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濕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滲濕湯

【處方】 白朮(三錢) 乾薑(炮 一錢) 白芍藥(一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白茯苓(去皮.一錢) 人蔘(一錢) 桂枝(不見火.半錢) 甘草(炙.半錢)

【功效與作用】 治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滲濕湯

【處方】 蒼朮、白朮、甘草(炙),各一兩。茯苓(去皮)、乾薑,各二兩。橘紅丁香,各一分。

炮製】 上俰咀。

【功效與作用】 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出,大便溏泄。皆因坐臥濕處,或因雨露所襲,或因汗出衣衾泠濕,久久得之。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腿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 每取四錢,水一盞半,棗一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溫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滲濕湯

【別名】 七味滲濕湯(《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處方】 蒼朮 白朮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乾薑(爁)各60克 橘紅 丁香各7.5克

【製法】 上藥哎咀。

【功效與作用】 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腿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棗1枚,生薑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溫服。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古今醫統》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滲濕湯

【別名】 參附滲濕湯(《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處方】 人蔘 白朮 茯苓 甘草 附子(炮)乾薑(炮)桂枝 芍藥等分

【功效與作用】 治坐臥濕地,或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320毫升,不拘時服。

【摘錄】 《古今醫統》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扁鵲心書》卷下:滲濕湯

【處方】 厚朴60克 丁香 甘草 附子各30克 砂仁 乾薑 肉果(面裹煨透)高良姜各24克

【製法】 上藥銼碎。

【功效與作用】 溫胃除濕。治脾胃虛寒,四肢睏倦,骨節酸疼,頭暈鼻塞惡風,多虛汗痰飲不清,胸滿氣促,心腹脹悶,兩脅刺痛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生薑3片,大棗3枚,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 《扁鵲心書》卷下

女科百問》卷上:滲濕湯

【處方】 白朮45克 蒼朮15克(炒)厚朴 肉桂 丁香 乾薑各30克 陳皮 細辛 白茯苓各30克 肉豆蔻15克 砂仁15克 附子24克(先炮,同姜炒令赤,去姜,切片)

【製法】 上藥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治婦人濕勝濡泄,經水反斷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薑5片,大棗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時熱服

【摘錄】 《女科百問》卷上

丹台玉案》卷二:滲濕湯

【處方】 丁香 蒼朮 白朮 薑黃 茯苓 甘草 陳皮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治濕傷脾胃,下部虛腫大便泄瀉,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上藥加大棗2枚,生薑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服。

【摘錄】 《丹台玉案》卷二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滲濕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