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應激反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gross stress reaction

acute stress reaction  

目錄

疾病分類

精神科  

名詞解釋

又稱急性心因性反應,是指由於遭受到急劇,嚴重的心理社會應激因素後,在數分鐘或數小時之內所產生的短暫的心理異常。一般在數天或一周內緩解。

創傷後應激障礙――又稱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是指由於受到嚴重而強烈的威脅性或災難性打擊,而引起精神障礙的延遲出現或長期持續存在。

異乎尋常的軀體或心理應激引起的一過性障礙,當事人沒有其他明顯的精神障礙,通常幾小時或幾天就可平息。個體的易感性和應對能力與急性應激反應的發生和嚴重程度有關。症状混雜多變,包括開始的震驚狀態,意識和注意範圍變窄,不能理解刺激,並有定向障礙。之後,可進一步退縮(甚至可達到解離木僵的程度),也可變得激越和活動過度(逃遁反應或漫遊)。常有驚恐焦慮自主神經體征(如心動過速、出汗、臉紅)。症状通常在遭到應激性刺激或事件打擊的數分鐘內出現,經常是幾小時(有時需2~3天)就消失。對發作可部分或全部遺忘。  

概述

急性應激反應又稱急性心因性反應。是由來勢迅猛的精神衝擊導致發病,精神症状在遭受刺激後數分鐘或數小時後出現。歷時短暫,可在幾天至一周內恢復,預後良好。典型的表現是最初出現"茫然"狀態,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病人可出現定向不佳,對周圍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注意力狹窄,難以進行言語交流。病人言語零亂或不連貫,令人難以理解。表情緊張、恐懼,動作雜亂而無目的,偶有衝動行為,或向曠野奔跑。恢復後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憶。 部分患者表現為伴有強烈情感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或抑制。精神運動性興奮者,表現為興奮、激越,躁動不安,言語增多,內容與發病因素有關,帶有誇大色彩,夜間睡眠減少等,過去稱之為反應性躁狂狀態。精神運動性抑制者較少見,表現為對周圍環境的退縮,緘默不語,或呆若木雞,長時間呆坐或臥床,無情感流露,近似於亞木僵狀態。

多數病人可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的症状,如心悸、出汗、皮膚潮紅等。  

診斷

一、有異乎異常而嚴重的應激事件作為發病誘因;

二、精神症状的發生與應激源在時間上有緊密的聯繫,多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後出現。

三、主要症状為意識障礙(如定向力障礙、注意力狹窄)伴有強烈的情緒變化及精神運動興奮或抑制(興奮、激越、喊叫、亂動、增多、情感暴發)。

四、症状持續時間短,從數小時至一周。

五、需與急性腦器質性症候群情感性精神病癔症相鑒別。  

治療措施

一、心理治療

心因性精神障礙皆由明顯強烈心理、社會因素應激所引起,因而心理治療有著重要意義,應力爭在與病人接觸的情況下,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與病人交談。同病人分析發病經過,進行解釋,指導病人如何對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同時給予有力的心理和社會支持,緩衝病人的創傷性反應,使其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二、環境治療:

儘可能離開或更換環境,消除創傷體驗,加速症状緩解。

三、藥物治療:

對焦慮、心煩不安者可選用催眠劑和抗焦慮劑,以延長生理睡眠,加強內抑制過程。常用藥物有焦靜安定,舒樂安定水化氯醛等,要注意不可過量或長期應用。

健康問答網關於急性應激反應的相關提問

關於「急性應激反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