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急性及慢性二種。急性胰腺炎與慢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及治療、預後均不全相同,甚至可以說很不同,故需要分別對待。

胰腺炎

  

目錄

急性胰腺炎

具體可參看急性胰腺炎詞條。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引發急性腹痛病症(急腹症),是胰腺中的消化酶發生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學性炎症。胰腺分泌消化糖、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酶。胰腺位於左上腹部,胃的後方,呈細長帶狀形。急性胰腺炎時胰腺水腫或壞死出血,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急劇上腹痛,向後背放射,噁心嘔吐發燒血壓降低,血、尿澱粉酶升高為特點。急性胰腺炎壞死出血型病情危重,很快發生休克腹膜炎,部分病人發生猝死

病因

(1) 膽道疾病。膽囊炎膽石症等等。

(2) 酗酒和暴飲暴食。

(3) 十二指腸乳頭部病變。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症。

(4) 其他因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腹腔手術,腹部外傷,某些藥物也可引起胰腺炎發作。

分型和臨床表現

急性胰腺炎可分為普通型和壞死出血型。壞死出血型較少見,但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1劇烈腹痛:突然發作,呈刀割樣或絞痛、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常在飽餐或飲酒後發作。腹痛位置以上腹正中或上腹偏左為多。合併膽道疾病時疼痛在右上腹為重。多向腰背部放射,以左側為著。彎腰或起坐前傾時疼痛可減輕,仰臥時加重。普通型腹痛3~5天減輕,壞死出血型腹痛延續較長,疼痛可瀰漫至全腹部。

2噁心嘔吐:起病初始即有頻繁嘔吐,可吐出膽汁。壞死出血型嘔吐緩解代之以明顯腹脹

3發燒:普通型有中等度發燒,不伴寒戰,持續3~5天。壞死出血型發燒較高,持續不退,體溫40℃左右。

4休克:見於壞死出血型,病人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腹部和腰部大片淤斑、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發生突然死亡,經屍體解剖證實為急性壞死出血型胰腺炎。

6有下述情況應想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

(1) 突然發生休克而死亡。

(2) 突然發生上腹痛伴休克。

(3) 休克伴有高血糖、糖尿。

(4) 類似急性心肌梗塞表現,但心電圖不確定。

輔助檢查

1.白細胞計數一般為10~20×10/L之間,如感染嚴重則計數偏高,並出現明顯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嚴重者尿中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

2.血、尿澱粉酶測定,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正常值:血清:8~64溫氏(Winslow)單位,或40~180蘇氏(Somogyi)單位;尿:4~32溫氏單位。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澱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澱粉酶大為增加,是診斷本病的重要的化驗檢查。血清澱粉酶在發病後1~2小時即開始增高,8~12小時標本最有價值,至24小時達最高峰,為500~3000Somogyi氏單位,並持續24~72小時,2~5日逐漸降至正常,而尿澱粉酶在發病後12~24小時開始增高,48小時達高峰,維持5~7天,下降緩慢。

澱粉酶值在嚴重壞死型者,因腺泡嚴重破壞,澱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並無增高表現。如澱粉酶值降後復升,提示病情有反覆,如持續增高可能有併發症發生。有時腹膜炎,膽道疾病,潰瘍穿孔絞窄性腸梗阻胃大部切除術後輸入袢梗阻等,澱粉酶值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一般多低於500蘇氏單位。因此,當測定值>256溫氏單位或>500蘇氏單位,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才有意義。

3 .血清脂肪酶測定

其值增高的原因同2,發病後24小時開始升高,可持續5~10天超過1 Cherry-Crandall單位或Comfort法1.5單位有診斷價值。因其下降遲,對較晚就診者測定其值有助診斷。

4.血清鈣測定

正常值不低於2.12mmol/L(8.5mg/dl)。在發病後兩天血鈣開始下降,以第4~5天後為顯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

5.血清正鐵蛋白(Methemalbumin、MHA)測定

MHA來自血性胰液內紅細胞破壞釋放的血紅素,在脂肪酶彈性蛋白酶作用下,轉化為正鐵血紅素,被吸收入血液中與白蛋白結合,形成正鐵血紅蛋白。重症患者常於起病後12小時出現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為陽性,水腫型為陰性。

6 X線檢查

腹部可見局限或廣泛性腸麻痹(無張力性小腸擴張充氣、左側橫結腸擴大積氣)。小網膜囊內積液積氣。胰腺周圍鈣化影。還可見膈肌抬高,胸腔積液,偶見盤狀肺不張,出現ARDS時肺野呈「毛玻璃狀」。

7 B超與CT

均能顯示胰腺腫大輪廓,滲液的多少與分布,對假性胰腺囊腫膿腫也可被顯示。 

治療

非手術治療

根據胰腺炎的分型、分期、和病因選擇治療方法。

(1)禁食、胃腸減壓:可防止嘔吐,減輕腹脹,增加回心血量;

(2)補液、防治休克:靜脈輸液,補充電介質,糾正酸中毒,預防治療低血壓,維持循環穩定,改善為循環;

(3)鎮痛解痙:診斷明確後使用;

(4)抑制胰腺分泌:使用抑酸和抑胰酶製劑

(5)營養支持:禁食期靠全腸外營養

(6)抗生素應用:對重症胰腺炎,靜脈使用廣譜抗生素;

(7)中醫治療。  

手術治療

最常用的是壞死組織清除加引流術膽源性胰腺炎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慢性胰腺炎

詳情可參看慢性胰腺炎詞條。

慢性胰腺炎是由於急性胰腺炎反覆發作造成的一種胰腺慢性進行性破壞的疾病。有的病例急性期不明顯,症状隱匿,發現時即屬慢性。臨床上常伴有膽道系統疾患,患者有上腹痛、脂性瀉,有時並發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時也常引起本病。

病理

肉眼觀,胰腺呈結節狀,質較硬。切面可見胰腺間質纖維組織增生胰管擴張,管內偶見有結石形成。有時可見胰腺實質壞死,壞死組織液化後,被纖維組織包圍形成假囊腫。鏡下,可見胰腺小葉周圍和腺泡間纖維組織增生或廣泛纖維化,腺泡和胰腺組織萎縮、消失,間質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治療

非手術治療

下面簡單敘述慢性胰腺炎的非手術治療,詳情可參看慢性胰腺炎詞條。

(1)病因治療:治療膽源性疾病,戒酒;

(2)飲食療法: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

(3)補充胰酶;

(4)控制糖尿病

(5)營養支持。  

手術治療

目的主要在於減輕疼痛,延緩疾病發展,不能根治。

(1)糾正原發病;

(2)胰管引流術;

(3)胰腺切除術。  

胰腺炎的預防

注意飲食預防胰腺炎

飲酒歡宴,這是慶祝佳節的傳統習慣。這時要注意飲食的適度,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特別容易引起胰腺炎、膽囊炎之類疾病的發作。這裡著重說說胰腺炎患者的飲食。

胰腺炎重在預防。胰腺炎也是可以預防的。無論是初次的急性發作,還是慢性胰腺炎的急性發作,均應該可以預防。預防的主要環節就在於注意飲食。

不能酗酒,飲酒要適量。不能吃得太飽,不能吃得太油膩,特別在晚上更要注意。已有慢性胰腺炎的人,當然更不能這樣。而且,即使在平時也要少食多餐。每天吃4-6頓,每餐的量減少,戒油膩,戒煙酒。

那麼,已經發作了怎麼辦?急性發作時,當然應該馬上看急診。根據醫生囑咐,一般都應禁食,不要吃東西。病情控制後,再逐步恢復飲食。一般先開始吃些米湯、沒有油的菜湯和一些水果汁、藕粉之類。吃了以後,沒有什麼問題發生,再吃些粥、豆腐、沒有油的菜泥。

通常急性發作以後,總要有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禁止吃油膩的食品,蛋白質的量也要有所控制,不能太多,例如一天最多吃一個雞蛋,還要把蛋黃去掉。然後,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即使恢復正常飲食,也要以吃低脂的食品為主,例如豆製品、魚,蝦、蛋以及一些瘦肉。最好終身戒煙和酒,防止再度發作。原有慢性胰腺炎和膽囊炎的人也要這樣,忌動物油、忌油炸食品。這樣,你就可以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

家庭飲食調養

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應立即去醫院,慢性期則可在家庭調養,重點在預防急性發作,其次是選用家庭能辦到的簡便的天然藥物促進其康復

一、嚴禁酒,吃低脂 飲酒和吃高脂肪大肥大肉的食物是引起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或遷延難愈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禁酒,禁吃大肥大肉。有因暴飲暴食引起壞死性胰腺炎而喪命者。

二、富營養,食勿飽 慢性胰腺炎易脂瀉(稍吃油葷即腹瀉),加之長期難以根治,故患者易出現營養不良,應吃富含營養的食物,如魚、瘦肉、蛋白、豆腐等,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蔬菜宜適當多吃,但每頓不能過飽,吃七、八分飽即可。(若合併有糖尿病者,則應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飲食中宜少吃煎炒,多吃蒸炖,以利消化吸收。鹽也不宜多,多則增加胰腺充血水腫,故以淡食為好。蔬菜可多吃菠菜、青花菜和花椰菜、蘿卜,但須煮熟吃,將纖維煮軟,防止增加腹瀉。調味品不宜太酸、太辣。因為能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負擔。水果可選桃子、香蕉等沒有酸味的水果。易產氣使腹脹的食物不宜吃如炒黃豆、蠶豆豌豆、紅薯等。

每天攝取脂肪量應控制在20~40克。糖分主要從糧食中攝取。糖分對於膽囊和胰臟都是最好的營養素。糖分在胃中停滯的時間最短,不會使膽汁和胰液的分泌過多,從而減輕了膽囊和胰髒的負擔。

但是,過量攝取果糖或白糖也可能導致肥胖,促使膽固醇的合成,容易井發糖尿病。因此,水果應適當少吃。應以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食物纖維的糧食和薯類為主要糖源。積極地攝取脂溶性維生素長時間地控制脂肪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不足,表現為缺少營養。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維生素劑。但攝取不宜過多,而且要盡量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

黃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因此每天食用的黃綠色蔬菜應以150克左右為好。

飲食注意的方面有:遵循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無刺激性、易消化等原則。;可給予無脂肪低蛋白的流質,如果汁、米湯、藕粉、麵湯、蜜水、番茄汁西瓜汁、綠豆湯等.</CA>

參看

關於「胰腺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