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黃耆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金匱要略》卷中:桂枝加黃耆湯

【處方】 桂枝 芍藥 甘草各6克 生薑9克 大棗12枚 黃耆6克

【功效與作用】 治黃汗,兩脛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則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黃疽脈浮,有表虛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須臾飲熱稀粥約200毫升,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金匱》卷中:桂枝加黃耆湯

【別名】 桂枝加黃耆五兩湯

【處方】 桂枝2兩,芍藥2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黃耆2兩。

【功效與作用】 助陽散邪,以發郁阻之濕。主黃汗之病,兩脛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黃疸,脈浮,而腹中和者。

【用法用量】 桂枝加黃耆五兩湯(《三因》卷十)。《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黃耆五兩。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七分,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藥之酸寒,以斂營中之液;虛以受邪,故用黃耆之甘溫,以實在表之氣;辛甘發散為陽,故生薑、甘草可為桂枝之佐;乃大棗者,和膽益胃之物也。②《醫門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熱粥助其得汗,加黃耆固衛。以其發熱,且兼自汗盜汗,發熱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黃耆也。其發汗已仍發熱,邪去不盡,勢必從表解之。汗出輒輕,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過汗而傷其衛外之陽,並胸中之陽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無汗,陽通而陰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黃耆固陽,桂枝通陰矣。③《金匱要略方義》:以桂枝湯微解其表,和其營衛,使在表之濕隨汗而解。表盛之人,雖取微汗,猶恐重傷其表,故少佐黃耆以實表,使之汗不傷正,補不留邪,此正為寓補於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時,黃耆與桂枝、生薑配伍,尤有化氣行水之功。然黃耆固表,有礙桂枝之發散,故服後需飲熱粥以助藥力。其治黃疸者,因黃疸亦屬濕郁之證,故其表虛者,亦一併主之。

【臨床應用】 虛黃靜香樓醫案》:面目身體悉黃,而中無痞悶,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謂虛黃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黃耆、白芍茯苓、生薑、炙草、大棗。

【摘錄】 《金匱》卷中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桂枝加黃耆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