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常山丸

【處方】 常山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黃芩(去黑心)2兩,香豉(炒干)2合。

【製法】 上為末,以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瘧發熱,身背皆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常山丸

【處方】 常山(別搗)1兩,桃仁(取陳者,去雙仁,炒,和皮搗)1兩,鉛丹8錢(細研),豉1合(炒令煙盡,手捻可碎,攤冷別搗)。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心瘧肺瘧心驚。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雞鳴時空心酒送下;欲發時再服15丸。其日不得梳洗,發過方可飲食。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常山丸

【處方】 常山(細銼)3分,烏梅肉(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鱉甲(去裙襴,醋浸炙)半兩,萎蕤半兩,石膏(碎)1兩,知母(焙)3分,蜀漆葉3分,白薇3分,升麻3分,地骨皮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豉(炒)1合。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勞瘧,積勞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米飲送下;未發前再服,漸加丸數。以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常山丸

【處方】 常山(銼)3分,烏梅肉(炒)3分,豉(炒)3分,天靈蓋(酥炙黃)3分,丹砂(研)半兩,知母(切焙)半兩,蜀漆半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瘧。

【用法用量】 每日未發前空腹以溫酒送下20丸,漸加至30丸,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外台》卷五引《近效方》:常山丸

【別名】 桃仁常山丸、桃仁丸

【處方】 常山、豉(熬)、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製法】 上藥各為末。先以豉和桃仁搗如泥,然後下常山末細攪,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瘴瘧

【用法用量】 桃仁常山丸(原書同卷)、桃仁丸(《聖惠》卷五十二)。

【注意】 忌生蔥、生菜。

【摘錄】 《外台》卷五引《近效方》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常山丸

【處方】 常山6分,烏梅肉(熬)6分,豉6分,天靈蓋(燒)6分,知母4分,硃砂4分,蜀漆4分,大黃4分。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瘧。

【用法用量】 空肚以溫酒送下20-30丸,日3服,未發前服。不吐則利。

【注意】 忌生蔥、生菜、生血等物。

【摘錄】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

《外台》卷五引《延年秘錄》:常山丸

【處方】 常山4分,青木香4分(南者),蜀漆1分,牡蠣2分(煅),大黃2分,烏梅肉1分(熬),丹砂2分(研),豉2分(熬),知母2分,鱉甲2分(炙),麻黃1分(去節)。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瘧疾

【用法用量】 未發前粥飲服5丸訖,微吐後,須臾任食,至欲發更服10丸。

【注意】 忌莧菜、生血物、生蔥、生菜、油膩。

【摘錄】 《外台》卷五引《延年秘錄》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外台》卷五:常山丸

【處方】 常山3兩,黃連3兩,豉(熬)3兩,附子2兩(炮)。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效與作用】 瘴瘧。

【用法用量】 發前空腹服4丸,欲發更服3丸,飲下之。

【注意】 服藥後至過發時,勿吃食;勿雜食豬肉魚肥膩及生冷生蔥、生菜。

【摘錄】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外台》卷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常山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