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千金》卷七:黃耆酒

【處方】 黃耆3兩,烏頭3兩,附子3兩,生薑3兩,秦艽3兩,蜀椒3兩,芎藭3兩,獨活3兩,白朮3兩,牛膝3兩,蓯蓉3兩,細辛3兩,甘草3兩,葛根1兩半,當歸1兩半,菖蒲1兩半,山茱萸2兩,桂心2兩,鍾乳2兩,柏子仁2兩,天雄2兩,石斛2兩,防風2兩,大黃1兩,石南1兩。

【製法】 上(口父)咀,無所熬煉,清酒3斗漬之。

【功效與作用】 風虛腳疼痿弱,氣悶不自收攝。

【用法用量】 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日3次。

大虛,加蓯蓉3兩;下痢,加女萎3兩;多忘,加菖蒲3兩。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黃耆專主風虛,而所見諸病靡不由風虛所致。故用烏、附,用姜、桂,用防、獨,用葛根,用芎、歸,用大黃,靡不由風虛變證。然酒醴之制,非專一人,雖五臟受邪,靡不由風虛內賊,所以匯次諸藥漬之以酒,隨宜而用,非比湯液之隨證施治也。

【摘錄】 《千金》卷七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黃耆酒

【處方】 黃耆1兩半,防風1兩半,細辛1兩半,獨活1兩半,川芎1兩半,牛膝1兩半,附子1兩,川椒1兩,炙草1兩,川烏7錢,山萸7錢,秦艽7錢,葛根7錢。

【功效與作用】 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用法用量】 浸酒,日、午、夜服3次。

虛,加肉蓯蓉下利,加女萎;多忘,加石斛、菖蒲。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濟生》卷三:黃耆酒

【處方】 黃耆1兩(去蘆),防風1兩(去蘆),官桂1兩(不見火),石斛1兩(去根),虎骨1兩(酥炙),當歸1兩(去蘆),白芍藥1兩,木香1兩(不見火),雲母粉1兩,茵陳葉1兩,仙靈脾1兩,天麻1兩,萆薢1兩,甘草1兩,川續斷1兩。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以生絹袋盛,以好酒1斗浸之,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

【功效與作用】 風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燥癢,筋脈攣急,言語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用法用量】 《醫方類聚》有白朮。

【摘錄】 《濟生》卷三

聖濟總錄》卷十九:黃耆酒

【處方】 黃耆3兩,桂3兩(去粗皮),巴戟天3兩(去心),石斛3兩(去根),澤瀉3兩,白茯苓3兩(去黑皮),柏子仁3兩,乾薑3兩(炮),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3兩,防風2兩(去叉),獨活2兩(去蘆頭),人蔘2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細辛1兩(去苗葉),白朮1兩,黃芩1兩(去黑心),栝樓根1兩,山茱萸1兩。

【製法】 上(口父)咀,絹袋盛,以清酒3斗漬之,秋、冬7日,春、夏3日。

【功效與作用】 脾痹肉極虛寒,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動,關節疼痛,不嗜飲食。

【用法用量】 初服3合,日2次。漸加之,以微麻木為效。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九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黃耆酒

【處方】 黃耆3兩,蜀椒3兩(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白朮3兩,牛膝3兩(去苗,銼),葛根3兩,防風(去叉)4兩,芎藭2兩,甘草2兩(炙,銼),細辛2兩(去苗葉),山茱萸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秦艽2兩(去苗土),乾薑2兩(炮),當歸2兩(切,焙),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人蔘2兩,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3分。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用生絹袋盛,於4斗醇酒內浸3日。

【功效與作用】 產後中風偏枯半身不隨,言語不利,疼痛無力

【用法用量】 每溫服1盞,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黃耆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