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
A+醫學百科 >>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 |
子宮內膜異位症(rectal endometriosis)指具有生長活力的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腔以外部位的異常生長。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於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身體的任何部位均有可能發生,但絕大數病變局限於盆腔,子宮內膜組織離開子宮,侵犯直腸所致的病理狀態,即為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該症生長緩慢,容易蔓延。
目錄 |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具有遠處轉移和種植的能力。因此,多年來不少學者對此症的病因學進行了大量研究,並提出了以下學說:
1、經輸卵管移行學說:
Sampson認為在月經期間脫落的子宮內膜碎屑可隨經血倒流入輸卵管,然後由傘端溢出,移植於盆腔腹膜、卵巢等組織的表面,繼續生長,最後發展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但經血倒流的理論有其局限性,僅能說明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機制,而無法解釋子宮內膜異位到腹膜後淋巴組織及盆腔以外的胃腸、胸部、手臂等處的發病。
所謂良性轉移是指子宮內膜碎屑偶然進入淋巴管或靜脈血管而播散至諸如腹膜後淋巴結、輸尿管、肺、胸膜、胃腸道、下肢、手、臂等部位。
有些學者提認為人體中的某些組織,如卵巢表面的生髮上皮、盆腔腹膜、臍、腹股溝疝囊以及陰道直腸隔等均起源於體腔上皮,具有潛在的化生能力。在適當條件下(如大量雌激素作用下),可以化生為子宮內膜或與子宮內膜極為相似的組織。
4、基因學說:
有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很可能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的遺傳性疾病。
5、免疫學說:
異位子宮內碎片的種植或排斥可能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在恆河猴或人類患有異位膜症時,均證明有細胞免疫功能降低。
6、醫源性(直接移行):
指由醫務人員在做手術時,意外地將子宮內膜移植於切口處,而於日後在切口瘢痕內可產生子宮內膜異位症。
二、發病機制
1、分布: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布範圍甚廣,目前僅脾臟中尚未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這可能與脾臟比其他腹部臟器更具有免疫學功能優勢相關。
子宮直腸陷凹是盆腔最低位,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好發部位,因而結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並不少見。
2、病理學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變往往表現為紫藍色的淺表斑點,呈「火藥灼傷」樣。單個病灶直徑多不大於0.5cm,周圍常有纖維組織增生。
妊娠或激素治療時異位內膜可呈蛻膜樣變,病灶變得水腫,稍呈膠凍樣,類似惡性病變。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状
一、臨床表現: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病、多發病。凡遇到不育、痛經的病人均應想到該病。
1、月經異常:
約80%病人有月經異常,主要表現為痛經、經量過多或月經不規則。痛經呈繼發性,即在初潮若干年後出現痛經,逐年加重,經前一天最嚴重,經期過後疼痛完全消失。
也可有經量過多或月經不規則,可能與卵巢間質受到子宮內膜的侵犯破壞、卵巢周圍重度粘連不能排卵、卵巢激素分泌失調等有關。
2、性交痛:
經前較為明顯,多位於陰道深部。病人因此拒絕性生活、性冷淡,受孕機會減少。這可能與性交中觸動子宮頸使子宮移動,刺激充血的盆腔腹膜有關。
可有排便痛、腹部不適、腹瀉等腸道症状,病灶較大或侵入腸黏膜時可出現便秘、血便等症状。
多呈周期性,經前1天或經期加重,有時可出現周期性便血,不完全性腸梗阻。
二、相關檢查:
三、診斷:
結合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可得出診斷。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化驗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一、組織病理檢查:
鏡下檢查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組織切片中可見到:明顯的子宮內膜腺體、間質,病變周圍常有大量炎性細胞、疾病水腫改變及纖維結締組織。可見大量紅細胞、吞噬大量含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和含鐵血黃素。
二、血清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血清CA125升高,胎盤蛋白14濃度增高。胎盤蛋白14是由子宮內膜分泌的子宮內膜組織的抗體,其血清濃度有月經周期樣變化。
三、直腸陰道檢查:
宮骶韌帶或子宮直腸陷凹處有單個或數個大小不等的硬結在經期增大,壓痛更明顯。
病變累及膀胱時,子宮-膀胱陷凹處可觸及硬結。
病變累及卵巢時,子宮一側或雙側可觸及壁厚的囊性包塊,與子宮粘連固定,有觸痛。
四、鋇劑灌腸檢查:
在月經中期及月經第2天各作1次鋇灌腸檢查觀察腸道狹窄部位病變變化,有助於診斷。
鋇劑灌腸時可發現:直腸和(或)結腸有較長的充盈缺損、狹窄,狹窄部邊緣清晰且黏膜完整;腸道僅有輕度炎症表現,狹窄部固定,有觸痛,稍不規則,但不像腫瘤那樣僵硬或破潰。
五、B超檢查:
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中,B超檢查僅限於探測卵巢的增高腺肌瘤,對種植病灶檢查的敏感性很低(約為11%)。
六、腹腔鏡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在腹腔鏡下形態多種多樣,色澤不一,可呈墨藍、黃、白、紅、無色透明等多種顏色。
對子宮直腸陷凹或直腸陰道隔腫塊可經陰道作細針穿刺吸引,抽吸物做細胞學檢查。
如見到成團的子宮內膜細胞、陳舊的紅細胞、含鐵血黃素等有助於診斷。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鑒別診斷
臨床上需與以下病症相鑒別:
一、結直腸腫瘤:
1、簡介:
2、臨床表現:
患者臨床常表現為貧血、消瘦、大便次數增多,變形,並有粘液血便。有時出現腹部腫塊和腸梗阻症状。好發部位以直腸為主,乙狀結腸為次,其他部位較少。
3、鑒別要點:
①好發年齡偏大;
②很少有不育及月經異常史;
③病程較短;
⑤症状程度與經期無密切關係;
⑥鋇劑灌腸發現充盈缺損範圍較小,邊緣不規則但清晰,黏膜破潰。
二、結直腸炎性病變:
1、簡介:
直腸炎輕者僅粘膜發炎,重者炎症累及粘膜下層、肌層,甚至直腸周圍組織;有時只是一部分直腸粘膜受累,有時直腸粘膜全部發炎,也可累及結腸部分粘膜都有炎症。
2、臨床表現:
患者主訴直腸出血或直腸排出粘液,由淋病,單純皰疹或巨細胞病毒引起的直腸炎可伴有強烈的肛門直腸疼痛。便秘與腹瀉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絲,大便時肛門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表皮脫落,有時成裂口發癢,下腹部脹滿不適,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全身不適。
3、鑒別要點:
①常有發熱、體重減輕的病史;
②白細胞計數增高;
③大便常規檢查及細菌培養檢查有異常;
④鋇劑灌腸檢查見較長的充盈缺損,邊緣不整齊,黏膜變形,與正常部分分界不明確。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併發症
可並發以下病症:
一、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常伴有不孕。根據天津、上海兩地報導,原發性不孕佔41.5~43.3%,繼發性不孕佔46.6~47.3%。
盆腔內膜異位症常可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撿拾或導致管腔堵塞。或因卵泡發育不好或排卵障礙等因素引起。
當內異症病變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層時,會同時出現經期尿急、尿頻等症状。若病變侵犯膀胱粘膜(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症)則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三、周期性直腸刺激症状:
直腸、肛門、外陰部墜脹、墜痛、里急後重感和大便次數增多。當病變逐漸加重時,症状日趨明顯,而經後症状消失。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預防:
1、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3、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4、對可能導致經血倒流的各種婦科情況,如重度子宮後傾、生殖道下段閉鎖或狹窄,採取適當措施加以糾正。
5、儘可能防止醫源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避免在月經即將來潮前做輸卵管通氣檢查術,以及對子宮後傾者做徒手複位術,以防止子宮內膜碎屑經輸卵管被推送到盆腔。
6、儘可能不採用剖宮取胎術作為終止中期妊娠的方法,而代之以藥物引產。
7、盡量不以人工流產作為節育措施,而採用安放宮內節育器或服用避孕藥等方法。
8、做剖宮產術時宜用紗布保護腹壁切口,防止子宮內膜碎屑植入腹壁組織,在縫合腹膜後,用生理鹽水洗淨腹壁傷口,再分層縫合。
二、治療前:
應該對該病症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了解等。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產生主要是血瘀所致,故在治療上始終不離活血化瘀。
針對瘀血這一實質,以活血祛瘀為主,再根據寒熱虛實分別施以疏肝理氣,溫經散寒,益氣補腎,清熱消症等法。並在治療時結合月經周期不同時期及不同體質分別論治,因勢利導,扶正祛邪。並可配合針灸,中藥外敷及灌腸等方法,以提高臨床療效。
一、中成藥:
1、婦女痛經丸:
(1)作用:
(2)適用人群:
(3)用法:
每次粒,日2次,口服。
2、少腹逐瘀丸:
(1)作用:
具有活血祛瘀,溫經止痛之功效。
(2)適用人群:
主治痛經,適用於寒凝血瘀型痛經。
(3)用法:
每次丸,日2次,口服。
3、調經益母片:
(1)作用:
具有清熱散瘀之功效。
(2)適用人群:
主治痛經,適用於瘀熱型痛經。
(3)用法:
每次~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二、驗方:
1、異位粉:
(1)用法:
地龍、土蟲、蟄蟲、蜈蚣、水蛭備等份,研粉末,裝瓶備用或裝入膠囊備用,每次~3g,日2~3次。
(2)適用人群:
適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配合口服藥治療。
2、活血化瘀方:
(1)用法:
三棱15g,莪術15g,生蒲黃12g,五靈脂12g,桃仁9g,水煎服,1 日1劑。
(2)適用人群:
適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痛經,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
(1)用法:
醋制生大黃,醋制炙鱉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g,每日2次,飯前開水送服,月經期不停藥,連服3個月為1療程。
(2)適用人群:適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實證者。
1、體針:
取穴關元、中極、合谷、三陰交,每日1次,連續7次,每次留針20分鐘,經前或經期治療。
2、耳穴壓籽:
取穴子宮、內分泌、肝,用磁粒或王不留行敷貼穴位,每日多次按壓刺激,用於治療痛經。
起於神闕,逐次按摩氣海、關元、天樞、四滿、歸來、子宮、氣沖穴,每穴按摩1分鐘,從經前7天開始,至經後3天止,適用於痛經為主者。
附: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氣滯血瘀
(1)主證: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行不暢有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或不孕,經前乳房脹痛,兩脅脹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2)治法:
疏肝理氣,活血祛瘀。
(3)方藥:
膈下逐瘀湯。當歸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紅花15g,枳殼15g,元胡15g靈脂15g,丹皮10g,烏藥15g,香附15g,炙甘草10g。若氣滯為主,脹甚於痛者加川楝子15g;血瘀為主,痛甚於脹,加用蒲黃15g,重用五靈脂20g;疼痛劇烈加全蠍3條,三棱15g,莪術15g;有症瘕加血竭15g,穿山甲15g,皂角刺20g,三棱15g,莪術15g;月經量多加蒲黃15g,茜草159,三七面10g(沖服)。
2、寒凝血瘀
(1)主證: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塊下痛減,形寒畏冷,面色蒼白,痛甚則嘔惡,或不孕,舌暗,苔白,脈弦緊。
(2)治法:
溫經散寒,活血祛瘀。
(3)方藥:
少腹逐瘀湯。小茴香15g,乾薑15g,元胡15g,靈脂15g,沒藥15g,川芎10g,當歸20g,蒲黃15g,官桂15g,赤芍15g。若腹痛甚劇,肢冷汗出者加川椒15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陽虛內寒者加人蔘15g,熟附子15g,仙靈脾20g;濕邪較重,兼有胸悶腹脹,舌苔白膩者加蒼朮15g,橘皮10g,澤蘭15g,茯苓20g。
3、氣虛血瘀
(1)主證:
經期或經後腹痛,喜按喜溫,肛門墜脹,大便不實,神疲乏力,面色不華,月經量或多或少,色談暗質稀,有塊,舌體胖,舌質淡紫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2)治法:
(3)方藥:
補陽還五湯。黃芪3Og,當歸2Og,赤芍15g,地龍20g,川芎1Og,桃仁15g,紅花15g。汗出畏冷者加掛技15g,白芍15g;腹痛劇烈者加艾葉15g,小茴香15g,乳香15g,沒藥15g;噁心嘔吐加吳茱萸15g,乾薑10g,姜半夏10g;便溏者加肉豆蔻15g,葫蘆巴15g,補骨脂20g。
4、熱郁血瘀
(1)主證:
經前或經期發熱,腹痛拒按,甚則經期高熱,直至經淨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月經色暗紅,質稠,有塊,周期提前或經期延長,量多,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乾結,性交疼痛,舌質紅,或邊尖有瘀點,瘀斑,苔黃,脈弦數。
(2)治法:
清熱和營,活血祛瘀。
(3)方藥:
血府逐瘀湯加味。桃仁15g,紅花15g,當歸20g,生地30g,赤芍20g,川芎10g,柴胡10g,枳殼10g,牛膝10g,甘草10g,桔梗10g,丹參20g,丹皮15g。經行發熱者加黃芩15g,青蒿15g;大便乾結加大黃15g,枳實10g;腹痛者加魚腥草20g,地鱉蟲15g,五靈脂15g;口苦咽干,煩躁易怒者加梔子15g,黃芩15g。
5、腎虛血瘀
(1)主證:
經期或經後腹痛,腰部酸脹,月經量或多或少或有血塊,不孕,頭暈目眩,大便不實,小便頻數,舌質淡暗或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而澀。
(2)治法:
益腎調經,活血祛瘀。
(3)方藥:
歸腎丸合桃紅四物湯。熟地20g,山藥20g,山茱萸15g,茯苓20g,當歸20g,枸杞子20g,杜仲15g,菟絲子25g,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0g,白芍20g。腰背酸痛甚者加仙靈脾20g,寄生15g,狗脊15g;大便不實加補骨脂20g,赤石脂20g。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西醫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應考慮病人年齡、病變部位和範圍、症状輕重、對生育要求、有無併發症等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法。
結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是整個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藥物治療:
1、目的:
緩解症状,促進生育功能。
2、適用人群:
年輕有生育要求的輕度病人、已有子女的中重度病人、輸尿管、膀胱、腸道等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估計手術困難者。也可用於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和手術後複發的治療。
適用於輕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明顯或不孕病人,也可用於保守手術前藥物準備。
Gn-RHa對垂體有雙相作用:短期應用時刺激垂體細胞合成,貯存並釋放促性腺激素;長期應用後Gn-RH受體數量明顯減少,促性腺激素分泌量減少,引起卵巢的雄激素下降,形成藥物絕經。
(2)假孕療法:
①孕激素:
長期應用孕激素模擬孕期內分泌變化,使異位內膜出現蛻膜樣變、局限性壞死和腺體萎縮消退。
一方面通過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使LH、FSH下降,抑制卵巢功能,導致血雌激素、孕酮水平降低;
另一方面直接抑制子宮內膜及異位病灶,導致閉經及異位病灶細胞的失活退化。
(3)高效孕酮類藥物:
對痛經明顯而病變較輕的無生育要求者或未婚女性適用。
(4)雄激素:
是非類固醇的抗雌激素複合物,通過進入靶細胞並與雌激素競爭性地結合細胞核內的雌激素受體蛋白,從而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二、手術治療
是目前國外最流行的治療方法。用C02雷射燒灼病灶,分離粘連,切割內膜囊腫。
2、剖腹手術:
結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治療目前仍存在著爭議。傳統治療是僅切除卵巢,大多數外科醫師因怕術後併發症,僅在出現腸梗阻症状時方行腸切除術。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護理
預後:
異位子宮內膜和正常子宮內膜的結構和功能基本相同,兩者發生惡變的可能性理應一致,但異位內膜一般預後良好,很少發生惡變。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吃什麼好?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
大米桂心粥:大米60克加水600毫升煮粥,半熟時入桂心末5克煮至粥熟食。月經前2日開始,1劑/日,連服1周。 主治寒濕凝滯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症見經行腹痛,得溫痛減,面色青白或紫暗。
丹參飲:丹參3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後用微火煎30分鐘取汁,入紅糖30克代茶飲。於經前3日開始,連服10日。 主治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烏雞湯:黃芪100克切段入雄烏骨雞(1~1.5千克)之雞腹,加水沒過雞面,煮沸後文火炖爛熟,調味食。經前3日開始服,5日服完,隔夜加熱。 主治氣血虛弱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雙耳飲:銀耳、黑木耳各15克泡發後,加水煮軟爛,入紅糖調服。1次/日,連服1個月。 主治瘀血阻滯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木耳湯:黑木耳15克、紅糖適量共加水500毫升煮爛食。分2次服,1劑/日。 主治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陽起石牛腎粥:陽起石30克用紗布包裹,加水1.5升煎1小時,取澄清煎液,入牛腎1個、大米50克、適量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後入油鹽及調料食。1次/日。 主治陽虛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雞蛋川芎酒飲:雞蛋2個,川芎9克加水600毫升同煎,蛋熟後去殼略煮,酌加黃酒,食蛋飲湯。月經前3日開始服,1劑/日,連服5日/療程。 主治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症見經行腹痛,脹滿不適。
荔枝核飲:荔枝核、首香各30克炒黑,研細末。服3克/次,溫酒送下。經前3日開始服,2次/日,服至經淨。 主治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益母草煮雞蛋:益母草45克,延胡索15克,雞蛋2個,加水800毫升同煮,蛋熟後去殼略煮,去藥渣,吃蛋飲湯。月經前2日開始服,1次/日,連服5日。 主治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黑豆紅花飲:黑豆、紅糖各30克及紅花6克同入鍋,加水2升,煮沸10分鐘後取汁。10~20毫升欣,代茶飲。 主治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粳米薤白粥:粳米60克、薤白10克加水1升煮粥。每晨服1次,經前開始,連服1周。 主治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症見經行腹痛,脹滿不適。
鯽魚湯:血竭、乳香各10克裝入鯽魚1尾(約250克)之魚腹,加水500毫升煮湯,服湯食肉。1次/日,連服3~5日。 主治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桃仁粥:桃仁15克揭爛,加水浸泡,研汁去渣,與粳米50克同入沙鍋,加水500毫升,文火煮成稀粥,調紅糖適量食。隔日1劑,早、晚各服1次。 主治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吃那些對身體好?
(1)多食用補虛益氣食品。可以助氣行血,能有緩解疼痛之效。子宮內膜異位症氣血虛少者尤為適宜。
(2)乾果不忌,可隨時食用。養生行血,核桃溫陽,大棗、桂圓益氣養血,更為適用。
(3)家禽家畜、蛋乳、魚鮮一般均可食用,氣血虛少者用以益氣養血效果較好。
(4)穀類、豆類、薯類作為主食,均可食用,無需避免。
(5)蔥白除風散寒,疏通肝經,食之有益。木耳有和血之功,亦可多食。
(6)子宮內膜異位症食療中,酒類溫陽通脈,行氣散寒可適當飲用,發揮散瘀緩痛之功。芥茉、茴香、花椒、胡椒之類,性亦溫通。玫瑰花理氣解憂,和血散瘀,用以調味均好。紅糖煮生薑,以紅糖之甘,益氣緩中,散寒活血,加生薑之溫,助其通瘀之力,每日飲用,頗有裨益。
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酸澀收斂之品,易導致瘀氣滯血,應予避免。辛溫發散,利於行通,可食:但不宜過多,因辛辣刺激過甚,疼痛亦會加重。
2、子宮內膜異位症食療在蔬菜之中,油菜、薺菜、莧菜、海帶、黃瓜、絲瓜、冬瓜、茄子、韭白、竹筍、蓮藕均屬涼性,在月經前後少食為好,尤不可生食。
參看
關於「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