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骨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顱骨骨折多發生於顱底部,1/3的顱底骨折侵入顳骨岩部。依其骨折線分為縱行駛骨折、橫行骨折及岩尖骨折三類。

診斷:故凡頭顱外傷後有聽力損失、鼓膜破裂鼓室積血、或有眩暈、或有面癱者皆為中耳內耳受損所致,即可診斷顳骨骨折,X線攝片可顯示骨折線。橫行骨折較易顯示,X線未發現骨折時,仍不能排除顳骨骨折。

治療:首先應保持呼吸道通暢、止血、防止休克,觀察腦組織損傷症状和生命體征變化等,及時處理,預防繼發感染。局部治療應在無菌條件下,清除外耳道的積血及污物等。鼓膜損傷時,保持外耳道清潔乾燥,忌滴藥或沖洗,以防中耳感染。如有腦脊液耳漏,應保持外耳道無菌,不可填塞外耳道,全身應用足量廣譜抗生素,多數可自愈。長期不愈的腦脊液耳漏,於病情好轉後行腦膜修補術。  

目錄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顳骨骨折是頭顱外傷的一部分,常由車禍、撞擊額枕部、墮落等所致。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顱內或胸、腹部等組織和器官損傷。顳骨岩部、鱗部乳突部中以掩部骨折最多見,由於岩部與鱗部連接處固執較薄弱,以致骨折累及中耳的機會較內耳為多。  

症状體征

骨折類型及臨床表現 通常以骨折線與岩部長軸的關係,將顳骨骨折分為3種類型:

1、縱行骨折最多見,佔70%—80%,骨折線常起自顳骨鱗部,通過外耳道後上壁、中耳頂部,沿頸動脈管,至顱中窩底的棘空或破裂空附近,因骨折線多於骨迷路前方或外側穿過,故極少傷及內耳,外耳道皮膚及鼓膜常被撕裂,中耳結構受損。常有耳出血、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約20%發生面癱,多可逐漸恢復,或可累及顳頜關節,約有20%的縱行骨折可兩側同時發生。

2、橫行骨折較少見。約佔20%,多由頭顱壓縮性損傷引起。骨折線常起自顱後窩枕骨大孔,橫過岩錐到顱中窩,有的經過舌下神經孔及岩部的管孔(如頸靜脈孔)、個別的可經內耳道迷路破裂孔棘孔附近,因而骨折線可通過內耳道或骨迷路,還可將鼓室內壁,前庭窗蝸窗著列,故常有耳蝸前庭面神經受孫症状。如干音性聾、眩暈、自性眼震、面癱其血鼓室等,面癱的發生率約佔50%,且不易恢復。

3、混合型骨折更少見,常由於顱骨多發性骨折,以致顳骨同時發生縱行與橫行骨折線,即造成鼓室、迷路骨折,出現中耳與內耳症状。 上述各型顳骨骨折可同時伴有腦膜損傷,發生腦脊液耳漏,從外耳道流出含糖的清水樣液,初期或可混有血液,骨折後第1—2日內危險性較大,持續昏迷危險性更大。  

疾病病因

常由車禍、撞擊額枕部、墮落等所致。  

病理生理

常由車禍、撞擊額枕部、墮落等所致。  

診斷檢查

病情許可時,可行顱底營影像學檢查。 預後 縱行骨折引起的傳導性聾多可經鼓室車形術或窗膜修補術等得到恢復。橫向骨折導致的感音性聾常難改善,前庭功能喪失者可以逐漸代償。頭顱外傷癒合或,骨折縫隙仍可存在,日後中耳感染時,有引起腦膜炎的可能,橫行骨折較縱行骨折的預後要吃,兒童患者的預後較成人為佳。  

治療方案

1、顳骨骨折長發生於顱腦外傷,處理時受應注意危機病人生命的主要問題。如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應行氣管切開術,以改善顱內缺氧狀態,控制出血、及時補液體或輸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維持循環系統的正常功能,如出現顱內壓增高病徵或外耳道出血不止,應考慮腦膜中動脈乙狀竇大血管破裂之可能,應請腦外科會診,共同搶救病人。

2、及時應用抗生素等藥物,嚴防顱內耳部感染,注意耳部消毒。如病人全身情況許可,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清除外耳道積血或污物。如有腦脊液耳漏,不可作外耳道填塞,僅於外耳道口放置消毒棉球,多數耳漏均可自行停止,如超過2-3周仍未停止者,在病情允許時,可經耳部徑路採用顳肌筋膜覆蓋影腦膜缺損處,以控制腦脊液漏

3、傷情未全面了解者,待全身情況穩定或好轉後,應作顱底X線拍片及CT掃描、神經檢查和耳科檢查,如後遺鼓膜穿孔、聽骨斷離,傳導性聾或面神經麻痹等症征及可於後期行鼓室成形術面神經手術

參看

關於「顳骨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