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豉桔梗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蔥豉桔梗湯

【處方】 鮮蔥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梔6~9克 淡豆豉9~15克 蘇薄荷3~4.5克 青連翹4.5~6克 生甘草2~2.5克 鮮淡竹葉30片

【功效與作用】 辛涼解表疏風清熱。主風溫風熱初起,頭痛身熱,微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煩口渴舌尖紅赤,苔薄黃脈浮數。現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見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咽阻喉痛者,加紫金錠2粒(磨沖),大青葉9克;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殼6克,白蔻末2.4克;咳甚痰多,加杏仁9克,廣橘紅4.5克;鼻衄,加生側柏葉12克,鮮茅根50支。

【備註】 方中蔥白、豆豉解肌發表,疏風散邪為君;薄荷桔梗散清熱連翹、山梔清熱解毒為臣;甘草合桔梗以利咽,淡竹葉清心除煩,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辛涼解表,疏風清熱之功。

【摘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

《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蔥豉桔梗湯

【處方】 鮮蔥白3枚至5枚,苦桔梗1錢至1錢半,焦山梔2錢至3錢,淡豆豉3錢至5錢,蘇薄荷1錢至1錢半,青連翹1錢半至2錢,生甘草6分至8分,鮮淡竹葉30片。

【功效與作用】 辛涼發汗。主風溫、風熱初起。

【用法用量】

咽阻喉痛,加紫金錠2粒(磨沖),大青葉3錢;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殼2錢,白蔻末8分(沖);發疹,加蟬衣12隻,皂角刺5分,大力子3錢;咳甚痰多,加苦杏仁3錢,廣橘紅1錢半;鼻衄,加生側柏葉4錢,鮮茅根50支(去衣);熱盛化火,加條芩2錢,綠豆2兩煎藥;火旺就燥,加生石膏8錢,知母4錢。

【各家論述】 《肘後蔥豉湯,本為發汗之通劑,配合劉河間桔梗湯,君以荷、翹、桔、竹之辛涼,佐以梔、草之苦甘,合成輕揚清散之良方。

【摘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蔥豉桔梗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