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耳穴(ear points),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耳廓,從全息現象來認識是一個倒置的胎兒,所以耳穴的分布與胎兒的結構相似。一般來說,與頭面部相應的耳穴位於耳垂,與上肢相應的耳穴位於耳舟,與軀幹、下肢相應的耳穴位於對耳輪及其上下腳,與內臟相應的耳穴多位於耳甲艇耳甲腔

目錄

名稱與部位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加強了耳穴的研究與應用,耳穴治療的適應症不斷擴大,已由幾十種發展到100多種,耳針麻醉在中國針刺麻醉領域中佔有相當比重。1982年中國成立了耳針協作組,1987年成立了全國耳穴研究會。1992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耳穴名稱與部位」。按GB/T13734-92國家標準,耳穴為91個。

耳針療法

毫針法:以直徑032毫米、長度13毫米毫針,直刺(也可根據耳穴部位的特點和病情需要進行斜刺或橫刺)相應耳穴,深度以4~8毫米有感覺即可。進針前須先行常規消毒,術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針,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進針。進針後,小幅度捻轉或提插,並留針,留針時間根據需要決定(見毫針)。最後出針,並壓迫片刻,以免出血。②皮內針法:先將耳穴部皮膚常規消毒,然後將撳針埋於耳穴處,再在埋針處貼一小塊膠布(見皮內針)。③三棱針法(見三棱針)。④皮膚針法(見皮膚針)。⑤艾條溫和灸法(見艾條灸)。⑥敷貼法:一般用中藥王不留行子敷貼,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綠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鐵粉製成的圓珠)的。先行常規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鉗將粘有上述圓形顆粒物的膠布對準所選耳穴貼壓,並用手指輕壓耳穴1~2分鐘。一般留壓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輕壓敷貼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鐘左右。此外,還有在耳穴上進行按摩、電針、磁療、藥物注射雷射照射等方法。

注意事項

除必須注意有關治療的各事項外,主要須防止耳廓感染暈針。①針具、藥子、磁珠等器具必須嚴格消毒,耳穴局部皮膚常規消毒。②出針時,在局部塗以2.5%碘酒。如有出血,可先壓迫止血,再擦碘酒。③夏季敷貼藥子、磁珠時,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④換貼藥子時,休息一天為宜,將耳部膠布膏痕迹擦淨,以免皮膚感染。⑤用皮內針、三棱針、皮膚針等刺激耳穴後,盡量不要淋洗耳廓局部。⑥如治療後耳穴局部紅腫、破損,或伴有少量滲出,則為耳廓皮膚感染。嚴重時可出現局部化膿、紅腫熱痛,伴惡寒發熱、血白細胞增加,為耳廓軟骨膜炎,需進行及時處理。皮膚感染可照射氦—氖雷射;或用清熱解毒中藥內服、外洗。耳廓軟骨膜炎可用艾條灸大椎曲池或耳穴局部;積膿者應配合排膿方法;炎症顯著者可用抗生素或清熱解毒中藥。

適應範圍

①各種疼痛性病症,如軟組織損傷、手術後疼痛、頭痛面痛脅痛蛇丹腰腿痛關節痛。②各種內臟病症,如眩暈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哮喘泄瀉便秘、癭、消渴肥胖小兒遺尿。③各種熱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瘧疾痢疾等。④皮膚病五官病,如風疹濕疹目赤腫痛牙痛口瘡耳內流膿乳蛾喉痹等。此外,還可用於戒煙、戒酒、戒毒和催產、催乳等。其中有許多病症可單獨用本療法,有的則宜配合其他療法進行治療。耳針療法還可用於外科手術麻醉(見針刺麻醉)。

禁忌症

外耳濕疹潰瘍凍瘡潰破等情況不宜用。②嚴重器質性疾病,如高度貧血心臟病等不宜用。③婦女懷孕期間須慎用,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當禁用。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關於「耳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