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科名:木犀科

Bkis2.jpg


屬名:白蠟

學名:Fraxinus chinensis

形態:落葉喬木,小枝光滑;冬芽黑褐色,被絨毛。葉為羽狀

「白蠟」,即由白蠟蟲分泌的蠟質,熔點較高,顏色潔白,是我國的特產之一。  

目錄

地理分布

河南-鄢陵 江蘇-大豐 山東濱州  

植物用途

可制蠟燭或藥丸外殼,又可用來塗蠟紙,密封容器等。  

起源

峨眉山白蠟起源於隋唐時期。相傳隋末唐初藥王孫思邈(581-682)曾兩次來峨眉山踏深山攀懸崖採集各種中草藥,一日在大峨寺後山上發現一棵樹上長有很多果果,果果下方都吊有白色透明的水滴,嘗之如密。繼後又發現樹枝條上有小蟲(白蠟蟲),不久樹條上又長起白雪(就是蠟花)。最後小蟲變成蛾飛出。經試驗,蠟花治傷療瘡有奇效於是藥王動員山民培養此蟲,以至產蟲、產蠟,這就是峨眉山白蠟的起源。

起初白蠟除藥用外,我國人民還發明用白蠟製成蠟燭照明。到了唐代佛教盛行,峨眉山作為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香火鼎盛,慕名前來朝山燒香的僧人和拜佛的教徒絡繹不絕。

東南亞一帶僧人和佛教徒把蠟燭帶回去使用,這就是峨眉山白蠟出口的起源。隨著宋、明朝峨眉山高僧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朝鮮、泰國、斯里蘭卡等國傳揚佛教文化,白蠟出口逐年增長。

北宋時期太宗太平興國5年(980)萬年寺住持藏真禪師用太宗皇帝御賜的三千兩黃金鑄普賢銅像一尊,像高7.35米,重62噸,就是用白蠟制模,澆鑄而成。

「白蠟」其他含義:上乘精製,顏色潔白的蜂蠟,也被稱為「白蠟」。  

水果

白蠟又名白蠟子,主產廣東高州、電白等縣(市),其主要特點:樹體生長勢中等;果實近心形或卵圓形,中等大,單果重19~30克,皮薄鮮紅色;果肉白蠟色,肉脆爽清甜;可食率69.8%~83.7%,可溶性固形物17.2%~20.4%,酸含量0.12克/100毫升,種子中等大,品質優良,5月下旬~6月上旬成熟。白蠟早熟、優質豐產,能調節市場供應,可適度發展。

形態:落葉喬木,小枝光滑;冬芽黑褐色,被絨毛。葉為羽狀

複葉,長13-20厘米,小葉5-9CM,具短柄,橢圓形或具波狀齒,上面無毛。

下面中脈上有短毛;圓錐花序頂生或側生與當年枝上,與葉同時開放,大而

疏鬆,無毛;萼鍾狀,不規則,4深裂;無花冠。翅果,倒披針形,長3.5~4cm,尖端

鈍,短尖或凹入。花期4月。果期8~9月。

分布:北自我國東北中南部,經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南達廣東、廣西,東南至福建

,西至甘肅均有分布。

習性:適應性很強,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澇、耐鹽鹼、耐乾旱

繁殖:分根、扦插、播種

用途:板材 、保土 、編織 、防風 、防沙 、工業用油 、建築 、蜜源 、庭院樹 、行道樹 、細木工 、中草藥 、造紙 。

別名:青榔木白荊樹

觀賞特性及園林用途:該樹種形體端正,樹榦通直,枝葉繁茂而鮮綠,秋葉橙黃,是優良的行道樹和遮蔭樹;可用於湖岸綠化和工礦區綠化

關於「白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