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維生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脂溶性維生素是疏水性化合物,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脂溶性維生素的作用多種多樣,除了直接參与和影響特異性的代謝過程外,它們多半還與細胞內核受體結合,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脂溶性維生素常隨脂類物質吸收,在血液中與脂蛋白或特異的結合蛋白相結合而運輸,並在體內常有一定的儲量。脂類吸收障礙和食物中長期缺乏此類維生素可引起相應的缺乏症,攝入過多也可發生中毒。因為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所以不容易從尿液中排泄,容易在體內蓄積。 

目錄

維生素A

Vita.jpg

維生素A又稱抗乾眼醇,有A1、A2兩種,A1是視黃醇,A2是3-脫氫視黃醇,活性是前者的一半。肝臟是儲存維生素A的場所。

植物中的類胡蘿卜素是VA前體,一分子β胡蘿卜素在一個氧化酶催化下加兩分子水,斷裂生成兩分子VA1。這個過程在小腸粘膜內進行。類胡蘿卜素還包括α、γ胡蘿卜素、隱黃質、番茄紅素、葉黃素等,前三種加水生成一分子VA1,後兩種不生成VA1。

維生素A與暗視覺有關。維生素A在醇脫氫酶作用下轉化為視黃醛,11-順視黃醛與視蛋白賴氨酸氨基結合構成視紫紅質,視紫紅質在光中分解成全反式視黃醛和視蛋白,在暗中再合成,形成一個視循環。維生素A缺乏可導致暗視覺障礙,即夜盲症。食用肝臟及綠色蔬菜可治療。全反式視黃醛主要在肝臟中轉變成11-順視黃醛,所以中醫認為「肝與目相通」。

維生素A的作用很多,但因缺乏維生素A的動物極易感染,所以研究很困難。已知缺乏維生素A時類固醇激素減少,因為其前體合成時有一步羥化反應需維生素A參加。另外缺乏維生素A時表皮黏膜細胞減少,角化細胞增加。有人認為是因為維生素A與細胞分裂分化有關,有人認為是因為維生素A與粘多糖糖蛋白的合成有關,可作為單糖載體。維生素A還與轉鐵蛋白合成、免疫、抗氧化等有關。

維生素A可促進細胞的增殖和生長,保護各器官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和健康,維持正常視力。可促進幼貉的生長,使骨骼發育正常並提高對各種傳染病抵抗力,還參與性激素的形成,提高繁殖力。維生素A缺乏時,會引起幼貉生長發育停滯,表皮及粘膜上皮嚴重角質化,嚴重影響繁殖力,及毛皮品質,維生素A在動物性飼料中含量較多,如海魚、魚殘料、鯨肝、乳類、蛋類等。貉每隻天供給量為800~1000國際單位,在補飼維生素A的同時,適當增加脂肪和維生素E,會提高基利用率。

維生素A過量攝取會引起中毒,可引發骨痛肝脾腫大噁心腹瀉及鱗狀皮炎症状。大量食用北極熊肝或比目魚肝可引起中毒。  

維生素D

Vitd.jpg

維生素D 又稱鈣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是類固醇衍生物,含環戊烷多氫菲結構。可直接攝取,也可由維生素D原經紫外線照射轉化。植物油酵母中的麥角固醇轉化為D2(麥角鈣化醇),動物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D3(膽鈣化醇)。

維生素D與動物骨骼鈣化有關。鈣化需要足夠的鈣和磷,其比例應在1:1到2:1之間,還要有維生素D的存在。其功能是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因而對骨骼的正常發育有極重要的作用,缺乏時不僅會出現軟骨症,阻礙生長,還會嚴重影響繁殖機能。維生素D主要靠魚肝油供給,動物肝臟、乳類、蛋類中也含有一部分,維生素D每隻天的供給量應不少於100~50國際單位。

維生素D3先在肝臟羥化形成25-羥維生素D3,然後在腎再羥化生成1,25-(OH)2-D3。第二次羥化受到嚴格調控,平時只產生無活性的24位羥化產物,只有當血鈣低時才有甲狀旁腺素分泌,使1-羥化酶有活性。1,25-(OH)2-D3是腎皮質分泌的一種激素,作用於腸粘膜細胞和骨細胞,與受體結合後啟動鈣結合蛋白的合成,從而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和骨內鈣磷的動員和沉積。

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少,同時又缺乏紫外線照射的人易發生骨折。肝膽疾病腎病、或某些藥物也會抑制羥化。攝入過多也會引起中毒,發生遷移性鈣化,導致腎、心、胰、子宮滑膜粘蛋白鈣化。高血鈣也會導致腎結石,而骨骼卻因鈣被抽走而疏鬆軟化。  

維生素E

Vite.jpg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抗不育維生素。含有一個-羥色環和一個16烷側鏈,共有8種其色環的取代基不同。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

存在於蔬菜、麥胚、植物油的非皂化部分,對動物的生育是必需的。缺乏時還會發生肌肉退化。生育酚極易氧化,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可清除自由基,保護不飽和脂肪酸和生物大分子,維持生物膜完好,延緩衰老

維生素E很少缺乏,毒性也較低。早產兒缺乏會產生溶血性貧血,成人回導致紅細胞壽命短,但不致貧血

它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對維生素A具有保護作用,參與脂肪的代謝,維持內分泌的正常機能,使性細胞正常發育,提高繁殖性能,缺乏維生素E的主要症状是:母貉雖能懷孕,但胎兒很快就會死亡並被吸收;公貉的精液品質下降,精子活力減退,數量減少,乃至消失,另外,由於脂肪代謝障,出現尿濕病等,維生素E,的供給量發幼貉生長期及種貉 繁殖期最高,每隻天供給3~5毫克,其它時間可酌減,植物子實的胚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維生素K

Vitk.jpg

維生素K又叫凝血維生素。是維持血液正常凝固所必須的物質,天然維生素K有K1、K2兩種,都由2-甲基-1,4-萘醌和萜類側鏈構成。人工合成的K3無側鏈。K1主要存在於青綠植物中,K2主在存在於微生物體內,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即甲基萘醌,稱為維生素K3,貉的維生素K缺乏症較少見,但消化道機紊亂或長期使用抗生素抑制了腸道微生物對維生素K的合成作用,偶爾也會發生維生素K缺乏症,其症状是口腔、齦齦、鼻腔出血,凝血時間延長,烘便有黑紅色血液,剖檢時可見整個胃腸道粘膜出血,一般飼料中保證供給新鮮蔬菜即可預防維生素K缺乏. 

維生素K參與蛋白質谷氨酸殘基的γ-羧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鏈中的谷氨酸殘基在翻譯後加工過程中,由蛋白羧化酶催化,成為γ-羧基谷氨酸(Gla)。這兩個羧基可絡合鈣離子,對鈣的輸送和調節有重要意義。有關凝血因子與鈣結合,並通過鈣與磷脂結合形成複合物,發揮凝血功能。這些凝血因子稱為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

成人每日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為60-80μg,因為生素K廣泛分布於動物、植物組織,而且人體內腸菌也能合成,一般不容易缺乏。因為維生素K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出生後腸道內又無細菌,所以新生兒有可能引起維生素K的缺乏。

缺乏維生素K時常有出血傾向新生兒、長期服用抗生素或吸收障礙(比如慢性胰腺炎膽管炎、小腸黏膜萎縮等)可引起缺乏。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脂溶性維生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