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進食散

【處方】 青橘皮(去瓤)、陳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烏頭(炮),各三個。訶子(煨.去核)五個。

炮製】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及久病人脾虛不食者,只一、二服頓覺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進食散

【處方】 青橘皮(去瓤)陳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7.5克 草果肉 川烏頭(炮)各3個 訶子(煨,去核)5個

【製法】 上藥研細末。

【功效與作用】 溫中祛寒。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及久病脾虛全不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朱氏集驗方》卷四:進食散

【處方】 青皮、陳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草果子、訶子、良姜、白姜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調脾進食。主腹脹吐逆。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1盞半,煎至1盞,空心服,日3次。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四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進食散

【處方】 白扁豆(微炒)2錢半,石蓮肉(炒,去心)2錢半,人蔘(焙)2錢半,茯苓1錢半,神曲2錢半,甘草(炙)1錢,白芷1錢,木香1錢,黃耆1錢。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嬰孩1字,2-3歲半錢,4-5歲錢,水半鍾,加生薑1片,大棗半枚,煎十數沸,調末服之。

【摘錄】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醫方大成》卷三引《濟生》:進食散

【別名】 進食湯

【處方】 半夏曲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草果仁1兩,高良姜(炒)1兩,麥糵(炒)1兩,附子(炮,去皮尖)1兩,丁香1兩,厚朴(去皮,姜炒)1兩,陳皮(去白)1兩,人蔘(去蘆)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寒,或為生冷所傷,或七情所擾,胸膈痞塞,不思飲食,痰逆噁心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 進食湯(《普濟方》卷二十五)。

【摘錄】 《醫方大成》卷三引《濟生》

蘇沈良方》卷四引李潛方:進食散

【別名】 理脾散

【處方】 青皮1分,陳皮(去瓤)1分,草豆蔻3個,甘草1分(炙),訶子(去核,煨)5個,高良姜(薄切,炒)1分,川烏頭1個(炮,去皮臍),肉桂1分(去外皮)。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冷,不思食,及久病人脾虛,全不食者。

【用法用量】 理脾散(《普濟方》卷二十三引《如宜方》)。方中草豆蔻,《局方》(淳祜新添方)作「草果肉」。

【臨床應用】 脾虛不食:李潛在真州治賈使君女子,已五十餘日,病脾多嘔,都不進食,醫絕無驗。潛投此藥一服,遂食蒸餅半枚,明日百味皆思。潛云:此藥進食極神速。予疑此藥太熱,潛雲不然,用之三十年,無不效者。

【摘錄】 《蘇沈良方》卷四引李潛方

《治疹全書》卷下:進食散

【處方】 神曲(炒)、麥芽(炒)、砂仁山楂

【功效與作用】 醒脾和胃。主疹後不食。

【用法用量】 上為散服。

【摘錄】 《治疹全書》卷下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進食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