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枳術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赤水玄珠》卷十三:加味枳術丸

【處方】 白朮(米泔浸)120克 枳實(去白,麩炒)60克 陳皮 半夏(泡)神曲(炒)麥芽(炒)山楂肉各45克

【製法】 上藥研末,荷葉飯為丸。

【功效與作用】 健脾消食。治傷食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溫開水送下。

胃寒或冬月,加砂仁30克;氣滯不行,加木香15克;常有痰火,又兼胸膈痞悶,加黃連薑汁炒)、茯苓各30克。

【摘錄】 《赤水玄珠》卷十三

《準繩.傷寒》卷七:加味枳術丸

【處方】 枳實(炒)1兩,神曲(炒)1兩,大麥糵(炒)1兩,棠球子1兩,陳皮1兩,人蔘2兩,白朮2兩。

【製法】 上為末,荷葉燒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進飲食,強胃氣主病後胃弱,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白湯送下。

如夏有熱,加姜炒黃連7錢;如冬月天寒,加砂仁1兩;如氣鬱不舒暢,加香附1兩;如痰多,加橘紅1兩,去陳皮,更加半夏曲1兩。

【摘錄】 《準繩.傷寒》卷七

醫略六書》卷三十:加味枳術丸

【處方】 歸尾3兩,白朮1兩半(炒),枳實1兩半(炒),蒲黃3兩,靈脂3兩,沒藥3兩,肉桂1兩半(去皮),澤瀉1兩半,陳皮1兩半。

【製法】 上為末,粥為丸。

【功效與作用】 產後血瘀腹脹脈澀滯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產後脾氣有傷,不能輸化於中,而瘀血滯於肝脾,遂成腹脹焉,白朮健脾氣以運化,枳實破滯氣寬中,歸尾破血活血,蒲黃破瘀散血,五靈脂破瘀降濁陰,明沒藥散行血滯,紫肉桂溫經通閉,建澤瀉瀉濕利水,陳皮利氣以和中也。粥丸飲下,使脾氣健運,則瘀血自化,而經府清和,安有腹脹之患乎?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扶壽精方》:加味枳術丸

【處方】 白朮4兩,枳實(面炒)2兩,人蔘2兩,陳皮(去白)2兩,甘草1兩5錢,當歸(酒洗)3兩,白芍藥3兩,香附米(童便浸)2兩,黃連(薑汁炒)2兩,葛根1兩5錢。

【製法】 上為細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病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半飢半飽時沸湯送下。

【摘錄】 《扶壽精方》

《醫略六書》卷二十三:加味枳術丸

【處方】 白朮1兩半(炒),枳實1兩半,半夏1兩半(制),神曲3兩,蒼朮1兩半(炒),卜子3兩(炒),草蔻1兩半(炒),黃連6錢,葛花1兩半,澤瀉1兩半。

【製法】 上為末,用白螺螄殼3兩,煅研,另煎濃汁泛丸。

【功效與作用】 健脾消積。主痰積食積酒積茶積腹痛,脈沉數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焦楂湯調化溫服

【各家論述】 痰積而食不化,酒停而不行,故肉食從之,遂成諸積而腹痛不已焉。蒼朮、半夏燥濕消痰,白朮、枳實健脾化積,神曲消食化滯,卜子消痰消食,草蔻溫中散寒滯,黃連清熱燥伏濕,葛花升清陽以解酒,澤瀉瀉濁陰以利竅也。丸以白螺之善消積塊,湯以焦楂之善化肉症症,使諸積皆消,則脾胃調和,而經府廓清,安有腹痛不止之患乎?此健脾消積之劑,乃治諸積腹痛之專方。

【摘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三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加味枳術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