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脾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建脾丸

【處方】 鍾乳粉 赤石脂(煅)各45克 枯礬 乾薑(炮)蓯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 桂心 澤瀉 桑寄生 遠志(去心,炒)人蔘 柏子仁 當歸 酸石榴龍骨(煅)天雄(炮,去皮、臍)牡蠣白頭翁(去苗)甘草(炙)各30克

【製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 每次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三因》卷十一:建脾丸

【處方】 鍾乳粉1兩半,赤石脂(煅)1兩半,枯礬1兩,乾薑(炮)1兩,蓯蓉(酒浸)1兩,石斛(酒浸)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澤瀉1兩,桑寄生1兩,遠志(去心,炒)1兩,人蔘1兩,柏子仁1兩,當歸1兩,酸石榴皮1兩,龍骨(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1兩,牡蠣粉1兩,白頭翁(去苗)1兩,甘草(炙)1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米湯送下。

【摘錄】 《三因》卷十一

《千金》卷十五:建脾丸

【處方】 鍾乳粉3兩,赤石脂2兩,好曲2兩,大麥糵2兩,當歸2兩,黃連2兩,人蔘2兩,細辛2兩,龍骨2兩,乾薑2兩,茯苓2兩,石斛2兩,桂心2兩,附子1兩,蜀椒6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30丸,酒送下,1日3次,弱者飲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建脾丸建中州之氣以祛冷積之滯,即於溫脾湯中除去大黃,加鍾乳、石脂、龍骨、椒、辛助參、附、姜、桂以固下脫,曲、糵、黃連以除陳氣,當歸以和營血,石斛以清胃氣,茯苓以通氣化,併合黃連、石斛以化石藥之悍也。

【摘錄】 《千金》卷十五

普濟方》卷二一一:建脾丸

【處方】 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蔘2兩,乾薑2兩,茯芩2兩,大麥糵2兩,陳皮2兩,石斛2兩,當歸2兩,鍾乳3兩(研)。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酒送下,1日3次,稍稍加之。

【注意】 忌豬肉、冷水、生蔥、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一

魏氏家藏方》卷五:建脾丸

【處方】 厚朴(去粗皮,銼,姜制炒)1兩,半夏(姜制)1兩,白朮(炒)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半兩,橘紅半兩,胡椒半兩,薑黃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丁皮半兩,蓽澄茄半兩,木香半兩,益智仁3分,人蔘(去蘆)3分,硫黃金液丹代之)7錢半,溫姜(煨)7錢半,附子1隻(9錢重,炮,去皮臍),丁香2錢(不見火),肉豆蔻3錢(面裹)。

【製法】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丈夫、婦人脾胃虛冷,嘔逆噁心,臍腹撮痛,冷反胃,惡聞食氣,停寒積飲,飲食不化,臟寒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空心生薑湯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建脾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