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黴菌,主要有總狀毛霉、傘狀梨頭霉、分支梨頭霉、少根根霉及米根霉等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毛黴菌病以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血栓為特徵。又名藻菌病(phycomycosis)。臨床上可分為肺型、腦型、胃腸型及皮膚型。

目錄

毛霉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主要是由毛霉菌、總狀毛霉、分支梨頭霉、少根根霉及米根霉等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血栓

(二)發病機制

毛黴菌屬為常見的污染菌之一,系條件致病菌。本菌多寄生於土壤、肥料及水果上。孢子可由呼吸進入人的肺和鼻竇引起發病,亦可吞入引起胃腸道感染

本病的肺型和腦型常繼發於嚴重的糖尿病(如糖尿病酸中毒)、惡性淋巴瘤酒精中毒肝臟病或嚴重貧血患者,亦可由長期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所致。

毛霉病的症状

1.肺型 症状類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或大葉性肺炎,亦可發生上呼吸道潰瘍,可出現發熱咳嗽咯血呼吸困難胸痛胸部X線及常規細菌學檢查無診斷意義,常規培養陽性率極低。確定性診斷有賴於痰和肺活檢組織中找到特徵性的菌絲。後者可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經皮肺活組織檢查完成。如患者伴發糖尿病常於2~10天內死亡。

2.腦型 主要表現為面部疼痛頭痛、發熱、嗜睡。可出現三聯症:不能控制的糖尿病;眼部症状,如眶部腫脹疼痛眼瞼下垂瞳孔固定視力喪失;腦膜炎,呈半昏迷昏迷狀態。Yohai提出影響本病預後的6個因素,即延遲診斷和治療、輕偏癱半身不遂、雙側鼻竇受累、白血病腎功能不全以及應用desferrioxamine治療。本型死亡率高達80%~90%。

3.胃腸型 本型被認為是因攝入污染了真菌孢子的食物所致。原發以嬰幼兒、兒童多見,營養不良早產臍炎、使用污染的面罩、鼻胃管餵養等是可能的致病因素。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併毛霉感染,近年來亦逐漸增多。可有腹瀉、胃腸出血腹膜炎的症状,嚴重時可引起胃腸壞死穿孔

4.皮膚型 是毛霉病中最輕的一種類型。常見於兒童及少年,往往先有皮膚破傷史,毛霉孢子植入隨即引起臨床感染。皮膚毛霉病可分為兩型,即淺表型壞疽型。淺表型主要表現為皮下結節,多數結節可相互融合成斑塊,邊緣清楚。結節開始一般不紅,質硬,壓之無凹陷,與皮下組織不粘連,缺乏自覺症。組織病理表現為真皮網狀層肉芽腫性炎症,其中有寬而無隔的透明菌絲,少見侵入血管。壞疽型皮膚毛霉病是一種進展快速的感染,結節與皮下組織粘連,色澤加深,可破潰,形成多數化膿性潰瘍,疼痛明顯,可伴發甲溝炎。亦可向皮下脂肪及肌肉組織或臟器蔓延,或通過血行擴散。

5.播散型 上述4種毛霉病均可能發展為播散性感染,可廣泛播散至腦、肺、胃腸道、心、腎及其他器官。臨床上長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出現持續發熱,並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神經等症状時應考慮播散型毛霉病的可能。本病多為血行播散,播散最常見的部位是肺部。

確定性診斷有賴於痰和肺活檢組織中找到特徵性的菌絲。後者可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經皮肺活組織檢查完成。

毛霉病的診斷

毛霉病的檢查化驗

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標本來自上鼻甲刮片、鼻竇吸出物、肺泡沖洗液、痰液及活檢標本等。多次檢查均為同一型毛霉菌,有診斷價值。直接鏡檢典型菌絲可分支,呈直角,孢囊梗直接由菌絲長出。

毛霉病可侵犯全身各臟器,多以動脈栓塞、組織缺血梗死及缺血為主要病變。於受侵血管壁或梗死組織處活檢,用嗜銀染色法可見粗短不一,少數分隔,分支成直角的菌絲。組織病理表現為真皮網狀層肉芽腫性炎症,其中有寬而無隔的透明菌絲,少見侵入血管。

毛霉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胃腸壞死穿孔皮膚型還可伴發甲溝炎

毛霉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一級預防

(1)用過濾空氣或層流空氣隔離易感病人,防止醫院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嚴格掌握免疫抑制劑細胞毒藥物、抗癌劑等的應用,皆有一定預防作用。

(3)加強食品管理,嚴防真菌污染。

2.二級預防 由於本病非常急且嚴重,早期診斷極為重要。由於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檢到,且難以鑒別,故早期診斷主要靠臨床證據:即發病急,病情兇惡。發病部位第一是鼻腦,繼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膚。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腸感染營養不良,如小兒蛋白質缺乏症等,再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包括真菌培養)和病理檢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達到迅速診斷。一旦確診,應立即使用兩性黴素B,隔日靜注1.2mg/kg。如有糖尿病應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創術。也有主張聯合療法,除兩性黴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3.三級預防 及時使用兩性黴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從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壞死組織作外科清創術,均可改善本病的預後。

毛霉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一旦確診,應及時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常用藥物為碘化鉀兩性黴素B(每天1mg/kg靜脈滴注,為減少腎臟合併症,一般總量不應超過3~4g)、氟胞嘧啶(其與兩性黴素B有協同治療作用)、氟康唑(200~400mg/d,口服或靜滴)、脂質體兩性黴素B等,但效果不能肯定。必要時可考慮切除患部。

(二)預後

肺型如患者伴發糖尿病常於2~10天內死亡。腦型延遲診斷和治療、輕偏癱半身不遂、雙側鼻竇受累、白血病腎功能不全以及應用desferrioxamine治療。本型死亡率高達80%~90%。

參看

關於「毛霉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