是做「白日夢」,這樣的人生會迷惘困頓,生活會虛幻潦倒;有需求,但茫然無措,脫離具體鬥爭對象,進行空泛的鬥爭,那是浮躁,這樣的人生會糾結虛無,生活會焦灼鬱悶。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人生就是一個奮進的過程,只有追尋需求目標,從事自己熱愛並對社會有益的工作,才能安身立命,體現價值,才能感覺充實和幸福。

4.無主導需求,進行著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抑鬱症)

無主導需求,並不是沒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某種目標得以實現或換了新環境後,患者沒有了能提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性需求目標。雖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須鬥爭的心理和環境壓力,但就是意識不到問題的解決對社會或個人具有的現實意義,產生不了鬥爭的動機、興趣和熱情,總提不起精神,缺乏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了主導需求,他們長期進行著一種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即便有時也有進展或成果,但患者卻沒有渴望進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體驗不到應有的愉悅獎賞,形成不了「需求鬥爭獎賞」的良性循環。抑鬱症患者,或者極為孤獨,或者疲於應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著的價值所在。

高爾基說:「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場滿足需求的鬥爭過程,人生的最大樂趣就是通過鬥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當一個人不再有能夠激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需求時,他的生存空間也就被剝奪了。

5.有主導需求,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神經質症)

神經質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觀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認知感受為主導需求,偏離了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向,選錯了鬥爭的對象,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神經質症的症状。如初次在眾人面前演講,會感到緊張;經過辛苦努力,學習成績仍不理想,會感到自卑;聽說別人發生煤氣中毒事件後總覺得自家煤氣閥口沒關好,不反覆檢查就放心不下;遭遇不幸後,難以接受和面對現實,不安於現狀;等等。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緊張和不安的感覺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事過之後就會淡化和消失。但某些特殊素質者則會主觀上把那些正常的反應和感受視為逆端,會威脅到自我個體的成長發展,因此,總想拚命消除之,否則就會心理不安,甚至會有危機感。而這種無能為力、無進展獎賞的鬥爭,只能使人進一步產生焦慮和自卑,使人更加註意不適情感,更加過敏,形成精神交互作用(精神的交互作用加上人的暗示作用,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奇異的感覺),陷入惡性循環,從而使這種不安感被病態地固定下來,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經質症。因此,神經質者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其結果只是不斷地創造著神經質症状,並使其遷延不愈。

對神經質素質者來說,講道理和認知是不會奏效的,因為患者本人也可能知道這種鬥爭是沒有道理的,是在杞人憂天、作繭自縛,但其他意識層面的本能鬥爭往往不是人的主觀意志所能把握的。人的注意力興奮點不能同時集中在兩個或多個方面,「順應自然,為所當為」能刺激人的正常的精神互動機制,並使之產生熱灶效應,阻斷精神交互作用,避免陷入惡性循環,其實質就是使人不再進行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

6.逃避鬥爭(癔症)

遇到所謂的危機或壓力時,癔症患者也有趨利避害的主導需求,但他們卻不自覺地採取了逃避鬥爭的方式,昏迷狂亂、神遊物外、蒙蔽視聽、痙攣痛苦。針對某種特定的場景和特定的對象,這種逃避鬥爭的方式或許臨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對發病者本人有一定的好處,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逃避鬥爭的方式是無濟於事的,只能給患者帶來更大的損失和傷害。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癔症患者在荒山野嶺遭遇了虎、狼之類的猛獸,這種逃避鬥爭的方式則很難使他有逃生的機會,因為猛獸是不會被這種現象嚇退的。逃避鬥爭是對滿足需求的鬥爭環節的不自覺放棄,缺失了解決矛盾的鬥爭過程,矛盾就無法得到解決,如此一來,仍在運行中的矛盾勢必會給當事人造成傷害。

7.無法正常鬥爭(精神病)

一般而言,置身不同處境的不同的人,產生何種需求、如何進行鬥爭、會引發出怎樣的情感,本是一個連貫性的過程,這種因果機制的正常運行,能使人更好地生存下去。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人腦是意識的生理基礎。精神病患者的腦功能出現了問題,不能像正常人那樣進行正常的認知、感受、思維,也就不存在遵循規律,因而也無法正常鬥爭。這種人思維紊亂、神志不清,甚至對保護照顧他的人也「翻臉不認」,難免要被環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法律規定重症精神病患者不應當結婚或者暫緩結婚,除了基於婚配當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的考慮外,精神病在遺傳上影響人口素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困惑,精神情感出現波動和異常時,我們有必要對照需求鬥爭獎賞規律,對產生不良情感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及時解脫,以過上高質量的生活。當然,社會也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追尋人類需求總目標,制定合理規範的活動規則、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創造公平公正、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社會環境,多提供能使人置身其中、激情奮鬥、甘於奉獻的崗位平台,以使人都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