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胃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千金》卷十六:補胃湯

【別名】 補胃煮散

【處方】 防風2兩,柏子仁2兩,細辛2兩,桂心2兩,橘皮2兩,芎藭3兩,吳茱萸3兩,人蔘3兩,甘草1兩。

【功效與作用】 胃中虛寒,腹痛腸鳴面目浮腫少氣口苦,身無光澤,失眠惡寒

【用法用量】 補胃煮散(《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摘錄】 《千金》卷十六

壽世保元》卷二:補胃湯

【處方】 黃耆(蜜炒)2錢,人蔘5分,甘草(炙)2錢,當歸5分,神曲(炒)7分,柴胡3分,升麻2分,蒼朮(米泔浸)1錢,青皮(去瓤)5分,黃柏(酒炒)3分。

【製法】 上銼。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四肢沉重,食後昏沉,怠於動作,嗜臥無力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摘錄】 《壽世保元》卷二

明醫指掌》卷八:補胃湯

【處方】 黃耆湯減黃耆、陳皮1半,加酒柏1兩。

【功效與作用】 養陽。主渾身及手足麻木不仁,兩目緊急羞明,視物無力,久服涼藥過多,目轉昏者。

【摘錄】 《明醫指掌》卷八

《證因方論集要》卷二引黃錦芳方:補胃湯

【處方】 山藥(炒)、扁豆(炒)、甘草(炙)、飴糖

【功效與作用】 除中。

【各家論述】 胃陰空虛,仲景謂其胃虛不能食,反能食者,為除中,此即中氣將除之謂。若復進用苦寒,則胃已虛而成莫治之症。此方重進山藥、扁豆,能養胃陰;炙草、飴糖能復脾陽,但用稼穡作甘之旨,如是則中氣健矣。

【摘錄】 《證因方論集要》卷二引黃錦芳方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補胃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