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霜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鹿角霜丸

【處方】 鹿角霜 秋石 白茯苓等分

【製法】 上藥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腎利濕。治情志不遂,致患膏淋小便如脂膏狀,疲極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湯送下。

【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古今醫鑒》卷二:鹿角霜丸

【處方】 黃耆(蜜炙)60克 人蔘60克 白朮60克 白茯苓60克 當歸(酒洗)60克 川芎30克 肉桂30克 熟地黃60克 茴香(炒)30克 牛膝(去蘆)45克 木瓜45克 白芍藥(酒炒)60克 川烏(炒)45克 羌活30克 獨活30克 肉蓯蓉(酒洗)45克 檳榔30克 防風45克 烏藥(炒)45克 破故紙(酒炒)60克 木香6克 續斷45克 甘草15克 蒼朮(米泔水浸)60克 附子30克(童便和白面包裹煨)杜仲60克(薑汁炒,去絲)虎脛骨(酥炙)45克 鹿角霜500克

【製法】 上為極細末,酒丸,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陽補虛,祛風通絡。治半身痿弱,二三年不能動履者。

【用法用量】 空腹時米湯送下100丸。

【摘錄】 《古今醫鑒》卷二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鹿角霜丸

【處方】 鹿角霜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戟天(去心)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

【製法】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生陽氣,補精髓。主腎寒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三因》卷十二:鹿角霜丸

【處方】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膏淋。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湯下。

【摘錄】 《三因》卷十二

《何氏濟生論》卷二:鹿角霜丸

【處方】 薄荷末4兩,山藥8兩,鰻魚1斤,鹿角霜4兩。

【製法】 上用飯甑一具,著底鋪薄荷末二兩,上鋪山藥,上又鋪鰻魚(去頭尾),上又鋪鹿角霜,再以薄荷細末二兩蓋之,蒸極爛,將魚骨炙脆為末,共一處搗和為丸。

【功效與作用】 諸虛百損,羸弱不堪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白湯送下。

【摘錄】 《何氏濟生論》卷二

普濟方》卷二一六:鹿角霜丸

【處方】 鹿角霜。

【製法】 上用鹿角帶項骨者,不以多少,鋸作挺子長三寸,洗淨,用水桶內浸,夏三、冬五晝夜,用清水浸,同入釜內煮之,覺湯少,添溫湯,日夜不絕,候角酥糜為度,輕濾出,用刀颳去皮,如雪白,放在篩子上,候白乾,火焙之。其汁慢火熬為膠。俟角極干,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上熱下焦寒,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30-40粒,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六

《玉案》卷五:鹿角霜丸

【處方】 鹿角霜4兩,白茯苓3兩,秋石2兩5錢,海金沙2兩。

【製法】 上為末,老米糊為丸。

【功效與作用】 膏淋。溺與精並出,混之如糊,如米泔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 《玉案》卷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鹿角霜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