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不退
A+醫學百科 >> 高熱不退 |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状。高熱(High 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若患者所測腋溫的值長時間高達39.1~40℃稱為高熱不退。
目錄 |
高熱不退的原因
1.常見病 敗血症、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症等。
2.少見病 惡性腫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結締組織病。
高熱不退的診斷
(一)病史詢問要點
詳細詢問病史,要注意:
1. 誘因:發熱前2~3周內有無皮膚外傷及癤癰史;近1~3周內有無傳染病疫區逗留史;1個月內有無血吸蟲病疫水接觸史。皮膚外傷及癤癰是診斷敗血症的線索。有傳染病疫區逗留史,考慮急性傳染病;腹部手術後發熱應考慮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膿腫、腸間隙膿腫、空腔臟器瘺等。
2. 發病季節:冬春季節發病,多見於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夏秋季節發病,多見於乙型腦炎、瘧疾、傷寒、痢疾、中暑。
3. 體溫升降方式:
驟升型發熱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敗血症、輸液反應等;緩升型發熱見於傷寒初期、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驟降型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輸液反應及服用退熱藥者;漸降型見於傷寒緩解期、風濕熱及感染性疾病經抗生素治療有效時。
4. 伴隨症状
(1)發熱伴寒戰者,多見於敗血症、大葉性肺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藥物熱、急性溶血及輸液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鸚鵡熱、天花、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伴咳嗽、咳痰,見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4)伴腹痛、噁心、嘔吐者,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腸炎等。
(6)伴肌肉痛者見於肌炎、皮肌炎、旋毛蟲病、軍團病、鉤端螺旋體病、藥物熱等。
(8)伴神經障礙者,見於腦炎、腦膜炎、感染中毒性腦病、腦出血、中暑、顳動脈炎、紅斑狼瘡腦病等。
(9)發熱伴明顯中毒症状見於嚴重感染,尤其是敗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時間:發熱1日出現皮疹見於水痘;2日出現皮疹,見於猩紅熱;3日出現皮疹,見於天花;4日出現皮疹,見於麻疹;5日出現皮疹見於斑疹傷寒;6日出現皮疹見於傷寒。
(二)、體格檢查
應做全面的體格檢查,但應注意:
1. 一般狀況及全身皮膚黏膜檢查,注意全身營養狀況。惡病質提示重症結核、惡性腫瘤。注意有無皮疹及皮疹類型:斑疹見於丹毒、斑疹傷寒;面部蝶形紅斑、指端及甲周紅斑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環形紅斑見於風濕熱;丘疹和斑丘疹見於猩紅熱、藥物熱;玫瑰疹見於傷寒和副傷寒。瞼結膜及皮膚少許淤點,指端、足趾、大小魚際肌有壓痛的osler小結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軟齶、腋下有條索狀或抓痕樣出血點,見於流行性出血熱。皮膚散在淤點、淤斑、紫癜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及惡性結締組織病。大片淤斑提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有皮膚癤腫者要考慮敗血症和膿毒血症。
2. 注意全身淋巴結有無腫大。局部淋巴結腫大,質軟,有壓痛,考慮相應引流區域有炎症。局部淋巴結腫大,質硬,無壓痛,可能為癌腫轉移或淋巴瘤。全身淋巴結腫大見於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 頭頸部檢查:結膜充血多見於麻疹、出血熱、斑疹傷寒;扁桃體腫大,其上附有黃白色滲出物,考慮化膿性扁桃體炎;外耳道流出膿性分泌物為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紅腫壓痛為乳突炎;頸項強直見於腦膜炎、腦膜腦炎;甲狀腺腫大伴突眼伴高熱見於甲亢危象。
4. 心臟情況:心臟擴大,新出現收縮期雜音提示風濕熱。原有心臟瓣膜病,雜音性質發生改變,要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
5. 肺部檢查:一側肺局限性濁音,語顫增強,有濕羅音,提示大葉性肺炎;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或反覆出現濕羅音,見於支氣管擴張伴繼發性感染,;一側肺下部叩診呈濁音,呼吸音、語顫減低,提示胸腔積液。
6. 腹部檢查:膽囊點壓痛,Murphy征陽性伴皮膚、鞏膜黃染,提示為膽囊炎、膽石症發熱。中上腹明顯壓痛,肋腹部皮膚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臍周皮膚青紫(Gullen征),見於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右下腹或全腹壓痛,有時伴腹塊,腹壁或會陰部有瘺管,全身營養差,考慮克羅恩病(Crohn病)。肝腫大,質硬,表面有結節或巨塊,提示肝癌發熱。肝脾同時腫大,可見於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季肋點壓痛,腎區叩擊痛,提示上尿路感染。
7. 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杵狀指伴發熱,見於肺癌、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感染性心內膜炎。關節紅腫壓痛見於風濕熱、紅斑狼瘡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克氏征或布氏征陽性見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三)、實驗室檢查
因發熱的病因很多,應根據病因做針對性檢查,但應作下列常規檢查:
1. 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中性粒細胞增加伴發熱,常見於細菌感染、大出血、組織損傷後;中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急性病毒感染、瘧疾、黑熱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播散性結核、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減少症等。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常見於藥物熱、血清病;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高熱伴貧血見於急性溶血、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2. 寒戰高熱時應作血培養,血塗片檢查。血塗片檢查:對診斷瘧疾、回歸熱、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鉤端螺旋體病等很有幫助。
3. 高熱超過1周,應作肥達反應及外斐反應、布氏桿菌凝集試驗。
4. 懷疑呼吸系統疾病,應做胸部透視或胸部X線檢查,做痰培養,痰塗片檢查。
6. 有出血傾向,應做出凝血時間、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等。
7. 懷疑泌尿系統感染,應做尿培養。
8. 有關節痛者,應做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及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血沉、血清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等檢測。
9. 高熱原因未明,用抗生素無效者,有必要做淋巴結活檢,骨髓活檢。
10. 血清學檢查:肥達反應陽性,見於傷寒、副傷寒;外斐反應陽性,考慮斑疹傷寒;布氏桿菌凝集試驗陽性,考慮布氏桿菌病;嗜酸性凝集試驗陽性,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冷凝集試驗陽性,考慮支原體肺炎等。
高熱不退的鑒別診斷
(一)感染性疾病
1. 敗血症
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和革蘭氏陰性菌敗血症。前者起病急、突發寒戰、高熱、熱型多呈弛張熱,以多形性皮疹、皮膚黏膜出血點、關節腫痛、心內膜炎及遷徒性化膿病灶為主要臨床表現。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革蘭氏陰性菌敗血症常為弛張熱、間歇熱或雙峰熱,可伴相對緩脈、壞死性皮疹、肝脾腫大及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可以不高。多次血培養及骨髓培養有助於致病菌的檢出,通常認為最好的取血時間應當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戰高熱出現時。鱟溶解物試驗(LLT)陽性提示有革蘭氏陰性桿菌內毒素存在,但也有假陽性和假陰性者。
2. 結核病
(1)粟粒性肺結核
(2)浸潤性肺結核
可有發熱、咳嗽、咳血痰,乏力、納減、消瘦、盜汗,痰液結核桿菌培養可陽性,胸片示一側或雙側上肺斑片或斑點狀陰影,同時可有纖維化和鈣化。
(3)肺外結核
包括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胸膜炎、腹膜結核、淋巴結結核、腎結核等。臨床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伴症状。血白細胞一般正常或稍增高,可有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診斷性治療有效。
3. 傷寒
起病緩慢,體溫呈梯形上升,稽留型持續高熱,伴有表情淡漠,相對緩脈、玫瑰疹。典型病例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腫大及肝腫大。血白細胞計數減少,肥達氏反應陽性,血培養分離出傷寒桿菌。近年來由於抗生素廣泛使用,傷寒的不典型病例增多,併發症增多且類型複雜,應予重視。
4. 流行性出血熱
鼠類是傳染源,春夏季和秋冬季可流行。臨床分為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等五期。發熱期起病急驟,體溫一般在39℃~40℃之間,熱型以弛張熱為多,伴有頭痛、眼痛、眼眶痛、視力模糊、口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顏面及眼眶區充血,上胸部潮紅,腋下可見散在出血點。血白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增多,血小板數下降。胸片可出現瀰漫性滲出性改變。
5. 瘧疾
夏秋季發病率高,高熱前有明顯寒戰,體溫可達40℃以上,伴大量出汗,可有脾腫大及貧血,血白細胞計數偏低。對於疑為瘧疾的患者,如多次血塗片或骨髓塗片中始終未找到瘧原蟲,可試用氯喹作診斷性治療。
6. 感染性心內膜炎
原有先天性心臟病或風濕性心瓣膜病者,或於心臟手術後,出現原因不明高熱伴有全身乏力、進行性貧血及栓塞現象,體檢於皮膚、黏膜、甲床等處可見出血點,心臟聽診出現新的雜音或原有雜音性質改變,或伴有心律時常,需考慮本病的可能性,反覆作血培養有助於明確診斷。
高危人群如存在下列兩項或兩項以上表現者,應考慮愛滋病可能:
(1) 間歇或持續發熱1個月以上;
(2) 全身淋巴結腫大;
(3) 慢性咳嗽或腹瀉1個月以上;
(4) 體重下降10%以上;
進一步確診需作HIV抗體和HIV RNA檢測以及CD4+ T淋巴細胞計數等。
8. 流行性感冒
冬春季好發,易暴發流行。多以高熱起病,伴頭痛、乏力、周身酸痛,體溫可達39℃~40℃,持續2~3天逐退,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血絲痰或合併細菌感染者為膿痰,少數患者可有呼吸困難或消化道症状。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減少或略增加,淋巴細胞比例可增加。
病原體可能為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傳染源為其患者和潛伏期病原攜帶者,以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為傳播方式。其臨床過程急驟,多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一般在38℃以上,可伴有頭痛、全身不適或肌肉痛,可有乾性咳嗽,嚴重者有氣促甚至呼吸窘迫。血白細胞計數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細胞計數減少。胸部X線片呈不同程度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網狀改變。本類「非典型肺炎」與已知由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軍團菌及常見呼吸道病毒所致的非典型肺炎不同,具有傳染性強、聚集性、臨床表現較重、病情進展快、危害大等特點,尤以年齡大於50歲或合併有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
10. 軍團病
是由軍團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方式主要為經供水系統、空調和霧化吸入而被吸入。年齡大、有免疫低下等疾病者易發。起病表現為高熱、寒戰、乏力、肌痛、乾咳、腹瀉,重者可有呼吸困難及神經精神症状。血白細胞計數多增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可伴有腎功能損害。胸片早期為外周性斑片狀肺泡內浸潤,繼而肺實變,下葉較多見。
11. 急性細菌性肺炎
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根據病變累及範圍又分為大葉性肺炎和支氣管肺炎。患者有發熱、咳嗽、咳膿痰,胸片示肺內炎性浸潤性陰影,血白細胞計數或中性粒細胞增高,或合格痰標本培養可分離到有意義的病原菌。
12. 局部性感染
以肝膿腫、膽道與泌尿生殖道急性感染、腹腔內膿腫較為常見,急性感染可引起高熱、乏力、腰酸、腹痛、噁心、嘔吐及其他相伴症状,應觀察其體征變化,並反覆作有關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對病灶的發現均有重要價值。
13. 真菌感染
長期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易發生機會性真菌感染。臨床表現可發熱持續不退,伴有寒戰、盜汗、厭食、體重減輕、全身不適或咳嗽、咳血等,應想到口咽或深部真菌感染之可能,有條件作真菌培養或給予抗真菌藥物觀察治療。
(二)非感染性疾病
1.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多見於年輕女性,發熱病程較長。急性發作期有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多伴有關節酸痛、皮損、面部蝶形紅斑、日光過敏、貧血、乏力、肢端動脈痙攣、出血點等。臨床及實驗室檢查顯示肝、腎、心、肺等多臟器受損,溶血性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血沉增快,抗核抗體陽性(陽性率最高),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特異性最高),骨髓和外周血液中找到狼瘡細胞,或皮膚活檢陽性。
2. 風濕熱
多侵犯青少年,發病前往往先有急性咽炎或扁桃體炎病史。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全身性變態反應。患者多有發熱,多數為不規則熱,常伴有遊走性關節疼痛、心率增快、心律失常。部分患者於軀幹和四肢內側出現環形紅斑。病變關節區可見皮下結節,堅硬無痛與皮膚不粘連。實驗室檢查血沉加速、黏蛋白增高、抗鏈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升高。
3. 皮肌炎
臨床表現多有高熱,伴周身不適、極度乏力及對稱性全身肌肉劇痛和壓痛,患者不能坐立和伸展。
4. 成人斯蒂爾(Still)病
舊名「變異性亞敗血症」,以間歇性高熱、皮疹及關節症状為主要特徵。此外,尚有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加快,類風濕因子及抗核抗體均陰性,多次血培養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等特點。
5. 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症、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病可表現為長期發熱,發熱多為弛張型、間歇型或周期型,發熱病程可自數周至數月不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蒼白、出血傾向、肝脾腫大或淋巴結腫大,往往需作骨髓穿刺、淋巴結活檢等檢查,有時需反覆多次才能確診。
6. 各種惡性腫瘤
腫瘤患者可出現中度或中度以上的發熱,以消化道、呼吸道惡性腫瘤、骨肉瘤及腎癌、腎上腺癌為多見,患者多伴有進行性消瘦、食欲不振和病變髒器的有關症状。
7. 藥物熱
發熱患者使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某些抗生素或安眠藥等,發熱反而持續或又復升,或原先無發熱而出現發熱者,臨床無新的感染證據,伴有多形性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及嗜酸粒細胞增多等表現,患者一般情況尚好,無中毒症状者,應考慮藥物熱的可能。可在嚴密觀察下停用可疑藥物,如數日內體溫降至正常,則可作出藥物熱的診斷。
(一)病史詢問要點
詳細詢問病史,要注意:
1. 誘因:發熱前2~3周內有無皮膚外傷及癤癰史;近1~3周內有無傳染病疫區逗留史;1個月內有無血吸蟲病疫水接觸史。皮膚外傷及癤癰是診斷敗血症的線索。有傳染病疫區逗留史,考慮急性傳染病;腹部手術後發熱應考慮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膿腫、腸間隙膿腫、空腔臟器瘺等。
2. 發病季節:冬春季節發病,多見於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夏秋季節發病,多見於乙型腦炎、瘧疾、傷寒、痢疾、中暑。
3. 體溫升降方式:
驟升型發熱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敗血症、輸液反應等;緩升型發熱見於傷寒初期、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驟降型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輸液反應及服用退熱藥者;漸降型見於傷寒緩解期、風濕熱及感染性疾病經抗生素治療有效時。
4. 伴隨症状
(1)發熱伴寒戰者,多見於敗血症、大葉性肺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藥物熱、急性溶血及輸液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鸚鵡熱、天花、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伴咳嗽、咳痰,見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4)伴腹痛、噁心、嘔吐者,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腸炎等。
(6)伴肌肉痛者見於肌炎、皮肌炎、旋毛蟲病、軍團病、鉤端螺旋體病、藥物熱等。
(8)伴神經障礙者,見於腦炎、腦膜炎、感染中毒性腦病、腦出血、中暑、顳動脈炎、紅斑狼瘡腦病等。
(9)發熱伴明顯中毒症状見於嚴重感染,尤其是敗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時間:發熱1日出現皮疹見於水痘;2日出現皮疹,見於猩紅熱;3日出現皮疹,見於天花;4日出現皮疹,見於麻疹;5日出現皮疹見於斑疹傷寒;6日出現皮疹見於傷寒。
(二)、體格檢查
應做全面的體格檢查,但應注意:
1. 一般狀況及全身皮膚黏膜檢查,注意全身營養狀況。惡病質提示重症結核、惡性腫瘤。注意有無皮疹及皮疹類型:斑疹見於丹毒、斑疹傷寒;面部蝶形紅斑、指端及甲周紅斑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環形紅斑見於風濕熱;丘疹和斑丘疹見於猩紅熱、藥物熱;玫瑰疹見於傷寒和副傷寒。瞼結膜及皮膚少許淤點,指端、足趾、大小魚際肌有壓痛的osler小結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軟齶、腋下有條索狀或抓痕樣出血點,見於流行性出血熱。皮膚散在淤點、淤斑、紫癜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及惡性結締組織病。大片淤斑提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有皮膚癤腫者要考慮敗血症和膿毒血症。
2. 注意全身淋巴結有無腫大。局部淋巴結腫大,質軟,有壓痛,考慮相應引流區域有炎症。局部淋巴結腫大,質硬,無壓痛,可能為癌腫轉移或淋巴瘤。全身淋巴結腫大見於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 頭頸部檢查:結膜充血多見於麻疹、出血熱、斑疹傷寒;扁桃體腫大,其上附有黃白色滲出物,考慮化膿性扁桃體炎;外耳道流出膿性分泌物為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紅腫壓痛為乳突炎;頸項強直見於腦膜炎、腦膜腦炎;甲狀腺腫大伴突眼伴高熱見於甲亢危象。
4. 心臟情況:心臟擴大,新出現收縮期雜音提示風濕熱。原有心臟瓣膜病,雜音性質發生改變,要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
5. 肺部檢查:一側肺局限性濁音,語顫增強,有濕羅音,提示大葉性肺炎;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或反覆出現濕羅音,見於支氣管擴張伴繼發性感染,;一側肺下部叩診呈濁音,呼吸音、語顫減低,提示胸腔積液。
6. 腹部檢查:膽囊點壓痛,Murphy征陽性伴皮膚、鞏膜黃染,提示為膽囊炎、膽石症發熱。中上腹明顯壓痛,肋腹部皮膚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臍周皮膚青紫(Gullen征),見於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右下腹或全腹壓痛,有時伴腹塊,腹壁或會陰部有瘺管,全身營養差,考慮克羅恩病(Crohn病)。肝腫大,質硬,表面有結節或巨塊,提示肝癌發熱。肝脾同時腫大,可見於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季肋點壓痛,腎區叩擊痛,提示上尿路感染。
7. 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杵狀指伴發熱,見於肺癌、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感染性心內膜炎。關節紅腫壓痛見於風濕熱、紅斑狼瘡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克氏征或布氏征陽性見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三)、實驗室檢查
因發熱的病因很多,應根據病因做針對性檢查,但應作下列常規檢查:
1. 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中性粒細胞增加伴發熱,常見於細菌感染、大出血、組織損傷後;中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急性病毒感染、瘧疾、黑熱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播散性結核、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減少症等。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常見於藥物熱、血清病;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高熱伴貧血見於急性溶血、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2. 寒戰高熱時應作血培養,血塗片檢查。血塗片檢查:對診斷瘧疾、回歸熱、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鉤端螺旋體病等很有幫助。
3. 高熱超過1周,應作肥達反應及外斐反應、布氏桿菌凝集試驗。
4. 懷疑呼吸系統疾病,應做胸部透視或胸部X線檢查,做痰培養,痰塗片檢查。
6. 有出血傾向,應做出凝血時間、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等。
7. 懷疑泌尿系統感染,應做尿培養。
8. 有關節痛者,應做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及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血沉、血清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等檢測。
9. 高熱原因未明,用抗生素無效者,有必要做淋巴結活檢,骨髓活檢。
10. 血清學檢查:肥達反應陽性,見於傷寒、副傷寒;外斐反應陽性,考慮斑疹傷寒;布氏桿菌凝集試驗陽性,考慮布氏桿菌病;嗜酸性凝集試驗陽性,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冷凝集試驗陽性,考慮支原體肺炎等。
高熱不退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 衣著要涼爽 切忌採用捂被子發汗的辦法
2 居室空氣要流通
3 鼓勵飲水 保持口舌滋潤 小便通暢
4 注意營養 不要隨意忌口 無明顯咳嗽的可多吃點水果 尤其西瓜 既能補充水分 糖分和維生素 又有清熱的功效 此外還應注意大便通暢
5、出現高熱應予緊急處理 採用冷敷和拭浴的方法 使患者儘快降溫
參看
- 小兒史-約症候群
- 麻疹病毒肺炎
- 小兒膿胸
- 小兒中暑和暑熱症
- 新生兒發熱
- 電燒傷
- 小兒風濕熱
- 燒傷感染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小兒發燒
- 支氣管炎
- 肝瘟
- 陰虛發熱
- 胰癰
- 奶麻
- 惡寒發熱
- 老年人肺結核病
- 全身症状
關於「高熱不退」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