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尿蛋白,顧名思義就是尿液中檢測出蛋白質。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正常範圍內定性為陰性,記為(-)。尿中蛋白質含量多達0.15g/24h以上時,稱蛋白尿,尿常規定性可出現陽性。尿蛋白持續陽性,往往代表腎臟發生了病變,故臨床可依據尿蛋白陽性的多少來判定腎病損傷的程度以及腎病治療的效果。因此,出現異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並消除,防止病情惡化進展。   

目錄

尿蛋白的病因

腎小球、腎小管發生病變時,如各期腎炎、腎病以及高血壓發生腎動脈硬化時,均可出現蛋白尿;各種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敗血症等亦可出現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腎結石多囊腎腎澱粉樣變性以及休克、嚴重肌肉損傷、發熱黃疸甲狀腺功能亢進溶血性貧血白血病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見於食高蛋白飲食後,精神激動、劇烈運動、長時間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現暫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過+。

一般說來,持續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腎臟有病變。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變程度,臨床可據此作療效觀察。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腎小球病變到了晚期,由於大量腎單位廢損,使蛋白濾出減少,尿蛋白檢查反而減少或消失,這並不代表腎臟病變的減輕。

腎臟以外的疾病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數為良性,當其疾病治癒後,蛋白尿也就隨之消失。

[熱性蛋白尿] 感冒等疾病引起發燒至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時就會出現蛋白尿。

[起立性蛋白尿] 年輕人脊椎向前彎屈壓迫到腎臟血管時就會有蛋白尿的情形。如果不治療,在三十歲前後也會自動消失。

瘀血腎] 心臟衰竭腎靜脈瘀血時會出現尿蛋白,但瘀血消失時蛋白也會消失。

腎臟疾病

腎臟疾病所引起的蛋白尿。每次做尿液檢查就會出現蛋白時,很明顯的就是患有腎臟疾病。

[腎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其一日的尿液蛋白量從少量到數十公克都有。

腎變病症候群]:一日量尿液會出現三公克以上的多量尿蛋白。症状嚴重時,尿液滲出的蛋白會使血液中的蛋白濃度降低。另外,也有因糖尿病性腎症、澱粉樣變性病(AJnyloidosis)、膠原病等而引起的情形。

腎硬化症]:隨著本態性高血壓引起的腎硬化症,尿蛋白量會減少,多半在300毫克以下。

此外,多發性骨髓瘤、全身性紅斑狼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水腫病水銀中毒鉛中毒疾病,也會出現尿蛋白。   

分類

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proteinuria)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臨床最多見的類型。見於多種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於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損傷破壞了濾過膜的完整性;或由於濾過膜電荷屏障作用減弱而致。  

腎小管性蛋白尿

在正常情況下經腎小球濾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質,幾乎全被腎小管重吸收。當腎小管疾病時,蛋白質重吸收受障礙,小分子蛋白質就會從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於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質濃度很低,故此類病人尿蛋白總量一般不超過2g,有時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溢出性蛋白尿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濃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若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吸收閾限,就可以排出,見於骨髓瘤、血管內溶血性疾病。  

分泌性蛋白尿

尿中IgA排泄增多,見於腎小管間質性腎病;髓袢升支厚段受炎症及藥物刺激時,分泌粘液蛋白(Tamm Horsfell蛋白,T-H蛋白)增多。  

組織性蛋白尿

組織遭受破壞後可以釋放胞質中各種酶及蛋白質,若分子量小,腎小球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小管吸收閾限,就則可自尿中排出。該項蛋白液可以直接從腎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腎小管基膜抗原等。

因此,測定蛋白質的大小及性質對臨床很有意義。SDS據丙醯胺凝膠電泳的應用更有實際價值。  

尿蛋白的檢驗方法和判斷

定性試驗是用以篩選和粗略估計尿蛋白含量的方法。試驗的方法有三種:試紙法、磺柳酸法和加熱醋酸法。磺柳酸法和加熱醋酸法都是根據濁度反應將無混濁或無沉澱定為陰性(一),將出現混濁或沉澱的定為陽性(+)。磺柳酸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可廣泛用於普查,但其對白蛋白的靈敏度高於球蛋白,且影響因素較多,易造成假陰性假陽性。加熱醋酸法對白蛋白和球蛋白的靈敏度基本一致,影響因素少,準確性較高。

根據濁度反應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0.1g/L:一;

尿蛋白為0.1—0.2g/L:±;

尿蛋白為0.2-1.0g/L:+;

尿蛋白為1.0~2.0g/L:++;

尿蛋白為2.0—4.0g/L: +++;

尿蛋白>4.0g/L: ++++。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質(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檢測方法不能發現,檢查結果為陰性。超出此範圍則可檢出,稱為蛋白尿。但由於尿蛋白試驗只是測定一次尿的結果,易受尿液濃縮及稀釋程度的影響,常常不能準確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人體在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過冷、過熱及在應激狀態時,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稱一過性蛋白尿,在幾小時或數天後即可恢復正常。   

腎病患者的尿驗常識

收集尿液的時間

任何時間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規化驗檢查。一般腎病病人為觀察前後結果則規定一律採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檢。  

送檢尿量

一般5~10ml,如要測尿比重則不能少於50ml。  

留尿標本應取中段尿

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棄去,以衝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細菌,然後將中段尿留取送檢。

應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帶入尿內: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帶月經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尿蛋白定性的臨床意義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陽性程度與腎損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續出現尿蛋白陽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發性腎病外,應考慮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有專家認為,糖尿病腎病早期蛋白尿呈間歇性,只在勞動或運動後為陽性反應。因此,運動後尿蛋白檢驗對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發現有一定的意義。

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參考值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為臨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腎病早期,需長期控制血糖,對逆轉或延緩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髮展有一定意義。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參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小球基底膜受損較輕,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腎病uAE為15~200微克/分,臨床糖尿病腎病>200微克/分。有專家報告,糖尿病腎病有明顯蛋白尿者,幾乎100%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併症防治的關鍵時刻。嚴格控制血糖後,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可逆轉或部分逆轉。目前,常用測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治療

蛋白尿只是一個症状而已,不是一個具體的疾病。所以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關鍵是找出導致蛋白尿的病因。如果為生理性原因則無需任何治療。如果是疾病所致,則應該針對病因治療。比如急性腎炎急性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腎臟損害等等。這些具體的疾病相見其相關詞條。

查看

怎樣看化驗單專題

專題主頁怎樣看化驗單, 疾病診斷

關於醫學化驗單:

常見的化驗單:

關於「尿蛋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