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側柏散

【處方】 側柏(去枝)1兩,木賊(銼,炒微焦)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室女月水不斷。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米飲亦得。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東方先生方:側柏散

【處方】 側柏、五靈脂等分(焙乾)。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勞氣。

【用法用量】 熱湯浸2錢,溫呷,不拘時候,可服旬日。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東方先生方

《救急選方》卷上引《衛生家寶》:側柏散

【別名】 柏葉散

【處方】 側柏葉1兩半(蒸干),人蔘1兩,荊芥(燒灰)1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止血。主吐血下血,其證皆因內損,或因酒食太過,勞損於內,或心肺脈破血妄行,其血出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男子婦人九竅出血

【用法用量】 柏葉散(《普濟方》卷一九○引《經驗良方》)。

【摘錄】 《救急選方》卷上引《衛生家寶》

《普濟方》卷三十八:側柏散

【處方】 嫩柏葉(9蒸9曬)2兩,陳槐花1兩(炒半黑色)。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腸風臟毒酒痢,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溫酒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八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側柏散

【處方】 柏葉1握,乾薑3片,阿膠2挺(炙)。

【功效與作用】 內損吐血下血,因酒太過,勞傷於內,血氣妄行,其出如湧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服此即安;又治男子婦人九竅出血。

【用法用量】 水2鍾,煎至1鍾,去滓頓服

【摘錄】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醫方考》卷三:側柏散

【處方】 側柏葉。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嘔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調下。

【各家論述】 側,陰象也;柏,遇寒而不凋,得陰氣之最厚也,故能入陰而瀉嘔逆之火。然其性微香,則其妙又能和陽,而不偏於陰矣,此其所以為良也。

【摘錄】 《醫方考》卷三

《聖惠》卷七十三:側柏散

【處方】 側柏2兩(微炙),黃耆1兩(銼),地榆1兩(銼),赤芍藥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牛角腮2兩半(燒灰),禹餘糧2兩(燒,醋淬7遍),代赭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崩中五色,及下血,或月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三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側柏散

【處方】 側柏葉2斤(9蒸9曬),黑豆(緊小者)1升(炒),甘草(炙,銼)3兩,白朮(炒)1兩,桂(去粗皮)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腸風瀉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熱湯調下,每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聖惠》卷七十二:側柏散

【處方】 側柏2兩(微炒),龍骨2兩,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熟乾地黃1兩,木香1兩,當歸(銼,微炒)1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大便後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顱囟經》卷下:側柏散

【處方】 側柏半兩,鬱金半兩,天麻(酒浸1宿)半兩,干蠍半兩,天南星半兩,地黃(去土)半兩,子芩半兩,大黃半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風熱。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治風及驚,溫酒送下;退熱,每夜熱水送下。

【摘錄】 《顱囟經》卷下

《聖惠》卷七十三:側柏散

【處方】 側柏葉1兩(微炙),白芍藥1兩,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續斷1兩,代赭1兩,牛角腮1兩(燒灰),當歸1兩(銼,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桑耳1兩(微炙),禹餘糧1兩(燒,醋淬7遍),艾葉半兩(微炒)。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漏下久不止,或臍下痛。產後崩中,久下血不止,或赤或黑。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名「側柏丸」(見《普濟方》)。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三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側柏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