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調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魏氏家藏方》卷二:茶調散

【處方】 川芎36克 甘草(炙)香白芷 香附子 防風(去蘆)細辛 砂仁各30克 薄荷葉(去毛)60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主頭風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3~6克,食後調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二

急救仙方》卷三:茶調散

【處方】 川芎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甘草半兩,木賊1兩,石膏(炒)1兩,石決明(煅)1兩,荊芥1兩,薄荷葉1兩,甘菊花1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男子、婦人一切風腫癢痛,翳,爛弦,風氣眼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清茶調下。

【摘錄】 《急救仙方》卷三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茶調散

【處方】 石膏(碎,研)2兩,羌活(去蘆頭,生用)1兩,蒼朮(去皮)1兩,甘草(半生半炙)1兩,芎藭1兩,茵陳蒿1兩,荊芥穗1兩,桂(去粗皮)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頭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用臘茶末1錢匕,同蔥白煎湯,點熱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儒門事親》卷十二:茶調散

【別名】 二仙散

【處方】 瓜蒂不拘多少,好茶中停。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催吐,發汗。主伏梁起於臍,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已,令人病煩心,先以本方吐之兼汗,以禹功導水等奪之;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齏汁調下,空腹用之。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二

《魏氏家藏方》卷一:茶調散

【處方】 川芎1兩2錢,甘草(炙)1兩,香白芷1兩,香附子1兩,防風(去蘆)1兩,細辛1兩,砂仁1兩,薄荷葉2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清神。主頭風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食後茶調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一

《朱氏集驗方》卷九:茶調散

【處方】 藿香半兩,香附子半兩,甘草2錢半。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男女頭風攻注,頭目昏暗,睛疼。

【用法用量】 食後蔥茶調下。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九

《聖濟總錄》卷十五:茶調散

【別名】 茶酒調散

【處方】 菊花、細辛(去苗葉)、石膏(研)、莎草根(炒去毛)各等分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定偏正頭痛。清爽神志,通和關竅,消惡汗。主首風。諸風,痰壅目澀,昏眩頭疼,心憒煩熱皮膚痛癢,風毒壅滯。

【用法用量】 茶酒調散(《醫統》卷五十三引《醫林》)。《醫統》本方用法:為細末,茶、酒任調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五

普濟方》卷四十五引《余居士選奇方》:茶調散

【處方】 香白芷2兩半(炒),川芎1兩(銼,炒),甘草1兩(銼,炒),川烏頭半兩(炮,銼)。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偏正頭風,諸藥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好茶少許,薄荷3葉,沸湯調下。

傷風頭疼,加蔥白2寸(細切),和茶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四十五引《余居士選奇方》

《活人方》卷三:茶調散

【處方】 滑石2兩,石膏2兩,黃芩2兩,桔梗2兩,甘草2兩,薄荷1兩,荊芥1兩,防風1兩,川芎1兩,當歸1兩,麻黃1兩,連翹1兩,白芍1兩,大黃1兩,朴消1兩,白朮5錢,黑山梔5錢。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疏風解表,清熱消痰。主冒風初起,鼻塞噴嚏,頭痛聲重,外寒內熱痰嗽咽干,二便結澀,內火有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午後、臨睡用濃茶或白湯調下。

【摘錄】 《活人方》卷三

醫學集成》卷三:茶調散

【處方】 川芎、白芷、荊芥、黃芩、石膏、薄荷、茶葉生薑

【功效與作用】 內熱頭痛

【用法用量】

便閉,加大黃。

【摘錄】 《醫學集成》卷三

異授眼科》:茶調散

【處方】 防風、羌活、柴胡、甘草、當歸、黃芩、生地、川芎、天花粉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胬肉攀睛紅障壅上者。

【用法用量】 砂糖水、茶調下。

【摘錄】 《異授眼科》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茶調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