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蟎皮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恙蟎皮炎 |
恙蟎又稱「砂蟎」、「砂蝨」,國外稱「紅椿」或「拉草人蟎」。屬蛛形綱,蟎目,恙蟎科。恙蟎生活史分卵、幼蟲、稚蟲、成蟲四個時期,成蟲產卵於泥土隙縫中,經 5~7天孵化為幼蟲,寄生於齧齒類小動物體上,吸血一次即入土為稚蟲(若蟲),經兩次蛻皮變為成蟲,成蟲壽命平均約300天。
恙蟎皮炎(trombiculosis) 由於恙蟎幼蟲的唾液能夠溶解宿主皮下組織,被叮刺處有癢感並出現紅色丘疹,繼而形成水泡,之後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脫落後形成淺在性潰瘍。
目錄 |
一、發病原因及機制
(一)發病原因
恙蟎的成蟲和稚蟲均不吸血,以其他動物的卵和植物汁為食,喜居於潮濕多草遮蔭的灌木叢中生活。僅幼蟲吸血,幼蟲寄生於哺乳動物和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動物,有時也侵襲人。
(二)發病機制
當宿主在孳生地停留時,幼蟲被宿主的氣味所吸引到宿主身上,先以鰲肢爪刺入皮膚再注入唾液,吸取宿主的組織液、淋巴液和血液,在吸血時一般不換部位和更換宿主,可在宿主體內停留40~72h,亦有長達10天者。 恙蟎的活動範圍較小,受溫度、濕度、光照、氣流等因素的影響,幼蟲對宿主的呼吸、氣味、體溫和顏色等都很敏感。
二、臨床表現
恙蟎叮咬後的症状與恙蟎的種類、人的衣著和機體的敏感性均有密切關係。有的症状很明顯,有的則不明顯,叮咬後皮膚有瘙癢和灼痛,局部出現黃豆大至蠶豆大水腫性紅斑,中央有被咬的瘀點,有的可出現大片紅腫或水皰及全身性風團,皰破後露出鮮紅的糜爛面,常繼發感染。
恙蟲最常叮咬小腿、腰部、後髮際、耳廓、腹股溝、外生殖器、肛門等處,其次是頭頸、胸、腹部。恙蟎的幼蟲叮咬皮膚除引起皮膚損害外,還能引起恙蟲熱,又稱恙蟲病或叢林斑疹傷寒,是由幼蟲所帶的立克次體引起。
初發時在被咬處出現不癢的紅色丘疹,頂端有一小水皰或膿皰,漸增至黃豆大,1~2天後頂端壞死結痂,稱為焦痂,具有特徵性,周圍紅暈,痂下有小潰瘍但不化膿,附近淋巴結腫大有壓痛,1~2天後病人突然出現高熱、畏寒、頭昏、噁心、四肢酸痛、嗜睡等症状。
三、預防
開展以除害滅病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清除雜草,堵塞鼠洞,捕殺老鼠,對溪流沿岸雜草有鼠洞的地方要灑 0.5%γ-666溶液或0.2%敵敵畏,以殺滅恙蟎。
健康問答網關於恙蟎皮炎的相關提問
|
|
關於「恙蟎皮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