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白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蔥白散

【處方】 川芎蒼朮(米泔浸)、白朮,各二兩。甘草石膏(煅)、干葛(焙),各一兩。麻黃(去根.節)三兩。

炮製】 上件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解四時傷寒頭痛壯熱,項背拘急骨節煩疼,憎寒惡風,肢體睏倦,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嘔逆煩渴,不思飲食。又傷風感寒,頭痛體熱,鼻塞聲重,咳嗽痰涎,山嵐瘴氣,時行疫癘,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蔥白二寸,煎至七分,熱服不拘時候。

如要出汗,並煎三服,被蓋,汗出為度。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博濟》卷二:蔥白散

【處方】 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麩炒)1兩,厚朴(去白,薑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蔘1兩,蓬莪術(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棱(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乾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

【製法】 上杵為末。

【功效與作用】 溫通調經。主一切冷氣不和,及本臟膀胱氣攻沖疼痛;婦人產前產後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臟宿冷,百節倦疼,肌瘦怯弱,傷勞帶癖。脾胃虛冷,攻築心下,連脅肋刺痛,胸膈病悶,背膊連頂,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或時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傷浮腫,心脾冷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管見良方》引作「蟠蔥散」。本方改為丸劑,名「蔥白丸」(見《中藥成方配本》)。

【各家論述】 《濟陰綱目》:重在冷氣不和,恐非胎前所宜,若產後血刺痛,或血臟冷者宜之。人身以氣血流行為無病,此方以四物補血,人蔘助氣,枳殼、厚朴行上焦之氣,茴香、苦楝行下焦之氣,木香、青皮肝氣,乾薑溫行血中之氣,其餘消之削之,皆所以溫而行之也,氣一行則痛自止矣。以鹽行入血分,使氣下行而主內,以蔥引氣外通而開表,如是則內外和而痛愈矣。

【摘錄】 《博濟》卷二

《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蔥白散

【處方】 川芎2兩,蒼朮(米泔浸)2兩,白朮2兩,甘草(爁)1兩,石膏(煅)1兩,干葛(焙)1兩,麻黃(去根節)3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四時傷寒,頭痛壯熱,項背拘急,骨節煩疼,憎寒惡風,肢體睏倦,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嘔逆煩渴,不思飲食,又傷風感寒,頭痛體熱,鼻塞聲重,咳嗽痰涎,及山嵐瘴氣,時行疫癘。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盞,加生薑3片,蔥白2寸,煎至7分,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直指》卷十八:蔥白散

【處方】 當歸1兩,川芎1兩,枳殼(制)1兩,官桂1兩,青皮1兩,川白姜(生)1兩,茴香(妙)1兩,川楝肉1兩,陳皮1兩,紫蘇1兩,三棱(煨)1兩,蓬術(醋浸1宿,焙)1兩,白芍藥1兩,茯苓1兩,木香1兩,人蔘半兩,沉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腎氣刺痛,七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蔥白2寸,鹽少許,煎服。

大便秘,加大黃。

【摘錄】 《直指》卷十八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蔥白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