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顧氏醫經讀本》卷六:昆布散

【處方】 昆布 香附 夏枯草 川貝 元參 牡蠣 半夏 白芥子 忍冬 甘草等分

【製法】 上藥研末。

【功效與作用】 治馬刀虛痰入絡,項側脹硬,形如長蛤,其核堅硬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用溫開水送下。

【摘錄】 《顧氏醫經讀本》卷六

《聖惠》卷三十五:昆布散

【處方】 昆布1兩(洗去鹹味),海藻1兩(洗去鹹味),松蘿1兩,細辛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海蛤1兩(細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蘞1兩,龍膽2兩(去蘆頭),土瓜根1兩,檳榔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癭氣結腫,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後以溫酒調下。

【注意】 不得用力勞動。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五

《外台》卷七引《廣濟方》:昆布散

【處方】 昆布3兩,海藻3兩,人蔘3兩,玄參3兩,橘皮3兩,升麻3兩,芎藭2兩,桂心2兩,乾薑2兩,小麥1升半(醋1升半,漬之1宿,出,曬醋盡,止)。

【製法】 上為散,別搗小麥作散,合藥散一處,更搗千杵。

【功效與作用】 腹內諸氣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漸加至2匕,酒送下,1日3次。

【注意】 忌熱面、炙肉、生蔥、蒜、粘食等物。

【摘錄】 《外台》卷七引《廣濟方》

聖濟總錄》卷一二五:昆布散

【處方】 昆布(洗去咸,炙干)3兩,海藻(洗去咸,炙干)3兩,松蘿1兩,海蛤2兩,木通(銼)2兩,白蘞2兩,桂(去粗皮)2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氣癭初結。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1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劉氏家傳》:昆布散

【處方】 昆布半兩,蓬莪術半兩,川芎半兩,檳榔半兩,茴香半兩,海藻半兩,荊三棱半兩,甘草(炙)半兩,木香1分,丁香1分,青橘皮1分。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童男童女風土癭氣,及因氣結所成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中盞,先用豬靨3枚,燈焰上用針串在尖上燎熟,入藥內同煎至6-7分,和滓溫服,臨臥每夜只進1服。久服日漸消也。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劉氏家傳》

方出《奇效良方》卷五十四,名見《醫統》卷六十七:昆布散

【處方】 商陸2兩,昆布(洗)2兩,射干1兩,羚羊角(鎊)1兩,木通1兩,海藻(洗)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1兩,牛蒡子1兩半(微炒)。

【功效與作用】 癭氣,胸膈壅塞,頸項漸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方出《奇效良方》卷五十四,名見《醫統》卷六十七

《準繩.瘍醫》卷五:昆布散

【處方】 防風荊芥黃連(酒炒)、昆布、海藻、海粉羌活、升麻、連翹青皮膽星貝母、牛蒡子(炒)、夏枯草、沉香香附子、撫芎、黃芩(酒炒)。

【功效與作用】 祛風火郁滯,散痰氣壅結。主癭氣。

【用法用量】 加薄荷,水煎服。或末或丸俱可。

痰多,加南星、半夏。

【注意】 宜灸天突穴為妙。

【摘錄】 《準繩.瘍醫》卷五

《顧氏醫徑》卷六:昆布散

【處方】 昆布、香附、夏枯草、川貝、玄參、牡蠣、半夏、白芥子、忍冬、甘草。

【功效與作用】 馬刀。虛痰入絡,項側脹硬,形如長蛤,堅核者。

【摘錄】 《顧氏醫徑》卷六

《聖惠》卷八十九:昆布散

【別名】 昆布黃耆湯

【處方】 昆布(洗去鹹味)半兩,黃耆(銼)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川大黃(銼,微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癭氣腫悶。

【用法用量】 昆布黃耆湯(《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摘錄】 《聖惠》卷八十九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昆布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