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學/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炎
醫學電子書 >> 《腎臟病學》 >> 腎小球疾病 >> 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炎 |
腎臟病學 |
|
|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由免疫反應而引起的瀰漫性腎小球損害,多數屬於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它是以急性發作的血尿、蛋白尿、浮腫、高血壓或伴短暫氮質血症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症候群,有稱為急性腎炎症候群(acute nephritic syndrome),兒童及青少年多見。
【病因】
尚未完全明 。已知某些因素可能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其中最常見的是β型溶血性鏈球甲組,其次是其他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及病毒、瘧原蟲;另外脫氧核糖核酸抗原、腫瘤抗原、甲狀腺球蛋白抗原均可引起腎小球腎炎。但有急性腎炎患者,可找不到致病因素。
【病理】
大多數患者腎小球呈內皮細胞、系膜細胞瀰漫性急性增殖,少數以滲出病變為主,另有少部分呈系膜、毛細血管型病變(膜一增殖型病變),嚴重時增生的系膜可將腎小球分隔成小葉狀。偶有球囊新月體形成。電鏡可見上皮下電子緻密物呈駝峰狀沉積,為本病的特徵。但這一變化消失較快,發病三個月後即不易見到,這些沉積物多在上皮側,有時在內皮下。免疫熒光檢查,內含有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IgM、IgA也可見到,同時也可有C3沉積,有時尚可見到鏈球菌抗原在系膜區沉積物中。
【發病機理】
急性腎小球腎炎不是病因直接對腎小球的損害,而是病因作為抗原所導致的一種免疫性疾病。現以鏈球菌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為例,加以說明。
當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鏈球菌體作為抗原,刺激機體B淋巴細胞產生相應抗體;當抗原稍多於抗體,可形成可溶性循環免疫複合物,而沉積於腎小球內皮下面致腎炎。有人認為鏈球菌胞膜抗原與腎小球基底膜間有交叉抗原反應性,即鏈球菌胞膜的相應抗體,亦可與腎小球基底膜相結合,由此激活補體系統,誘集白細胞,促使血小板釋放第3因子及氧自由基的產生,使腎小球內發生瀰漫性炎症。
此外,一些非免疫因素參與了腎炎的發病過程:如①激肽釋放酶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腎小球蛋白濾過增高,尿蛋白排出量增多。②前列腺素可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③血小板激活因子可誘導陽離子蛋白在腎小球沉積,促進尿蛋白排出增加,但腎炎的發病機理並不完全清楚,尚需進一步探討。
【臨床表現】
一、前驅症状 病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膚感染史,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齒齦膿腫、猩紅熱、水痘、麻疹、皮膚膿皰疹等,部分患者可無前驅症状。
二、血尿 肉眼血尿常為首發症状之一(約佔40-70%),尿色深呈混濁棕紅色或洗肉水樣,一般在數天內消失,也可持續1-2周才轉為鏡下血尿,鏡下血尿多在6個月內消失,也可持續1-3年才消失。
三、浮腫及少尿 以浮腫作為首發症状者約佔70%,浮腫多出現於面部、眼瞼。眼瞼、面部浮腫及蒼白,呈現所謂腎炎面容。浮腫也可波及下肢,嚴重時有胸、腹水及心包積液。少尿與浮腫同時出現,起病時尿量較平時少,每日尿量可少於400ml,並隨浮腫加重而尿量愈減少,個別患者可無尿。浮腫的發生是由於病變腎臟小球濾過率減少,而腎小管對水、鈉重吸收功能尚好(即球一管失衡),引起水、鈉瀦溜;另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內水份滲向組織間隙;腎臟缺血,腎素分泌增加,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亦可導致水鈉瀦溜。多數患者浮腫可隨病情好轉而消退。
四、高血壓 血壓可自輕度至中度增高,一般成人為20~21.3/12~14.7kpa,隨尿量增多,血壓逐漸趨於正常,一般持續2-4周。少數患者可因血壓急劇升高(>26.7/17.3kpa)而致高血壓腦病或左心衰竭,血壓升高主要與水、鈉瀦溜,腎素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分泌減少有關。
五、神經系統症状 主要為頭痛、噁心、嘔吐、失眠、思維遲鈍;重者可有視力障礙,甚至出現黑蒙、昏迷、抽搐,這多與血壓升高及水、鈉瀦溜有關。
【實驗室檢查】
一、尿常規 ①蛋白尿為本病的特點,尿蛋白含量不一,一般1-3g/24h,(尿蛋白定性+——+++),數周后尿蛋白逐漸減少,維持在少量~+,多在一年轉陰或極微量。②鏡下血尿紅細胞形態多皺縮,邊緣不整或呈多形性,此由於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受損,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裂隙時發生變形,也與腎小管內的高滲環境有關。紅細胞管型存在更有助於急性腎炎的診斷。此外,可見顆粒管型,秀明管型及白細胞,數量較少,無膿細胞。③尿比重高,多在1.020以上,主要是球一管功能失衡的緣故。
二、血常規 血紅蛋白可有短暫輕度下降,與血液稀釋有關,在無感染灶情況下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正常。
三、腎功能 大多數患者腎功能無異常,但可有一過性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出現短暫氮質血症。常隨尿量增多逐漸恢復正常。個別病例因病情嚴重,可出現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四、血電解質 電解質紊亂少見,在少尿時,二氧化碳結合力可輕度降低,血鉀濃度輕度增加及稀釋性低血鈉,此現象隨利尿開始迅速恢復正常。
五、血清補體濃度 80-95%患者在起病後2周內可有血清總補體及C3降低,4周後開始復升,6-8周恢復到正常水平。
六、抗鏈球菌溶血素「0」增高 提示有鏈球菌感染史,在鏈球菌感染後1-3周開始增加,3-5周達峰值,繼之逐漸降低,約50%患者在半年內恢復正常,鏈球菌感染後急性腎炎70-90%抗鏈球菌溶血素「O」效價升高。
七、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ibrin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尿中FDP測定反映腎小血管內凝血及纖溶作用。正常尿內FDP<2mg/L(2ug/ml),腎炎時尿FDP值增高。
八、其它 可有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透明質酸酶抗體及血清免疫複合物陽性,血沉增速。
【診斷】
急性腎小球腎炎根據有先驅感染史,浮腫、血尿、同時伴高血壓和蛋白尿,診斷並不困難。急性期多有抗鏈球菌溶血素「0」效價增高,血清補體濃度下降,尿中FDP含量增高等更有助於診斷。
個別患者有以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壓腦病為起初症状,或病初只有水腫及高血壓而僅有輕微或無尿常規改變,對不典型病例應詳細詢問病史,系統查體結合化驗綜合分析,才能避免誤診,對臨床診斷困難者,必要時做腎活檢方能確診。
【鑒別診斷】
一、熱性蛋白尿 在急性感染發熱期間,病人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或鏡下血尿,極易與不典型或輕型急性腎小球腎炎相混淆。但熱性蛋白尿沒有潛伏期的階段,無水腫及高血壓,熱退後尿常規迅速恢復正常。
二、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 慢性腎小球腎炎常在呼吸道感染後2-4天出現急性發作,其臨床表現及尿常規變化與急性腎小球腎炎相似,但慢性者既往有腎炎的病史,可有貧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清補體濃度多正常偶有持續性降低,尿量不定而比重偏低。據此進行鑒別並不困難,對有些病例能明確是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除了腎穿刺進行病理鑒別診斷之外,臨床上可根據病程和症状、體征及化驗結果的動態變化來加以判斷。
三、急性風濕病 急性風濕病以腎臟病變為突出表現者稱為風濕性腎炎,肉眼血尿極少見,常有鏡下血尿,尿蛋白少量至中量,血壓一般不高,往往同時具有急性風濕熱的其他表現,抗風濕治療後尿蛋白明顯好轉,但鏡下血尿持續時間較長。
四、過敏性紫癜腎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或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均可出現急性腎炎症候群,但這二者多有明顯皮膚、關節改變。過敏性紫癜束臂試驗陽性。紅斑狼瘡可找到紅斑狼瘡細胞,抗DNA抗體及抗核因子陽性。SLE往往伴有發熱,因此只要詳細詢問病史及有選擇性全面檢查可以區別。必要時可做腎活檢鑒別。
【併發症】
一、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嚴重病例由於水鈉明顯瀦溜及血壓增高,出現心臟擴大,脈洪大,或有奔馬律,肺水腫,這是高血容量的結果,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相似。不過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心臟負擔加大,再加上高血壓因素,終究可導致心力衰竭。
二、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腦病多認為是血壓急劇增高,腦血管痙攣引起腦缺血及水腫。但也有認為是血壓急劇增高,腦血管高度充血繼之產生腦水腫。常表現為劇烈頭痛及嘔吐,繼之出現視力障礙,意識模糊,嗜睡,並可發生驚厥或癲癇樣發作。血壓控制後,上述症状迅速好轉。
三、急性腎功能衰竭 重症急性腎小球腎炎在急性期,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除具有臨床共性特徵外,尿比重卻在1.020以上,尿鈉小於20mmol/L。腎小管一般不受損害,如果受到損害,則尿比重降低,尿鈉增加。急性腎衰經合理處理後有可能恢復正常。
【預後】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預後一般認為較好。尤其在兒童90%可痊癒。凡是尿蛋白持續一年不退、血補體不升、發病時呈腎病症候群表現者預後較差,易發展成慢性腎小球腎炎。
【治療】
本病治療旨在改善腎功能,預防和控制併發症,促進機體自然恢復。
一、臥床休息 急性腎炎臥床休息十分重要。臥床能增加腎血流量,可改善尿異常改變。預防和減輕併發症,防止再感染。當水腫消退,血壓下降,尿異常減輕,可作適量散步,逐漸增加輕度活動,防止驟然增加活動量。
二、飲食和水分 水分的攝入量以尿量、浮腫、高血壓程度及有無心衰綜合來衡量,在急性期以限制水分為宜,但不宜過份,以防止血容量驟然不足。鹽的攝入量在有明顯水腫和高血壓時,以限制在2g/d左右為宜。蛋白質的攝入,血尿素氮低於14.28mmol/L(40mg/dl),蛋白可不限制:14.28~21.42mmol/L(40~60mg/dl)可限制到每日每公斤體重1.0g;21.42mmol/L(60mg/dl)以上,則每日每公斤體重0.5g,蛋白質以高質量蛋白為佳,如蛋類、乳類、瘦肉等。但一般主張進低蛋白、高糖飲食持續到利尿開始,待症状基本緩解後,恢復常規飲食。
三、抗感染治療 腎炎急性期在有感染灶的情況下要給以足夠抗感染治療,無感染灶時,一般以不用為妥。使用抗菌素來預防本病的再發往往無效。
四、水腫的治療 輕度水腫無需治療,經限鹽和休息即可消失。明顯水腫者,可用速尿、雙氫克尿塞、安體舒通或氨苯喋啶聯合應用,一般間斷應用比持續應用要好。
五、高血壓及心力衰竭的治療 高血壓的治療(參見高血壓病一節)。血壓明顯升高者,不宜使血壓驟降,甚至降到正常,以防止腎血流量突然減少,影響或加重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治療(參見心力衰竭一節),因急性腎炎早期存在高血容量問題,應用洋地黃效果不一定理想,治療重點宜在清除水、鈉瀦溜,減低血容量。
六、抗凝療法 根據發病機理,腎小球內凝血是個重要病理改變,主要為纖維素沉積及血小板聚集。因此,在治療時,可採用抗凝療法,將有助於腎炎緩解。具體方法:①肝素按0.8-1.0mg/kg體重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靜滴,每日1次,10-14次為一療程,間隔3-5天再行下一療程,共2-3個療程。②潘生丁50-100mg每日3次。③丹參20-30克靜滴,亦可用尿激酶2-6萬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靜滴,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根據病情進行2-3個療程。但宜注意肝素與尿激酶不可同時應用。
七、抗氧化劑應用 可應用超氧歧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過氧化酶及維生素E。①超氧歧化酶可使O-轉變成H2O2,②含硒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eGsHPx),使H2O2還原為H2O。③維生素E是體內血漿及紅細胞膜上脂溶性清除劑,維生素E及輔酶Q10可清除自由基,阻斷由自由基觸發的脂質過氧化的連鎖反應,保護腎細胞,減輕腎內炎症過程。
八、中醫治療 按1977年北戴河腎炎座談會中醫分型如下。
風寒型:發病急,惡寒、發熱、咳嗽、頭面浮腫、尿少、血壓高、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則宣肺利水。處方:麻黃、杏仁、麝干、桑皮、茯苓、車前子、冬瓜皮、生薑、口渴加生石膏。
風熱型:發熱不惡寒、咽喉腫痛,面部輕度浮腫,舌苔薄黃,尿短赤澀,可見肉眼血尿。治則疏風清熱,涼血解毒。處方:連翹、銀花、桑葉、菊花、蒲公英、薄荷、生石膏、花粉、赤芍、鮮茅根。
濕熱型;可有發熱、唇乾口苦、舌苔黃、脈滑數、尿少色紅、頭面或全身浮腫。治則清熱利濕或清熱解毒,處方:蒼朮、黃柏、防已、豬苓、茯苓皮、商陸、大腹皮、木通、澤瀉、赤小豆、椒目。
參看
腎小球疾病 | 原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
|
關於「腎臟病學/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