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肘後方》卷三:常山湯

【別名】 恆山湯(《普濟方》卷一九八)。

【處方】 常山6克 甘草4.5克 豉13克(綿裹)

【功效與作用】 主諸瘧,發作無常,心下煩熱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萊、生蔥、生萊。

【備註】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外台秘要》卷五補。

【摘錄】 《肘後方》卷三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常山湯

【處方】 常山(銼)23克 烏梅肉(炒)鱉甲(去裙襴,醋炙)黃耆(銼)各30克 大黃(銼,炒)甘草(炙)各15克 柴胡(去苗)60克

【製法】 上七味,粗搗篩。

【功效與作用】 主傷寒潮熱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230毫升,加小麥9克,生薑3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熱服,每日三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常山湯

【處方】 常山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黃)1兩,知母(焙)1兩,柴胡(去苗)1兩,青蒿(焙)1兩,甘草(炙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桂(去粗皮)1兩,桃枝1握,柳枝1握。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勞瘧經年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蔥白薤白各3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外台》卷五引《小品方》:常山湯

【別名】 常山酒

【處方】 鱉甲1兩(炙),淡竹葉(切,洗)3升,常山2兩,甘草(炙)3兩,久酒3升。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痎瘧。先寒戰動地,寒解壯熱,日日發及間日發者。

【用法用量】 常山酒(《聖濟總錄》卷三十五)。本方方名,《醫心方》引作「斷瘧恆山酒」。

【注意】 忌人莧、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摘錄】 《外台》卷五引《小品方》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外台》卷五引《深師方》:常山湯

【處方】 常山3兩,黃連3兩,酒1斗。

【功效與作用】 瘧三十年者。

【用法用量】 宿漬之,曉以瓦釜煮取6升,1服8合,比發時令得3服。有熱當吐,有冷當利,服之無不愈者,亦可半料合服。

【注意】 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

【摘錄】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外台》卷五引《深師方》

《外台》卷五引《古今錄驗》:常山湯

【別名】 常山酒

【處方】 常山3兩(虛弱者2兩,細切,搗碎),蒜7瓣(去皮中切)。

【功效與作用】 瘴瘧瘴氣

【用法用量】 常山酒(《普濟方》卷一九九)。

【注意】 服藥後1日不得漱口及洗手面,21日慎生蔥、生菜、生冷、肉、面、油膩。

【摘錄】 《外台》卷五引《古今錄驗》

方出《千金》卷十,名見《外台》卷五:常山湯

【處方】 甘草1兩,蜀漆3兩,恆山4兩,石膏5兩,鱉甲4兩,香豉1升,梔子3-7枚,烏梅3-7枚,淡竹葉(切)2升。

【功效與作用】 心熱為瘧不止,或止後熱不歇,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及寒多不甚熱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

【注意】 忌生蔥、生菜、菘菜、人莧、海藻。

【摘錄】 方出《千金》卷十,名見《外台》卷五

《外台》卷五引《救急方》:常山湯

【別名】 常山橘皮散常山散

【處方】 常山8分,橘皮6分,牡蠣4分(熬),桂心2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瘧瘴癘,經百日或一年以上諸藥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 常山橘皮散(《聖濟總錄》卷三十六)、常山散(《普濟方》卷一九九)。

【注意】 服藥後2日不得洗手面,7日忌食雜物,生蔥、生菜。唯藥用酒,余皆斷。

【摘錄】 《外台》卷五引《救急方》

《外台》卷五引《救急方》:常山湯

【別名】 常山酒

【處方】 常山苗1握(無苗取根5兩代之),獨蒜7顆,淡竹葉2握,豉1合(裹),鱉甲3兩(炙)。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瘧瘴癘,經百日或一年以上,諸藥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 常山酒(《普濟方》卷一九九)。

【注意】 忌人莧、生蔥、生菜。

【摘錄】 《外台》卷五引《救急方》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常山湯

【處方】 常山3兩。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瘧。

【用法用量】 以漿水3升,浸經1宿,煎取1升,欲發前頓服。後微吐,愈止。

【注意】 忌生蔥、生菜。

【摘錄】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常山湯

【處方】 常山3兩,車前葉1握,甘草2兩(炙),獼猴骨3兩(炙),烏梅肉2兩,天靈蓋1兩(燒作灰末),驢糞汁3合。

【製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溫瘧,漸漸羸瘦,欲成骨蒸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5味,取3升,去滓,下糞汁、天靈蓋末,分服。微吐不利。

【注意】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面粘食等物。

【摘錄】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常山湯

【處方】 常山(銼)半兩,鱉甲(去裙襴,醋浸,炙黃)1兩,甘草(生銼)1兩,車前草1握(切,或用子3合)。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溫瘧。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用漿水1盞,浸藥1宿,當發前1日,以急火煎取7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常山湯

【處方】 常山1兩,烏梅肉1兩,甘草3分(並生用)。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久瘧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入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常山湯

【處方】 常山2兩,蜀漆(燒煙盡)2兩,甘草(炙銼)2兩,淡竹葉(切)1升,大黃(生銼)3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瘧病發渴及寒熱攻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常山湯

【處方】 常山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1兩,石膏(研)1兩,人蔘1兩,牽牛子(炒)1兩,乾漆(炒令煙出)1兩,陳橘皮(去白焙乾)1兩,大黃(銼,炒)1兩,當歸(切,焙)1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虛勞潮熱,飢瘦減食,煩躁頰赤,夜多盜汗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小麥、竹葉,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全生指迷方》卷二:常山湯

【處方】 常山3兩,知母3兩,甘草(炙)3兩,麻黃(去節)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瘧疾,或寒己而熱,或熱巳而寒,或寒熱戰慄頭痛如破,身體拘急數欠,渴欲飲冷,或晬時而發,或間日而作,至期便發,發巳即如常,其脈自弦。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恆山湯」。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二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外台》卷五:常山湯

【處方】 常山2兩,甘草1兩半,豉5合(綿裹)。

【功效與作用】 瘧發作無常,心下煩熱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恆山湯」。

【注意】 節飲食,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

【摘錄】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外台》卷五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常山湯

【處方】 常山1分,甘草(生銼)1分,乾薑(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柴胡(去苗)半兩。

【製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寒瘧,先寒後熱。

【用法用量】 每以5錢匕,酒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為2服,空心未發前並食後各1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常山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