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煎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橘皮煎丸

【處方】 當歸(去蘆,先焙)萆薢 厚朴(去粗皮,薑汁制)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乾)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巴戟(去心)陽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蘆,酒浸)杜仲(去皮,薑汁炙)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乾)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干)乾薑(炮)菟絲子(酒浸,焙,搗)三棱(煨熟,乘熱搗碎)各90克 甘草(炙)30克 陳橘皮(淨洗,焙,為末)470克

【製法】 上藥為細末,用酒3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餳,卻將諸藥末入在內,一處攪和搜勻。仍入臼內,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脾臟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肋虛滿,臍腹弦急,大腸虛滑,小便頻數肌膚瘦悴、面色萎黃,肢體怠惰,腰膝緩弱;及痃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利,腸風痔瘺;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不孕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博濟》卷一:橘皮煎丸

【處方】 陳橘皮1斤(去白,研細),官桂(去皮,研細)6兩,乾薑(炮,研細)6兩,川當歸(炙,研細)6兩,荊三棱(炮,杵羅)6兩,附子(炮,去皮臍,杵羅)6兩,萆薢(杵羅)6兩,神曲6兩,烏頭(炮,水煮3-5沸)1兩,木香1兩,川椒(去子,炒出汗)1兩,大麥糵4兩,厚朴(去皮,薑汁炙,以上6味另杵羅,留出半兩糵末)。

【製法】 上用無灰好酒4升,先煎上4味,如人行10里;更下次3味,又如人行10里,次下6味,又添酒2碗,煎成膏,取出,以留出者麥櫱末相和勻,再搗一千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補氣,壯真元,駐顏色,進飲食,通利五臟,明目,出一切風冷。主冷勞瘦疾,目暗,手足攣急,形容枯瘁,食不消化腹脹不能納食,食物無味,面黃力弱,積年腸風,痔疾,痃癖氣,一切勞病;女人血症氣塊,赤白帶下,子宮冷甚,宿水露血;五種膈氣,冷膈,熱膈氣膈,思憂膈四肢無力,饒睡。

【用法用量】 方中厚朴用量原缺。

【摘錄】 《博濟》卷一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橘皮煎丸

【別名】 橘皮丸

【處方】 青橘皮2兩(麩炒黃,搗羅為末,醋1盞半,於銀石器內文武火熬成膏),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蔘半兩,訶梨勒皮(炒)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藿香(去莖)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萆薢半兩,乾薑(炮)半兩,半夏1分(湯洗10遍,焙)。

【製法】 上為末,入橘皮煎內搗200-300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腎虛勞,心腹積氣,面色萎黃,不思飲食,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 橘皮丸(《普濟方》卷二三四)。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局方》卷五:橘皮煎丸

【處方】 當歸(去蘆,先焙)3兩,萆薢3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3兩,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乾)3兩,肉桂(去粗皮)3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巴戟(去心)3兩,陽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3兩,石斛(去根)3兩,牛膝(去蘆,酒浸)3兩,杜仲(去皮,薑汁炙)3兩,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乾)3兩,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干)3兩,乾薑(炮)3兩,菟絲子(酒浸,焙,搗)3兩,三棱(煨熟,乘熱搗碎)3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淨洗,焙,為末)15兩。

【製法】 上為細末,以酒5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餳,卻將諸藥末入在內,一處攪和搜勻,仍入臼內,搗五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肋虛滿,臍腹弦急,大腸虛滑,小便利數,肌膚瘦悴,面色萎黃,肢體怠情,腰膝緩弱,及治痃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利,腸風痔疹;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息。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得。

【摘錄】 《局方》卷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橘皮煎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