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膏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三因》卷十五:白膏

【處方】 白蘞半兩,白薇半兩,白及半兩,白芷半兩,薤白半兩(銼,洗,以清油1斤,煎至半斤,濾去滓,入後藥),黃耆半兩,甘松半兩,藿香半兩,零陵香半兩,防風半兩,當歸半兩(再入前油煎,十上火,綿濾去滓,入後藥),定粉2兩,黃蠟3兩,寒水石(煅,水飛過)2兩(研細)。

【製法】 上再煎,以柳枝攪,滴水成珠為度,瓷器盛之。

【功效與作用】 一切風熱毒腫,及臟氣鬱結,丹石發動,結為癰疽瘰癧,諸瘡腫未破;九漏浸淫,膿汁淋漓,諸治不愈者。

【用法用量】 以腦子少許摻其上。

【注意】 煎時忌鐵器。

【摘錄】 《三因》卷十五

《聖惠》卷六十五:白膏

【處方】 油2兩,白蠟1兩,膩粉1分,南粉1分(細研),密陀僧1分(細研),乳香1分(細研),杏仁3-7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

【製法】 於銚子內先煉油熟,下蠟令消,入諸藥末,和勻成膏

【功效與作用】 久惡瘡

【用法用量】 塗患處,日2-3次。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五

普濟方》卷三一四:白膏

【處方】 蓖麻49粒(去殼),嫩松脂1錢,滴乳半錢。

【製法】 上用鐵斧於石砧上捶為膏,乾濕得所,隨意加減松、乳。

【功效與作用】 一切無名腫毒發背等疾。

【用法用量】 攤於紙上,貼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一四

《聖惠》卷九十一:白膏

【處方】 白松脂半兩,白蘞半兩,白及半兩,定粉半兩,乳香1分,清油2合,黃蠟1兩。

【製法】 上為末,先以油入瓷鍋內,用慢火熬令香,下蠟令消,次下諸藥末,不住手攪,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

【功效與作用】 小兒湯火瘡。

【用法用量】 1日-4度塗之。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一

《千金》卷六:白膏

【處方】 附子15枚,野葛1尺5寸,蜀椒1升。

【功效與作用】 面隳皰,疥,癰,惡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醋漬1宿,豬膏1斤,煎令附子黃,去滓。塗之,日3次。

【摘錄】 《千金》卷六

《外台》卷一引《范汪方》:白膏

【處方】 天雄3兩,烏頭(炮)3兩,莽草3兩,羊躑躅3兩。

【製法】 上藥各切,以苦酒3升,漬1宿,作東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濕土各1升許成,煎豬脂3斤,著銅器中,加灶上炊,以葦薪為火,令膏釋內所漬藥,炊令沸,下著土聚上,沸定頃,上火煎,如此十二過,令土聚盡遍,藥成,絞去滓。

【功效與作用】 傷寒頭痛咽痛;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

【用法用量】 傷寒頭痛,每服如杏核大1枚,酒下,溫覆取汗;咽痛,含如棗核大1枚,咽之,1日3次。療傷寒,以膏摩體中,手當千遍,藥力方行;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皆療之、先以鹽湯洗惡瘡,布拭之,著膏瘡腫上摩,向火千遍,日再摩,自消。

【注意】 不可近目。

【摘錄】 《外台》卷一引《范汪方》

蘇沈良方》卷九:白膏

【處方】 柳白皮半兩(揩洗,陰乾),白蠟4錢,黃丹2錢,胡粉2兩,油(生)4兩,油(熟)3兩8錢,商陸根3分。

【功效與作用】 消腫。主墜擊所傷,一切瘡癰腫,及瘺瘡、杖瘡。

【用法用量】 《普濟方》本方用法:攤帛上,貼之。

【摘錄】 《蘇沈良方》卷九

《青囊秘傳》:白膏

【處方】 松香8兩,鉛粉2兩,麻油2兩。

【製法】 將麻油熬好,入松香烊開,熬至滴水成珠,入鉛粉和勻。

【功效與作用】 瘡癤及久潰不斂者。

【摘錄】 《青囊秘傳》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白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