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重定向自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痔瘡(Hemorrhoids或Piles)又名痔核痔病痔疾等,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痔核位於肛門裡面黏膜的稱為內痔,位於肛門口內側附近稱為外痔,二者都有的稱為混合痔。目前,英國學者多稱痔為Piles,美國學者則稱為Hemorrhoids。前者是從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後者是以出血為臨床特徵命名的,泛指內外痔。痔瘡輕者給人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重者影響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貧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瘡壞死感染嚴重時,可經過血液系統引起全身感染,後果嚴重。因此,患了痔瘡,要積極應對。

目錄

基本概述

據有關普查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發病率為59.1%,痔占所有肛腸疾病的87.25%,而其中又以內痔最為常見,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發病率為67%,男性的發病率為53.9%;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中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

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覆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於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於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於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後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

痔瘡發病原因

痔的病因並不完全了解,可由多種因素引起,目前有下列幾種學說:

(一)肛墊下移學說

肛管血管墊是位於肛管和直腸的一種組織墊,簡稱「肛墊」,系出生後就存在的解剖現象。當肛墊鬆弛、肥大、出血或脫垂時,即產生痔的症状。

肛墊由3部分組成:①靜脈,或稱靜脈竇;②結締組織;③Treitz肌,該肌是指介於肛門襯墊和肛管內括約肌之間的平滑肌,它具有固定肛墊的作用,當Treitz肌肥厚或斷裂時,肛墊則脫垂。

Goligher認為,若在痔切除時保留Treitz肌,則可防止損傷括約肌,減少手術創面,有利傷口癒合。他報告100例,80%創口一期癒合,術後疼痛輕,多數人排便無痛苦。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肌肉壁上,排便後借其自身的纖維收縮作用,縮回肛管。當肛墊充血或肥大時,即易受傷而出血,並可脫出於肛管外;肛墊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壓力影響外,如便秘、妊娠等,還與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緒有關。

(二)靜脈曲張學說

從解剖上看,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血液易於淤積而使靜脈擴張,加之直腸上、下靜脈叢壁薄、位淺、抵抗力低,末端直腸粘膜下組織又鬆弛,都有利於靜脈擴張,若加上各種靜脈迴流受阻的因素,如經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內巨大腫瘤等,都可使直腸靜脈迴流發生障礙而擴張彎曲成痔。肛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靜脈周圍炎,靜脈失去彈性而擴張成痔。

(三)遺傳、地理及食物因素

遺傳是否可致痔的發生,目前無確切證據,但痔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與食物、排便習慣及環境有關。多數人相信發展中的國家痔的發病率低,如在非洲農村患痔者少見,可能與高纖維食物飲食有關。目前,在已開發國家多食高纖維飲食,除了預防大腸癌的發生,也可減低痔的發病率。  

痔瘡發病原因頗多,久坐、久站、勞累等使人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固定體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而引起痔瘡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運動不足,腸蠕動減慢,糞便下行遲緩或因習慣性便秘,從而壓迫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導致痔瘡發病率增高。據臨床觀察及統計普查結果分析,不同職業患者中的患病率有顯著差異,臨床上機關幹部、汽車司機、售貨員、教師的患病率明顯較高。

痔瘡形成的八大原因

Bk7vg.jpg

1.不好的大便習慣:上廁時下蹲位看書看報,造成下蹲和大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盲腸瘀血而引發疾病。上廁時吸煙能緩衝大腦的大便反射,極容易造成大便秘結。大便時用力過猛,一些人不管大便感受是否強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掙,只能使盲腸肛門和盆底肌肉增多不必要的負擔與局部瘀血,致使疾病發生和蔓延。

2.大便異常:腹瀉和大便秘結均是痔瘡的重要致病原因。大便秘結是最大的禍根,盲腸內長期滯留有毒物質不僅可引發盲腸,且糞便堆積,影響血液循環。用力解出乾燥糞塊,必然會使肛門承受較大壓力,發生瘀血、脹腫、裂口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腹瀉常是結腸疾病的醫學體現,腹瀉也能使肛門局部感染機會增多,發生肛竇炎、炎性外痔、肛周膿腫等疾病。

3.慢性疾病:如長期營養不好的,體質虛弱,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無力。長期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由咳喘造成腹壓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變、腹瀉、結腸炎等均是肛腸疾病發生的誘因。故在防治中應注重病人的全身狀態,採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職業性原因:長期站立或長時間坐。因直立或靜坐姿勢,肛門盲腸居人體下部,痔靜脈迴流不暢。

4.飲食原因:日常生活中,飲食規律或飲食品種難免發生變化,這是很自然的。如食品質量的精粗,蔬菜種類的變化與量的增減,蛋白質、脂肪、澱粉、纖維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攝人情形,都能直接影響糞便成分,導致肛門盲腸疾病。長期飲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擴張,結腸功能紊亂,肛腸疾病的致病率明顯上升。

5.生理原因:結腸、盲腸為運送食品殘渣,存留糞便的主要器官,而食品經體內分解吸收後,殘渣中常帶有大量有害物質,長期滯留在結腸盲腸中,可引發腫瘤。 ---痔瘡病人應注意自我調養。

6.解剖原因:肛門盲腸部有大量特殊性結構,如肛門隱窩、肛門腺、肛乳頭、盲腸瓣和特殊的血管構造。盲腸靜脈中缺少靜脈瓣,血液易於瘀積。門靜脈系和腔靜脈系在盲腸下端,有許多靜脈叢和吻合枝,靜脈壁薄弱,對壓力的抵抗力減低,盲腸粘膜下組織疏鬆,有利於靜脈擴大麴張變形,容易形成痔。

7.胚胎髮育異常原因:肛門盲腸部是人體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內胚層與外胚層相互融合而成,如發育過程異常,可在肛門盲腸部發生許多先天性肛腸疾病,如先天性無肛症、先天性盲腸陰道瘺先天性巨結腸等。

8.遺傳原因:因遺傳基因的缺陷,可發生多發性結腸息肉,p-j症候群等遺傳性肛腸疾病。   

症状

痔瘡的症状是患處作痛、便血、嚴重時,痔塊會凸出肛門外(脫垂),排便後才縮回。

臨床表現

(一)便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後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症状。便血多因糞便擦破粘膜或排糞用力過猛,引起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輕者多為大便或便紙上帶血,繼而滴血,重者為噴射狀出血,便血數日後常可自行停止。這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便秘、糞便干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誘因。若長期反覆出血,可出現貧血,臨床並不少見,應與出血性疾病相鑒別。

(二)痔塊脫垂

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後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只在大便時脫垂,便後可自行回復,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壓稍增時,痔塊就能脫出,回復困難,無法參加勞動。有少數病人訴述脫垂是首發症状。

(三)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癢

晚期內痔、痔塊脫垂及肛管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於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往往有瘙癢不適,甚至出現皮膚濕疹,病人極為難受。  

併發症

不能錯誤地認為痔切除是一種小手術,若掉以輕心,稍一不慎,可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甚至造成大的悲劇。Buls(1978)曾分析連續500例的痔切除,其併發症如下:肛瘺0.4%,肛裂0.2%,肛管狹窄1.0%,肛門失禁0.4%,皮垂6.0%,糞塊嵌塞0.4%,血栓性外痔0.2%及尿瀦留10%。

1.出血 內痔術後出血的原因有早期及晚期兩種。前者由於線結不緊,滑脫所致;後者發生在術後7~10d左右,由於結紮處感染所致。由於肛管括約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腸腔,而不流向肛門外,故臨床上不能發現「染紅敷料」的現象。因此這種「急性出血」常不易早期發現。凡有下列現象應考慮是「隱性出血」的早期徵象:①有陣發性腸鳴、腸痛及急迫便意感;②病人伴有頭昏、噁心、出冷汗及脈快等虛脫症状。凡出現上列情況,應立即在止痛情況下進行直腸指診或鏡檢,以便及時診斷和處理。確診有出血應及時止血。若肛管直腸內積血較多,看不清出血點,可先用氣囊壓迫止血。如無氣囊,可用30號肛管,外裹凡士林紗布,兩端用絲線紮緊,外面再塗麻醉軟膏,塞入肛門內作壓迫止血,一般應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點,可用縫扎止血,並全身應用止血藥及抗生素

2.狹窄 細緻的手術操作及早期肛管擴張,可以預防肛管狹窄。狹窄可在肛緣、齒線處或齒線。肛緣處狹窄主要由於肛緣的皮膚及粘膜切除過多,致傷口收縮造成肛緣狹窄。瘢痕處常伴有肛裂,由於排糞時造成撕裂所致。用手法及器械擴肛多無效,常需多次手術治療。齒線處狹窄可發生於閉式痔切除術後,齒線上狹窄由於痔基底部結紮過寬,後者可用多個小的結紮來代替大塊結紮。肛管擴張常有效,不行則需手術矯正。

3.尿瀦留 尿瀦留是痔或其他肛管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約有6%需行導尿術(Crytal 1974)。預防尿瀦留,可用下列措施:①指導病人在術前及術後當天12h內限制飲水,以造成輕度失水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重要措施,因在麻醉未消失前,膀胱過早膨脹,常致尿瀦留。②術後鎮靜劑盡量少用。③早期起床活動。④首次排尿應急起去廁所小便,引起條件反射。⑤最好採用局部麻醉。⑥肛緣皮膚傷口盡量不縫合,術後直腸內儘可能不置肛管或大塊紗布作壓迫止血用,可減少術後疼痛及原發性尿瀦留。  

內痔分四期

痔瘡分型

外痔分型

血管腫型:內痔表面粘膜粗糙且柔軟,色暗紅或硃紅色,觸之易出血,此型以出血為主要症状。

靜脈曲張型:內痔表面較堅硬,帶光澤,色暗紅或青紫,痔體內為曲張的痔靜脈和增生結締組織

纖維化型:內痔表面堅硬,富有彈性,痔體表面略有白色纖維組織增生,易脫出,不易出血。

血栓外痔:主要發病特點為起病突然,疼痛劇烈,墜脹不適感明顯,偶有全身症状。局部檢查可見肛旁隆起腫物,可觸及皮下硬而滑的包塊,觸痛明顯。

炎性外痔:常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門疼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便血,肛門部有少量分泌物。局部檢查肛旁隆起的腫物,色紅,充血明顯,有觸痛,有時可伴有全身不適發熱

靜脈曲張型外痔:肛門緣隆起成橢圓形,觸之柔軟,不痛,在大便用力時可見暗紫色腫塊,排便後或休息後體積可縮小,是皮下靜脈曲張引起,亦為晚期內痔發展而致。一般只感腫脹不適,排糞時加重,發炎時才有疼痛症状。

結締組織型外痔或皮贅外痔:系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許多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

內痔,外痔,混合痔的區別

內痔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內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状,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還有大便困難、便後擦不幹淨、有墜脹感等。根據內痔病變程度和臨床表現又可分為三期:一期內痔排便時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二期內痔便時帶血、滴血或射血、痔核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三期內痔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並需用手還納。

內痔
Bkfk8.jpg
外痔

外痔位於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症状,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並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混合痔兼有內外痔雙重特徵,臨床以直腸粘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覆感染為主要症状。  

嵌頓痔

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不斷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無法送回肛門內,稱為嵌頓痔。痔核嵌頓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患者出現里急後重、肛門墜脹明顯等症状,此時感染多局限在肛門局部,如果治療不當,容易引起感染擴散,引起黏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腸窩膿腫,若脫落的細菌栓子沿靜脈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未使用任何抗菌藥物,則會形成門靜脈菌血症甚至膿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膿腫。治療嵌頓痔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還納脫出的痔塊,解除嵌頓。  

危害

痔瘡較嚴重者會導致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患者,如患痔瘡產生心理壓力,不敢上廁所,長此下去會加重便秘,當排便發生困難時,患者用力屏氣,可使心跳加快造成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腦栓塞;如果出現內痔嵌頓,疼痛還可誘發心絞痛發作;如有血栓形成,可引發肺栓塞

痔瘡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脫出,大便時反覆多次地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鐵的喪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鐵的喪失量不超過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過6~8毫升則丟失鐵3~4毫克以上。正常人體男性含鐵總量為50毫克/每公斤體重,女性約為35毫克/每公斤體重,若長期便血,丟失大量的鐵,使體內含鐵總量低於正常,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因痔瘡失血而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症状或症状輕微,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状容易易激動、興奮、煩躁等,有人認為是細胞內含鐵酶缺乏所致。以上這些症状均可通過糾正貧血、治療痔瘡後消失。因此若發現患有痔瘡,應儘早治療,以免出現上述症状,使治療複雜化。

痔瘡的另一個主要症状是內痔脫出。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但臨床所見外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見,故多伴有疼痛,當痔核脫出不能送回時,亦稱為「嵌頓痔」。長時間的痔核嵌頓,還會出現下列病理改變:

(1) 壞死:痔核嵌頓於肛門外,由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內痔嵌頓日久,必然出現壞死。此時的壞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體其它部分的情況。國外曾有報導:痔核內的血栓向上擴散,壞死區擴展到直腸壁,結果在盆腔內引起嚴重的膿血症。此種情況雖屬少見,但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2) 感染:痔核嵌頓後,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現里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明顯等症状,此時感染多局限在肛門局部,如果強力複位,容易使感染擴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腸窩膿腫,若脫落的帶菌栓子沿靜脈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未用任何抗菌藥物,則會形成門靜脈菌血症甚至膿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膿腫。國外曾有報導因痔核嵌頓伴發的致死性門靜脈敗血症

總之,痔瘡對人體有諸多危害,應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重視,認真對待每一個痔瘡患者。痔瘡患者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能夠早期治療和適當處理,均可避免以上嚴重合併症的發生。

大便出血容易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症状或症状輕微,貧血較重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状如易激動、興奮、煩躁等。同時大便出血也是腸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由於便中帶血的情況與痔瘡出血類似,一般人很難區分,加上一些人不夠重視,使早期惡性腫瘤被輕易地忽視而釀成悲劇。

女性痔瘡的危害  貧血:因痔瘡失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早期女性朋友常感覺缺乏生機,易疲勞。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

皮膚頑疾:便秘是女性朋友的美麗殺手,痔瘡又可以加重便秘,便秘時由於無法及時排出體內毒素,導致痤瘡暗瘡色素沉著等皮膚頑疾,久之還會導致貧血和營養不良

肥胖:痔瘡患者因為肛門組織血管腫脹常有刺痛感、行動不便,加上現在的女性大多經常久坐,血液循環受阻,新陳代謝減緩,此外,三餐不均衡,飲食不健康,不僅導致了痔瘡,肥胖也隨之而來。

婦科炎症:一些年輕女性,因為痔瘡能引起肛周膿腫,肛周部位的感染進而影響到陰道口,造成其他的婦科炎症感染,使美麗生活大打折扣。

影響孕婦、胎兒健康:孕婦是痔瘡的高發人群,痔瘡發生率高達76%,痔瘡經常反覆出血,日積月累,導致貧血等症状,不但影響孕婦自身的健康,也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易造成發育遲緩,低體重,甚至引起早產或死亡。早日清除痔瘡,擁有美麗健康的人生!

引發疾病

1、引發肛腸疾病:痔瘡就像一個引火線,可以引發多種肛腸疾病,如肛裂肛瘺等。如果痔瘡引發了其他肛腸疾病,數病狀共存,這會給治療帶來非常大的難度,恢復時間也會加長,最影響工作和學習。雖然不至於對人的身體造成多麼大的傷害,但這卻是所有肛腸患者最害怕的結果。

2、引起脫垂、頓甚至壞死:內痔通常分為Ⅰ、Ⅱ、Ⅲ期。在症状方面:Ⅰ期只是為無痛便血,並不會有太大影響。Ⅱ期為黏膜脫出後可以還納,但最終還是無法避免直腸脫垂的結果。達到了Ⅲ期時會經常出現頓,嚴重時甚至壞死。一般Ⅰ期內痔發展的時間比較長,症状也比較輕,可當其發展至Ⅱ期時,疼痛會大大加重,由Ⅱ期發展到Ⅲ期的時間會非常短,到達Ⅲ期時症状明顯,如這致壞死後果將非常嚴重。

3、長期便血易致貧血:便血是痔瘡的主要症状。Ⅰ期內痔屬於初期,其出血較多。Ⅱ期內痔屬於中期,其出血可多可少。臨床上,Ⅰ和Ⅱ期內痔病人是最多的。由於Ⅰ、Ⅱ期內痔症状較輕,極易被患者忽視或採用保守治療,久而久之,隨著失血量的增加,患者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昏、虛弱、記憶力下降、甚至眼花、耳鳴、久坐久蹲後突然站起可致虛脫昏厥食慾下降腹脹下腹浮腫等嚴重的貧血症状。

另外還有一種由痔核粘膜糜爛引起的貧血。由於內痔大多伴有痔核粘膜糜爛,糜爛較重部位正好有小動脈時,大便時會形成噴射狀出血,且量很多,極易引起貧血。若粘膜糜爛較重,加上患者長期大便乾燥,反覆擦傷糜爛之粘膜,引起慢性出血,日久也能引起貧血。

4、容易引發婦科炎症:由於肛門和陰道接近,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病菌大量繁殖,不慎進入陰道,引發各種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婦科炎症。

5、導致肛周長期濕疹:由於痔塊脫出及括約肌鬆弛,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膚,而導致皮膚瘙癢和肛門濕疹。嚴重時甚至偶有蔓延至臀部、會陰陰蒂,局部可出現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病程長,肛門周圍皮膚常增厚,顏色灰白或暗紅、粗糙,以致發生皸裂、滲出、瘙癢、反覆發作,並發病時間長。  

診斷

內痔的診斷,主要靠肛管直腸檢查。首先做肛門視診,用雙手將肛門向兩側牽開,除一期內痔外,其他3期內痔多可在肛門視診下見到。對有脫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後立即觀察,這可清楚地看到痔塊大小、數目及部位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診斷環狀痔,更有意義。其次做直腸指診: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不易捫出,但指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特別是除外直腸癌息肉。最後做肛門鏡檢查:先觀察直腸粘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後,再觀察齒線上部有無痔,若有,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呈暗紅色結節,此時應注意其數目、大小和部位。  

鑒別診斷

根據內痔的典型症状和檢查,診斷一般無困難,但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直腸癌 臨床上常將下端直腸癌誤診為痔,延誤治療。誤診的主要原因是僅憑症状診斷,未進行直腸指診及肛門鏡檢查,因此在痔診斷中一 定要做以上兩種檢查。直腸癌在直腸指診下可捫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潰瘍,腸腔常狹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跡。特別要注意的是內痔和環狀痔可與直腸癌同時並存,絕不能看到有內痔或環狀痔,就滿足於痔的診斷而進行痔的治療,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進行直腸指診或其他檢查而明確診斷,這種誤診、誤治的慘痛經驗教訓,在臨床上並非少見,值得重視。

2.直腸息肉 低位帶蒂的直腸息肉,若脫出肛門外有時誤診為痔脫垂,但息肉多見於兒童,為圓形、實質性、有蒂、可活動。

3.肛管直腸脫垂 有時誤診為環狀痔,但直腸脫垂粘膜呈環形,表面平滑,直腸指診時括約肌鬆弛;環狀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狀,括約肌不鬆弛。

根據病史和肛門物理檢查,肛管直腸指檢和肛門鏡檢,參照痔的分類作出診斷。如不能確診應進一步檢查,以除外結、直腸、肛管的良、惡性腫瘤及炎性疾病。

Bk65b.jpg

  

痔瘡引起出血的診斷要點

(1)有內痔、外痔或混合痔出血史。

(2)大便末肛門滴血或糞便表面附著有鮮血。

(3)可見痔粘膜充血水腫等炎症表現,有的可見到出血點

(4)肛門指檢指套上有血跡,並可排除直腸內癌瘤出血。

(5)直腸鏡檢查可見到內痔核及出血點。

(6)必要時做糞便細菌培養、鋇劑灌腸造影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痔瘡和直腸癌的判斷

直腸癌: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臨床證實,因痔瘡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1%~3%最終被診斷為直腸癌。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直腸癌和肛管癌二者有些症状交叉或不典型時,二者臨床診斷常相混,錯誤的診斷並非少見,把肛門直腸症状的疾患診斷為痔,延誤直腸癌的治療。診斷另一錯誤是某些肛門出血症状的直腸癌病,誤診為痔瘡。尤其二者伴存時,檢查發現有痔後,即滿足痔的診斷和治療,而長時間不能得出全面的正確診斷。如果對初步印象為痔的患者,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檢查,就可以防止許多診斷上的錯誤。

1.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這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粘液存在。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濃液,而且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增多,還伴有里急後重的感覺。倘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便應該特別留意了。

3.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檢查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於手指可以觸及的部位。如果用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容納一個手指;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粘液者,則極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痔瘡和肛裂的判斷

肛裂多數伴有哨兵痔,特別是被長期忽視肛裂病症的患者,發展為陳舊性肛裂後,常同時伴有外痔、內痔,這時兩者在肛門外的表徵基本相同。所以,了解肛裂和痔瘡的區別,提高肛腸異常的警惕意識對治療大有裨益。

從病理看肛裂和痔瘡的區別

肛裂是以肛管皮膚裂口,肛管潰瘍,難以癒合為主要表現。

痔瘡則是由於肛門周圍靜脈形成靜脈曲張、靜脈血管團,以及直腸下端粘膜滑動而形成的。

從症状看肛裂和痔瘡的區別

1.肛裂以疼痛、便血為主。痔瘡以出血為主,只有外痔發炎腫脹時,痔瘡才會劇痛。

2.肛裂可見肛管皮膚裂開,而痔瘡則無。在肛門指診時,即可確定,但肛裂者多不可進行肛門指診,或者窺器檢查;

3.肛裂多伴有肛乳頭肥大、肛乳頭瘤,而痔瘡則不伴有肛乳頭肥大或乳頭瘤;

4.肛裂者,肛門外觀可見狹窄,而痔瘡患者則多見內痔脫出、外翻。  

肛門瘙癢症和痔瘡的判斷

部分痔瘡患者有粘性分泌物流出,引起肛門潮濕瘙癢,但是肛門瘙癢不一定就是痔瘡。

肛門瘙癢症是一種常見的局部瘙癢症。肛門部有時有輕微發癢,如瘙癢嚴重,經久不愈則成為瘙癢症。它是一種常見的局限性神經機能障礙皮膚病。一般只限於肛門周圍,有的可蔓延到會陰、外陰或陰囊後方。多發生在20-40歲中年、老年。初起肛門瘙癢較輕,肛門皮膚無明顯變化,多為陣發性。

久病患者瘙癢較劇,持續時間較長,尤以夜間更甚,過度的搔抓或機械刺激使肛周皮膚增生肥厚粗糙,肛門皺襞加深,局部有抓痕、血、滲液,皺襞縫中殘留糞便污垢,更重者可合併感染見有膿泡或膿性分泌物,潮紅腫脹。

實驗室檢查發現有糖尿病蟯蟲病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肛門瘙癢症臨床檢查可能發現同時有內痔、外痔、混合痔、肛瘺。所以,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治療。  

治療

痔瘡治療的7個誤區

痔瘡發病率達70%-80%。民間有「十人痔」之說。然而,對此常見症,人們往往還有許多誤解。 

1.一次注射,永不複發

這是一些不負責的廣告詞中經常出現的,說的是採用內痔硬化劑注射治療,不會再複發。事實並非如此,內痔硬化注射療法,有時可止血半年,但永不複發卻是騙人之說。

2.十人痔,無需去治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無需治療是指沒有表現出症状的痔瘡,而一旦有了出血、脫出、疼痛等症状,卻拖延不治,只能加重自身痛苦,也給健康造成危害。 

3.痔瘡會發生癌變

這種說法使一些痔瘡患者擾心忡忡。其實,現代醫學至今尚末證實痔瘡有癌變的可能,不必為此憂慮。不過,直腸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與痔瘡相似,有時會導致直腸癌誤診,延誤治療時機,應引起注意。 

4.痔瘡手術可致大便失禁

手術治療痔瘡,若醫生處理不當,手術時損傷肛門括約肌可導致大便失禁,這屬於手術後遺症範疇。

5.痔瘡好複發,手術也沒用

不對。痔瘡雖然是一種複發率較高的疾病,但絕不是不需要手術。有些痔瘡症状嚴重,治療困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達到臨床治癒,而且只要注意術後保健,便可防止複發。 

6.冷凍治療好,應首選

現代冷凍技術治療痔瘡確實為痔瘡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且療效較好。但冷凍治療只適於內痔,而且術後因組織壞死,有時導致大出血。因此,是否選擇冷凍治療應根據病情而定,最新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7.甲魚可治療痔瘡

對於靜脈曲張性混合痔,或出血性內痔,吃甲魚有一定療效,但對於結締組織性外痔,吃甲魚則毫無作用。  

傳統治療方法

Bk65c.jpg

手術療法

目的是摘除痔核或用縫扎等機械方法使之栓塞或萎陷。電凝雷射照射也很有效。外痔急性血栓形成,則需立即切開,取出血塊,一般外痔多無需特殊治療。手術治療可以當即見效,阻止痛苦。但是要注意術後的保養,稍不謹慎就容易複發,另外手術可能會導致大便失禁等後遺症

 超低溫、超高溫療法

液氮冷凍、雷射、微波、電子(包括低頻、射頻、電容場、電離子透入以及電動振蕩)等各種治療儀器,其治療原理是利用超低溫或超高溫產生冷或熱效應,振蕩電離子透入生物物理效應、電場電容效應等,從而起到使病灶組織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封閉、電灼電凝止血、切割、組織變性、壞死脫落或硬化萎縮等治療目的,仍屬於硬化和枯痔療法類型重複再現,同手術療法結果是相似的。

 結紮、套扎療法

會使肛門部血液循環受阻,易產生淤血水腫、疼痛、排便困難等。

注射療法

目前國內外好多採用注射療法,既將藥物注入痔核內治療痔瘡的方法。臨床通常使用的注射劑主要有硬化萎縮劑和枯痔壞死脫落劑兩種。硬化劑適用於各期內痔,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但藥物引起的無菌性炎性反應消失後,纖維化收縮和擠壓作用逐漸緩和,痔核易複發。如注射部位過淺,則易引起粘膜潰爛粘膜膿腫,過深易引起荃層組織發生硬化,藥量過大,可引起壞死大出血,藥液滲入齒線外可引起肛門劇烈疼痛、水腫或血栓形成;壞死劑用量過大常可引起術後壞死性大出血或感染壞死面形成潰瘍,特別是廣泛的組織壞死或感染,不但治療時間

手術切除痔核有其相應的適應症和禁忌

有脫出、出血、感染、肛門周圍不潔、瘙癢等顯著症状的內痔,應擇期手術;有膿腫、急性炎症的患者應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治療;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肛門靜脈曲張以及有血液系統疾患的患者、妊娠婦女,均不宜行手術治療。

術後要避免痔瘡複發

一要防治便秘,二要注意生活調理。

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攝入充足的水分 攝入充足的水分能達到軟化糞便的目的,有較好的預防便秘的效果。每天要保證1000ml的飲水量。每天早晨飲用冷開水,能刺激胃—結腸反射而達到促進排便的目的,但需注意根據季節適當調節水的溫度。

2.攝取足量的食物纖維 飲食中應含有足量的纖維素,維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纖維攝取量為每日g。纖維素有親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殘渣膨脹易推進;殘渣能刺激腸蠕動,利於激發便意和排便反射。另外,攝入香蕉、食物纖維飲料、水果、蔬菜或筍類、麥片、麩皮等多纖維食物均有促進排便的作用。長,而且瘢痕收縮可造成肛門狹窄後遺症。

 傳統中醫的塗紅枯痔、枯痔釘療法

由於毒副作用反應大、病人痛苦較大、療程較長,現在臨床很少採用。內痔枯痔注射療法即使在此基礎上改進而已,故此硬化和枯痔療法不是理想的療法。

中藥療法:榮昌肛泰馬應龍 ,根痔散。

 飲食調理

1、增加含纖維高的食物。高纖維素(纖維素產品,纖維素資訊)飲食可使大多數患者的症状緩解或消失,有類似括約肌切開和肛門擴張的效果。

2、「食不厭粗」。粗加工的食品,含有較多的營養素和食物纖維,適合便秘或痔瘡患者食用,有利於大便通暢。

3、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飲酒不但對肝臟有損害,而且也可促進痔瘡的形成,痔瘡患者應戒酒,同時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治療原發病。對患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注意營養素的補充和治療,可以減少痔瘡的發生。

枯痔法

外治法之一。使肛門痔枯萎脫落之一種治療方法。出《太平聖惠方》卷六十。該法適用於二、三期內痔的治療。即採用具有腐蝕作用的藥物製成散劑、釘劑,敷於痔體或插入痔內,使其枯萎、壞死、脫落,如《外科正宗》等所載之枯痔散、枯痔錠。著名的三品一條槍即其劑型之一種。古方多含有砒劑當慎用,如使用不當,常有發生中毒的可能,故今臨床上已改為無砒枯痔錠或枯痔液。

體育療法 

痔瘡是中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體自身的生理特點所造成。我們知道,人的靜脈血迴流心臟,主要是靠肌肉的張與馳及靜脈瓣本身具有的靜脈瓣的作用。靜脈瓣就象閥門一樣只能使血液向心臟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因而比心臟水平低的靜脈內有靜脈瓣。而人類的祖先是由四隻腳行走的類人猿演化而來的,是與心臟同在一個水平部位上的,因而直腸上靜脈就沒有靜脈瓣,所以在以後人類直立行走時直腸上靜脈血向上迴流就比較困難,加上內髒的下壓,就更容易形成靜脈擴張而患直痔瘡。

體育療法對防止瘀血有很大作用。適當地從事體育運動,能減低靜脈壓,加強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消除便秘,增強肌肉力量,這些對痔瘡的防治有著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紹幾種鍛煉的方法:

1、提肛運動。全身放鬆,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吸氣,舌舔上齶,同時肛門向上提收。象忍大便的樣子,提肛後稍閉一下氣不呼,然後配合呼氣,全身放鬆。每日早晚兩次,每次做十幾下。

2、舉骨盆運動。仰臥屈膝,使腳跟靠近臀部,兩手放在頭下,以腳掌和肩部作支點,使骨盆舉起,同時提收肛門,放鬆時骨盆下放。熟練後,也可配合呼吸,提肛時吸氣,放鬆時呼氣。此法每日可堅持做1~3次,每次下。

3、旋腹運動。仰臥,兩腿自然伸展,以氣海穴(臍下一寸處)為中心,用手掌作旋轉運動;逆時針旋轉20~30次,順時針旋轉20~30次,先逆後順旋轉。

4、交叉起坐運動。兩腿交叉,坐在床邊或椅子上,全身放鬆;兩腿保持交叉站立,同時收臀夾腿,提肛;坐下還原時全身放鬆,這樣連續作10~30次。

5、體前屈運動。兩腿開立,兩掌松握,自胸前兩側上提至乳處,同時反頭挺胸吸氣;氣吸滿後,上體成鞠躬樣前屈,同時兩拳變掌沿兩腋旁向身體後下方插出,並隨勢作深吸氣。如此連續操作5~6次。

6、提重心運動。兩腿並擾,兩臂側上舉至頭上方,同時腳跟提起,作深長吸氣;兩臂在體前自然落下,同時腳跟亦隨之下落踏實,並作深長呼氣,此勢可連續作 5~6次。  

孕婦痔瘡治療

1.保守療法

適合情況:如果痔瘡嚴重到需立即處理的情況,可以先進行保守療法,等到孩子出生後,痔瘡情況也可能減輕,到時候可再試病情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另外,懷孕初期因為胎兒尚未穩定,加上擔心藥物影響胎兒,而懷孕後期則會擔心引發早產,所以,醫生通常都會建議孕婦先進行保守治療。

保守療法的目的是緩解痔瘡的嚴重程度,首先應預防便秘的發生,如多吃蔬果、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多喝水、養成良好如廁習慣等;此外,每天可以進行溫水坐浴;也要盡量避免久站、久坐、久蹲,防止痔瘡更嚴重。准媽媽便秘嚴重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膏及軟便劑,以避免如廁時用力過度而加重痔瘡脫出的情況。

注意事項 1、痔瘡病人的宜忌

(1)宜常取食易於消化、質地較軟的食物。

(2)力求大便通暢,宜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銀耳、海帶等。

(3)宜攝取具有潤腸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菠菜、蜂蜜、芝麻油及其他植物油、動物油。

(4)宜選用質地偏涼的食物,如:黃瓜苦瓜、冬瓜、西瓜、藕、筍、芹菜、菠菜、萵苣、茭白、蕹菜、茄子、絲瓜、蘑菇、鴨蛋、鴨肉等,以免加重仙熱而導致便血。

(5)久治不愈、長期出血、體虛者,宜適當翰良滋補性食品,如桂圓、紅棗、蓮子百合、牛奶、芝麻、蜂蜜、核桃等。

2、痔瘡病人的飲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油膩、煎炸熏烤及熱性食品,如:羊肉狗肉、生蒜、生蔥、辣椒等,同時也應禁煙、禁酒。

(2)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吃燥熱、肥膩、煎炒等助熱助濕的物品,忌吃發物和煙酒。

併發症

(1) 壞死:痔核嵌頓於肛門外由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內痔嵌頓日久必然出現壞死此時的壞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體其它部分的情況國外曾有報導:痔核內的血栓向上擴散壞死區擴展到直腸壁結果在盆腔內引起嚴重的膿血症此種情況雖屬少見但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2) 感染:痔核嵌頓後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現里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明顯等症状此時感染多局限在肛門局部如果強力複位容易使感染擴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腸窩膿腫若脫落的帶菌栓子沿靜脈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未用任何抗菌藥物則會形成門靜脈菌血症甚至膿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膿腫國外曾有報導因痔核嵌頓伴發的致死性門靜脈敗血症  

預防

痔瘡的發病率很高,痔瘡患者經手術治療或其它療法治療後,複發率亦較高。究其原因,除治療不徹底外,不注意預防痔瘡的發生,也是重要的因素,預防痔瘡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強鍛煉: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踢毽子等,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血液循環,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另一種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迴流,對於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2) 預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時間有早、中、晚飯後的不同習慣。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幹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鬆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不僅排便困難,而且由於糞便堆積腸腔,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迴流障礙而使痔靜脈叢曲張形成痔瘡。為防止大便秘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慾,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

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秘。另外,晨起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秘。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③選擇正確治療便秘的方法。對於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採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於頑固性便秘或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應儘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而有利於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秘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確治療。

(3) 注意孕期保健:婦女妊娠後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後期,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迴流,容易誘發痔瘡,此種情況在胎位不正時尤為明顯。因此懷孕期間應定時去醫院複查,遇到胎位不正時,應及時糾正,不僅有益於孕期保健,對於預防痔瘡及其他肛門疾病,也有一定的益處。另外懷孕婦女一般活動量相對減少,引起胃腸功能減弱,糞便停留於腸腔,糞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乾燥,誘發痔瘡。因此懷孕期間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並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每次大便後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對於預防痔瘡是十分有益的。

(4)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肛門、直腸、乙狀結腸是貯存和排泄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膿腫。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瘡。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5) 其它:腹壓增高,可以使痔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痔瘡。臨床上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腫瘤壓迫腹腔內血管,可以使痔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痔瘡。肝硬變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症,可致肛門直腸血管擴張,而引起痔瘡,此時應首先治療肝硬變。不應急於治療痔瘡,因為肝硬變緩解後痔瘡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預防痔瘡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去做,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痔瘡的發生,對於已經患有痔瘡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状減輕,減少和防止痔瘡的發作。

 痔瘡預防最好的四種方法

有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沒有患上痔瘡。其實,一期痔瘡有點兒感覺不到(大多為內痔),二期痔瘡有點兒感覺也不理會,到了三期,患者又總以為不擋吃喝,不妨礙工作,再加上面子問題(特別是女同志),不願到醫院去治療。萬不得已到醫院治療的,已是影響正常生活較為嚴重的痔瘡患者。

誘發痔瘡的原因很多,但經臨床證明,最為突出的就是每次排便時間較長。超過3分鐘的蹲廁時間,就能導致痔瘡的形成,輕重也由時間長短決定。所以,蹲廁時間較長的人,大部分是大便乾燥者,應儘早調節飲食或進行藥物治療,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蹲廁時間過長,可直接導致直腸靜脈曲張,瘀血就會形成靜脈團(醫學稱為痔瘡)。有的人蹲廁排便時愛看報紙,不衛生不說,若看到情節精彩之處,便排空了也不起來,長此以往自然會使直腸靜脈長時間受到擠壓,誘發痔瘡。

目前,痔瘡的最佳預防辦法是:

(1)每次排便超過3分鐘的,應逐步控制在3分鐘以內(若控制在1分鐘以內,一二期痔瘡可自行康復)。

(2)司機、孕婦和坐班人員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0次提肛動作。

(3)習慣性大便乾燥者,在每天晚飯後(隔一小時)生吃白菜心三至五兩。

(4)便後不能及時洗浴的,蹲廁起身前,可用較柔軟的多層(2×4厘米)衛生紙夾在肛門處(半小時後取出即可)。這樣,在走路運動時,能使直腸靜脈迅速活躍還原,正常迴流。

以上四點法,如能結合預防,是遠離痔瘡的最佳捷徑。   

保健

痔瘡七忌

忌飲酒 飲酒可使痔靜脈充血、擴張,痔核腫脹。

忌辛辣 痔瘡患者如果嗜食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等,可促使痔瘡充血,從而加劇疼痛。

忌飽食 暴飲暴食、進食過飽,會加大痔瘡的發病程度。

忌久坐 久坐不運動,會使腰、臀部的血液循環受到障礙,而加重痔瘡的病情。

忌緊腰 過緊束縛腰部,會妨礙腹腔及肛門的血液迴流,影響腸的正常蠕動,給排便帶來痛苦。

忌憋便 糞便在腸道里滯留的時間長了,水分被過多吸收便會幹硬,造成患者排便困難、腹壓增加、痔裂出血。

忌諱疾 痔瘡患者不能因為部位特殊而不好意思就醫,或者認為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視,導致病情嚴重給儘快治癒帶來難度。  

痔瘡病人營養原則

痔瘡的形成原因和遷延不愈和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飲食調理和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預防及治療痔瘡的重要措施。要節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過食燒烤、肥膩、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可使腸胃壅滯、經絡不舒、血脈不暢、濕熱下注,或損傷腸管黏膜,從而造成痔瘡。要積極的預防便秘,經常吃些粗雜糧、雜豆,及含粗纖維多的新鮮蔬菜、水果,如:芹菜、青菜、菠菜、捲心菜、橘子、梨、無花果等能增加腸蠕動。咀嚼功能好的可多吃些涼拌菜,多飲水、吃些果凍、肉凍之類的食物,以使糞便軟而潤滑,便於排出.  

痔瘡手術後的自我調養

無論是門診手術,還是住院治療,痔瘡患者術後都應注意自我調養,以配合治療,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保持大便通暢:痔瘡術後一般要在24小時以後方可第一次排便。在禁止排便的這段時間裡,應多飲水和食用有潤腸作用的飲料如蜂蜜、果汁和青菜汁等,這樣可以促進排尿和避免大便秘結。由於手術損傷肛管皮膚,引起括約肌痙攣,所以第一次排便前應口服麻仁潤腸丸地榆槐角丸果導片等潤腸藥物。若大便秘結嚴重,可用石蠟油灌腸,便前溫水坐浴使肛門括約肌鬆弛,可使排便所引起的肛門疼痛有所減輕。一般講第一次排便常伴有少量鮮血,系糞便摩擦創面所致,屬正常現象,不必驚慌。以後應養成每日晨起排便的習慣,便後坐浴換藥。為防止大便乾燥,應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飲食和高脂肪油類,不應每日依靠瀉藥排便,如有便秘,可於臨睡前口服麻仁潤腸丸、地榆槐角丸、牛黃解毒丸或果導片,待大便變軟後應立刻停藥。

(2)便後坐浴:坐浴是清潔肛門,促進創面癒合和消炎的簡便有效的方法。每次便後都必須坐浴,坐浴時先用熱氣熏,待水溫適中時,再將肛門會陰部放入盆內洗滌坐浴,每次20分鐘左右。坐浴可用溫熱鹽水、中藥祛毒湯、康復新液100mL+500mL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等。

(3)換藥:痔注射術後可將消炎痛栓洗必泰痔瘡栓紅霉素栓、馬應龍痔瘡栓等藥填塞於肛門內即可。開放創面除使用上述栓劑外,亦需將凡士林油紗條、中藥生肌玉紅膏紗條或紅粉紗條等填塞肛內並用其保護創面,以利於創面引流

(4)術後活動:一般講手術創面較大,而傷口尚未完全癒合期間,應盡量少走路,這樣可避免傷口邊緣因用力摩擦而形成水腫,延長創面癒合時間。創面癒合後3個月左右不要長時間騎自行車,以防癒合的創面因摩擦過多而引起出血。  

痔瘡與性生活

痔是消化道末端的一種肛門疾病,性生活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一個在「前門」,一個在「後門」,似乎彼此無關係,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男性生殖科和肛腸科醫生髮現,房事過頻和經常忍精不泄的男士易患痔瘡。這是什麼道理呢?

性生活時全身肌肉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尤其是盆腔和臀部肌肉持續收縮。這就會增加肛門周圍血液循環的阻力,使血液循環發生障礙,並一直持續到性生活結束。而痔瘡,則是肛門周圍的靜脈叢突出於粘膜外(內痔)或肛門外(外痔)。若性生活過頻,肛門靜脈經常發生血液循環障礙,靜脈曲張、瘀血,突出於粘膜或肛門外,以致不可逆轉,這就發生了痔瘡。同樣道理,經常忍精不泄,臀部肌肉群持續收縮,也會影響肛門靜脈叢的血液循環,形成痔瘡。俗語說「十男九痔」,痔瘡之所以好發於男士,恐怕與房事過頻和忍精不泄有一定的關係。  

痔瘡與提肛運動

提肛運動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有如對前列腺進行按摩,可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液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在下列時間堅持提肛療效會更佳。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提肛5-6次,大小便後緊接著提肛16次;乾重體力活時也要注意提肛;性生活後亦應提肛16次。提肛時必須要用力,提肛之後最好馬上排便。

提肛運動坐、臥和站立時均可進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氣,同時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盡量呼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2~3秒鐘,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2~3秒,再重複上述動作;同樣盡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然呼出。每日~2次,每次下或5分鐘。鍛煉中要避免急於求成,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個人預防或治療痔瘡之親身訣竅

每次便後用冷水洗肛,只要形成長期習慣,不僅幾乎不會發生痔瘡,還是一種治療一定程度的痔瘡的簡潔之法。這是印度人的一種古老的方法,我聽一個著名的保健醫生說的。

Bkgng.jpg

痔是最常見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真正發病率不詳,過去有所謂「十人痔」,甚至有所謂「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就是指痔的發病率高。1977年全國155個單位普查了57927人,患肛腸疾病共有33837人,總發病率為58.4%。其中痔的發病率佔87.25%,以內痔為最多,佔59.86%,外痔佔16.01%,混合痔佔24.13%。以上情況足以說明痔是常見病多發病。國外稱痔為「Haemorrhoids」或「Piles」,但這兩字的涵義完全不同。Haemorrhoid是從希臘字Haemorrhoids而來,意指出血(haem為血,rhoos為出),這是以出血為臨床特徵命名的,但不是所有的痔都有出血,有些痔可從不出血。以後又從拉丁語Pila而命名為Piles,Pila為「球的」意思,這是從痔的外形而命名的,這泛指所有類型的內、外痔,目前英國學者稱痔為「Piles」。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痔是「血管肛管墊」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普遍存在於所有年齡、男女性及各種族,不能認為是一種病,只有合併出血、脫垂、疼痛等症状時,才能稱為病。根據內痔發生的部位,分原發性內痔(母痔)及繼發性內痔(子痔)。這與血管分支有關,直腸上動脈主要終末支分布在右前、右後及左側正中的直腸柱內。

痔是指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及肛緣皮下的靜脈叢瘀血曲張,擴大形成柔軟的血管瘤樣病變。據痔的部位而分為外痔、內痔、混合痔等。發作時有便血、疼痛、脫肛和墜脹等。

中醫學亦稱為痔或痔瘡。認為臟腑本虛、氣血虧損是痔的發病基礎,而情志內傷、勞倦過度、長期便秘飲食不節、婦女妊娠等為誘因,使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燥熱內生,熱與血相搏,氣血縱橫,經脈交錯,結滯不散而成。

早在唐《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有關於針灸治療本病的多種穴位處方。《針灸資生經》提到「痔苦未深,尾閭骨下近穀道灸一穴,大稱其驗」。明《類經圖翼》記載用隔姜灸法治痔,其他如《雜病歌》、《針灸大成》都有載述。

現代以針刺治痔的報導,首見於1956年[1],六十年代開展電針治療本病。與此同時,海外,如日本、羅馬尼亞等也有針灸治痔的臨床資料。七十年代末至今,多倡用穴位挑治和針刺之法,古代用得頗多的灸治之法反倒少見。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二白承山

(二)治法

每次只取一穴,效不顯時可兩穴同取。二白穴,進針約1寸深,得氣後,施三進一退之瀉法,留針20分鐘,每5分鐘運針1次;承山穴,患者取俯臥位,術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囑其用力著於術者掌心,術者另一手標記穴位,然後用26號寸毫針,快速進針1.5寸左右,作強刺激快速捻轉,每分鐘約350次,以患者感到酸麻脹樣針感向2窩、小腿、足底部放散為度。留針30分鐘,5分鐘行針1次。隔日1次,2周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99例,結果臨床痊癒64例,顯效70例,有效62例,無效3例,其總有效率為98.5%[1,2]。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齦交

(二)治法

令患者取仰臥位,醫者以左手拇食指,翻起患者之上唇,暴露穴區,尋得唇內正中與牙齦交界處的系帶有形狀不等,大小不同之突起濾泡或小白疙瘩。如無,則在系帶顏色變紅區取穴。用手術刀尖或三棱針,於該區局部消毒後迅速點刺出血一滴,或將突起之濾泡或疙瘩切除,出血少許後,即用消毒敷料壓迫止血。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療各種痔(血栓性外痔、混合痔、內痔、單純性外痔、痔漏等)483例,其中部份配合服用中藥。結果,痊癒295例,顯效50例,有效92例,無效46例,總有效率為90.4%[3~5]。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分組。1、阿是穴;2、八髎、腰俞大腸俞

配穴:長強。

阿是穴位置:背部腰三角區,近督脈帶脈之間,為針帽大小淡黃或淺褐色略高於皮表之丘疹(如合併感染,可呈紅色或淡紅色)。

(二)治法

主穴選1組,每次取1~2穴(阿是穴取1~2點)進行挑刺。在自然光線下,囑患者反坐在靠椅上,取准穴位後,按常規消毒,用2%普魯卡,因注射液0.2~0.5毫升進行局部麻醉。醫者用左手拇食指捏起腧穴部位的皮膚,右手持三棱針或鋒針,於經絡循行呈橫行的方向挑破皮膚0.5厘米,再向下刺入約0.5~0.8厘米深度,挑斷皮下脂肪,挑出乳白色纖維樣物,以挑口下面基本無阻礙為止,並出血少許。用消毒敷料壓迫止血,以膠布固定。長強穴用1.5寸針直刺0.5~1.0寸,得氣後不留針。每7天治療1次。挑治後囑患者堅持提肛加腹式深呼吸運動,早午晚各30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269例,其中以阿是穴治療200例,痊癒60例,顯效52例,有效53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82.5%;單取大腸俞挑刺治療19例內痔出血患者,治癒14例,有效5例。餘50例,痊癒21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0%[5~8]。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長強上端,臀縱紋盡頭中央。

(二)治法

令患者俯臥於床上,定準穴位後行嚴密消毒,左手將其局部皮膚捏緊,右手持三棱針快速進針,挑破絡脈之後隨即抽氣法或貼棉法拔罐。此部位不易吸緊,故儘可能採用抽吸罐。留罐10~15分鐘,以局部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隙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80例,痊癒74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其中以內痔和混合痔療效最好,共63例,均獲痊癒;外痔合併肛裂較差,6例中,4例有效,2例無效[9]。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八髎.

(二)治法

取准穴位後作常規消毒,用皮膚針緩慢 地叩打往返多次,直至局部輕微出血。然後將丁桂散(丁香肉桂等量組成,並研成細末)均勻地撒滿八髎穴區,上蓋一方關節止痛膏。將純艾卷點燃一端後,先在藥物覆蓋區作迴旋灸,約10分鐘,再在八個穴點作雀啄灸,每點~5分鐘,以患者感局部灼熱為度。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本法適於各類痔的治療。以上法治44例,內痔出血16例,痊癒4例,有效11例,無效1例;外痔水腫17例,痊癒2例,有效15例;混合痔腫痛11例,痊癒2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5%[10]。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肛門、交感、直腸下段、敏感點。

配穴:神門大腸、肺、皮質下。

(二)治法

主穴取3~4穴,配穴酌加1~2穴。以芸苔子(即油菜籽)或王不留行子置於0.7×0.7平方厘米膠布上,貼壓所選之耳穴上,反覆捏壓至有疼痛燒灼感,耳廓發熱潮紅。囑患者自行按壓,每日~5次。每次側耳,兩耳輪替,每隔1~2天換貼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3例,結果臨床痊癒5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3%[11]。

治療措施

目前對痔的治療有下列看法。

1.痔無症状不需治療,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只有並發出血、脫垂、血栓形成及嵌頓等才需要治療。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療不當,產生嚴重的併發症,亦可致命。因此,對痔的治療要慎重,不能掉以輕苡。

2.內痔的各種非手術療法的目的都旨在促進痔周圍組織纖維化,將脫垂的肛管直腸粘膜固定在直腸壁的肌層,以固定鬆弛的肛墊,從而達到止血及防止脫垂的目的。

3.當保守療法失敗或三、四期內痔周圍支持的結締組織被廣泛破壞時才考慮手術。

根據以上觀點,內痔的治療宜重在減輕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根治術。因此,解除痔的症状較痔的大小變化更有意義,並被視作治療效果的標準。

內痔的治療方法很多,可以根據病情來選擇。

(一)注射療法

用作注射療法的藥物很多,但基本上是硬化劑及壞死劑兩大類,由於壞死劑所致併發症較多,目前多主張用硬化劑,但硬化劑若注入量過多,也可發生壞死。注射療法的目的是將硬化劑注入痔塊周圍,產生無菌炎性反應,達到小血管閉塞和痔塊內纖維增生、硬化萎縮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劑有5%石炭酸植物油、5%魚肝油酸鈉、5%鹽酸奎寧尿素水溶液及4%明礬水溶液等。用5%石炭酸植物油做大劑量注射,有以下優點:①用5%濃度,總劑量可注射10~15ml,一般無不良反應。而用其他硬化劑,小劑量療效不佳,大劑量可引起粘膜壞死或潰瘍。②植物油配製溶液易吸收,且反應小,而用其他礦物油配製藥物不易吸收,並可致不良後果。③石炭酸本身有殺菌作用,有益於肛門易被污染部位。④注射後局部產生瘢痕較少。注射療法通過100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對人體無隱蔽性損害,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療法。

1.適應證 無併發症的內痔,都可用注射療法。一期內痔,主訴便血無脫垂者,最適宜於注射療法,對控制出血,可達到一針止血,效果明顯,有很高的兩年治癒率。二、三期內痔注射後可防止或減輕脫垂,痔術後再度出血或脫垂仍可注射。對年老體弱、嚴重高血壓、有心、肝、腎等疾患者,都可用注射治療。

2.禁忌證 任何外痔及有併發症的內痔(如栓塞、感染或潰瘍等)均不宜行注射療法。

3.方法(圖1) 病人在注射前排空大便,取側臥位或膝胸位,經斜頭或圓頭肛門鏡,在注射處消毒後將針尖剌入齒線上痔塊根部上方粘膜下層約0.5cm,刺入後針頭能向左右移動即證明在粘膜下層,如刺入太深,進入粘膜肌層或括約肌,針尖部不易左右移動,應將針頭拔出少許,經抽吸無回血,即可注射。針頭不應刺入痔塊中心靜脈叢內,以防硬化劑進入血循環,引起急性痔靜脈栓塞。注入5%石炭酸植物油,依粘膜鬆弛程度和痔塊大小而定。一般每一個痔注入2~4ml,如粘膜很鬆弛可注入6ml。注射3個母痔,總量為10~15ml。將藥液注入粘膜下層內,使注射部成為淡紅微帶白色的隆起,在隆起表面有時可見微血管,這種現象稱為「條紋征」。若注射太線,可立刻見到注射處粘膜變成白色隆起,以後壞死脫落將遺留一淺表潰瘍;若注射太深,刺入腸壁肌層,可立刻引起疼痛;若注射在齒線以下,也可立刻引起劇痛。因此注射的深淺度,關係到本療法成敗。前正中處不宜穿刺注射,因易損傷前列腺、尿道陰道。注射完畢,拔針後應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若有出血,可用無菌棉球壓迫片刻即能止血。通常當肛門鏡取出後,括約肌收縮,即可防止針孔流血或硬化劑由針孔流出。每隔5~7d注射1次,每次注射內痔不超過3個,1~3次為一療程。第2次注射的部位應較第1次低些。若採用10%石炭酸植物油或5%魚肝油酸鈉,每次注射不得超過1ml,最好用結核菌素注射器注射。

4.注射療法的注意點 ①首次注射最重要,如注射足量則療效良好,以較少量多次注射為佳。注射針宜用9號長的穿刺針,因太細藥液不易推入,太粗易致出血。②注射中和注射後,都不應有疼痛,如覺疼痛,往往為注射太近齒線所致。因此,針尖刺入處,絕不能在齒線以下。③注射後24h內不應大便,以防痔塊脫垂。如有脫垂,應告訴病人立即回納,以免發生痔靜脈栓塞。④第2次注射前,先做直腸指診,如痔塊已硬化,表明粘膜已固定,則不應再注射,或經肛門鏡先以鈍針頭試探,如痔核表面粘膜鬆弛,則再進行注射。⑤若注射部位過深,均可導致局部壞死,疼痛或膿腫形成。⑥注射後應臥床休息片刻,防止虛脫等反應。

5.併發症 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治療內痔很安全,很少發生併發症,如發生多是注射深度不正確所致。如注射太淺,可致局部壞死及潰瘍;注射太深,可致損傷,如為男性注射右前內痔,若注射太靠近前正中處,可損傷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腸外,可傷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腸外,可致狹窄、膿腫及肛瘺。因此,要重視注射技術

6.結果 Marti(1990)報導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1~2期內痔治癒達75%,Kilbourne(1934)複習25000例,估計3年內複發率為1.5%。

(二)枯痔釘療法

其原理是將枯痔釘插入痔塊中心引起「異物刺激炎症反應」,使痔組織液化、壞死,逐漸癒合而纖維化。適用於二、三期內痔或混合痔內痔部分。但在肛管直腸在急性炎症時,不宜用此療法。枯痔釘分有砒和無砒兩種,目前多採用黃柏、大黃製成的「二黃枯痔釘」,既有枯痔釘療效,但無砒中毒之弊。

方法:取側臥位,按常規消毒、鋪巾,用吸肛器將內痔緩慢吸出。術者用左手食、中二指固定痔塊,再消毒內痔表面粘膜。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枯痔釘後段,與肛管平行或不超過15°,稍用力將枯痔釘刺入內痔粘膜後,輕輕旋轉插入,一般深約1cm,以不超過痔塊的直徑為宜。將剩餘在內痔粘膜外的枯痔釘剪去,使剩餘的釘高出粘膜0.1cm。釘與釘的間隔約0.2~0.4cm,釘與齒線的距離約0.2cm。插釘多少按痔塊大小而定,一般每個痔一次插4~6根,先插小的內痔,後插大的內痔。插畢將內痔送回肛內。術後24h內禁止大便,以防藥釘脫落出血和內痔脫出,引起水腫、嵌頓及疼痛。每次大便後需行熱高猛酸鉀溶液坐浴。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給予止血、消炎通便的中西藥。

(三)膠圈套扎療法

其原理是通過器械將小型膠圈套入內痔的根部,利用膠圈較強的彈性阻斷內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脫落而治癒。適用於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但以二期及三期的內痔最適宜。不宜用於有併發症的內痔。

內痔套扎器械有拉入套扎器及吸入套扎器兩種。以拉入套扎器為例說明。套扎器用不鏽鋼製成,分部分:①套圈前端為套扎圈環,直徑1cm,有內、外兩圈,內圈套入小膠圈(特製或用自行車氣門芯膠管代用)後,以圈套痔塊,外圈能前後移動。②桿部:為一長20cm帶柄的金屬桿,分上、下兩桿。上桿與外圈相連,按壓柄部時,可使外套圈向前移,將內圈上的小膠圈推出,套住痔塊根部。下桿連於內圈,不活動。③擴膠圈圓錐體,為將小膠圈裝入內套圈之用。

1.方法 患者取膝胸位或側臥位,插入肛門鏡,顯露需套扎的內痔,局部消毒後,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右手持痔鉗(或彎麥粒鉗),從套圈內伸入肛門,鉗夾痔塊,將其拉入套扎器圈內,再將膠圈推出。套扎於痔塊根部,然後鬆開痔鉗,並與套扎器一併取出,最後取出肛門鏡。一般一次可套扎1~3個痔塊。如無套扎器也可用兩把血管鉗替代。

2.注意點 ①當鉗夾痔塊病人訴痛時,說明鉗夾處靠近肛管皮膚,此時要重新向上鉗夾。Keighley(1993)建議在齒線上1.5~2fcm處套扎,可減輕疼痛,甚至不痛。②每個痔塊同時套2個膠圈,以防膠圈斷裂。膠圈不宜高壓消毒,以免增加脆性,喪失彈力。③一次套扎以不超過3個痔為宜,這可減輕肛門部不適感。環狀痔可以分期套扎。④套扎後24h內不宜大便,以防痔脫垂,造成痔水腫、嵌頓或出血。⑤若套扎處靠近齒線,或套扎混合痔,可先在局麻下行「V」形剪開處痔兩側皮膚,向上剝離外痔組織,然後將剝離的外痔與內痔一起套扎,這可減輕術後疼痛及水腫。⑥術後行熱高猛酸鉀溶液坐浴。

3.併發症 ①出血:一般在內痔脫落時有少量便血,但個別病例在套扎後7~16d內發生繼發性大出血。若在套扎後痔塊內注入少量4%明礬液,可防止術後出血,還能防止膠圈滑脫。也有人在痔塊內注入少量麻醉劑,可減輕疼痛。②肛周皮膚水腫:多發生於混合痔及環狀痔。預防方法是行高位套扎,遠離齒線,可減輕疼痛及肛周皮膚水腫。套扎混合痔時,宜先將外痔行「V」形切開。

本法優點是操作簡單、迅速、術前不需特殊準備,如病例選擇恰當,套扎方法正確,可以達到無痛,很少感染及出血。缺點是偶有疼痛、水腫及出血,複發率較手術切除為高。Marti(1990)曾綜合分析4位作者的套扎病例2025例,痊癒69%~95%,症状有改進10%~25%,無效1%~10%。

(四)冷凍療法

應用液態氮(-196℃)通過特殊探頭與痔塊接觸,達到痔組織凍結、壞死、脫落,以後創面逐漸癒合。適用於一期及二期內痔。本法如能正確掌握冷凍深度及範圍,療效良好。缺點是術後較長時間內,肛門持續有粘液流出,疼痛時間較長,傷口癒合緩慢,複發率高。若先行膠圈套扎,然後冰凍已套扎的痔塊,則可減少組織損傷、壞死和分泌物。Keighley(1979)曾比較冷凍療法,膠圈套扎療法及高纖維飲食療法,三者有效率各為38.9%,65.7%及24.3%。認為冷凍療法並不比高纖維飲食療法為優,而膠圈套扎療法對控制症状明顯有效。因而不推薦冷凍療法。

(五)紅外線照射療法

通過紅外線照射,產生粘膜下纖維化,固定肛墊,減輕脫垂,達到治癒痔的目的。適用於一、二期內痔。

方法:側臥位,肛門鏡顯露痔塊,用紅外線器照射3個母痔的基部,視痔的大小,每個痔照射4點,每點照射1~1.5s,每次脈衝可產生直徑3mm、深3mm的壞死區。本法優點是方法簡便,療效快,無疼痛,可以多次治療。Ambrose(1985)曾比較紅外線光凝療法與膠圈套扎療法,認為二者療效相似,但是前者副作用較少。Ambrose還同時比較了紅外線療法與注射療法,認為注射療法的再需治療者少。Keighley認為紅外線療法只對一、二度痔有益,對三度痔不能治癒。

(六)肛管擴張療法

Lord(1969)認為痔的存在於直腸下端及肛管出口處狹窄有關。正常大便時,肛管括約肌能自動鬆弛,在不太增加直腸內壓的條件下,糞塊易排出。若括約肌處有粘連不能完全鬆弛而致肛管狹窄,糞塊只能在壓力下擠出,壓力過高可致痔靜脈叢充血,從而產生痔。痔塊又進一步阻塞肛管,形成「充血——梗阻——充血」的惡性循環。若用肛管擴張法將狹窄處擴開,或做內括約肌切斷術,可打斷惡性循環,從而治癒痔。此療法適用於肛管高壓,靜息壓>9.8kPa(100cmH2O)或疼痛劇烈者如絞窄性內痔。不宜用於老年人、腸炎腹瀉者。方法:見第三節肛裂。局麻擴肛後,需定期用擴肛器擴肛,連續數月。併發症有肛管皮膚撕裂、粘膜下血腫及暫時性肛門失禁。長期隨訪、複發率高。Keighley(1979)曾用肛管擴張治療年輕男性(<45歲)痔有疼痛及出血的肛管高壓患者37例,經1年隨訪,無症状11例,有改進14例,有效率為76%(25/37)。無效5例,改用其他治療4例,失訪3例。併發症:出血4例,脫垂2例,失禁1例。Keighley等還比較了肛管高壓患者行肛管擴張、內括約肌切斷術及高纖維飲食3種療法的結果,認為肛管擴張術遠優於內括約肌切斷術,以後Keighley就再不用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內痔。

(七)手術療法

適用於二、三、四期內痔,特別是以外痔為主的混合痔。1.外剝內扎法 即外痔剝離和內痔結紮。步驟(圖5):①側臥位,局麻後用組織鉗夾住痔塊部位皮膚,向外牽拉,暴露內癢。在痔塊基底部兩側皮膚用小剪刀作「V」形切口,注射只剪開皮膚,不要剪破痔靜脈叢。②夾取皮膚,用包有紗布的手指鈍性分離外痔靜脈叢。沿外痔靜脈叢和內括約肌之間向上分離,並將痔塊兩側粘膜切開少許,充分顯露痔塊蒂部和內括約肌下緣。③用彎曲管鉗夾住痔塊蒂部,在蒂上用7號粗絲線結紮一道,再貫穿縫合一道,防止結紮不牢出血,最後剪除痔塊。若痔塊較大,也可用2-0絡制腸線連續縫合痔塊蒂部。皮膚切口不必縫合,以利引流。④用同法切除其他兩個母痔。一般在切除的兩個痔塊之間,必須保留一條寬約1cm的正常粘膜和皮膚,以免發生肛門狹窄。創面敷以凡士林紗布。

2.痔環形切除術 適用於嚴格環形痔或內痔伴有直腸粘膜脫垂者。優點是一期將環形痔全部切除。缺點是手術創面較大,若術後感染將形成肛門狹窄,併發症較多,因此目前不常採用。

方法(圖6):腰麻或骶管麻醉後,截石位,擴張肛管,選一口徑與擴張後肛管相適應的特製軟木置入肛管內,用大頭釘將痔塊固定其上,在齒線附近做環形切口,盡量多留肛管皮膚以防將來粘膜脫出,細緻分離所有曲張靜脈團,並予以切除,邊切邊縫。注意切斷直腸下端粘膜時,前、後側的粘膜長度要一致,以防術後粘膜外翻。粘膜與皮膚用3-0鉻制腸線間斷縫合。如有出血,可在粘膜切緣處加縫數針。切口癒合後,應做直腸指診,如有狹窄傾向,需定期擴肛,以防術後肛管狹窄。

⑴插入軟木塞,拉出環痔並用大頭針固定於軟木塞上;⑵在齒線上環形切開粘膜;⑶銳性分離痔核;⑷在痔上1cm處再用大頭針將粘膜固定於軟大塞上;⑸在上排大頭針的下方0.5cm處邊切邊縫;⑹痔核切除後外觀。

3.急性嵌頓性內痔的手術治療 內痔脫出嵌頓,特別是環狀痔急性脫垂嵌頓(又稱急性痔病),有廣泛血栓形成及水腫,過去不敢用手術治療,因擔心感染擴散而產生門靜脈炎等併發症,常用保守療法。缺點是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大,有時還可發生壞死,感染等後患。近年來認為痔急性水腫,是由於靜脈及淋巴迴流受阻,並非炎症所致,即使痔有潰瘍形成,但炎症多在痔表層,不在深層組織並不影響手術。同時肛周組織對細菌感染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應行急症痔切除,併發症並不比擇期手術高,術後疼痛及水腫大為減輕或消失。若病人不宜行痔切除或痔套扎,可行側位內括約肌切斷術,以解除疼痛。De Roover報導用內括約肌側位切斷術治療急性痔病25例。結果術後疼痛即刻消失,水腫、血管栓塞和脫垂於術後數日內逐漸好轉,平均住院3天(0~13天)。25例中,20例作單純側位內括約肌切開,另5例在數月後行痔結紮。隨訪26個月(1~56月),23例非常滿意,2例較滿意。De Roover認為本手術優點是較內痔切除簡單,可即刻消除疼痛、住院日期短,一次手術即可,僅少數術後需加結紮治療。

內痔的治療方法很多,由於非手術療法對大部分內痔有較好的效果,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已較少採用手術療法。注射療法對大部分內痔有良好效果,特別是出血痔,應作首選。脫垂性內痔可用膠圈套扎治療。由於手術療法有一定的併發症,適應證要嚴格掌握,手術應只限於保守療法失敗或不適宜保守療法者。

張居正與痔瘡

而中國歷史上得過痔的人不計其數,其中令人印象較深的當屬明朝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了。請參閱飽受痔瘡之苦的張居正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痔的相關提問

健康問答網關於痔瘡的相關提問

關於「痔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