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八味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集驗背疽方》:加減八味丸

【處方】 熟乾地黃(揀好者買,制度過,焙,銼)60克 真山藥(銼細,微炒)山茱萸去核取肉,焙乾)各30克 肉桂(削去粗皮,銼,不見火,用30克別研,取淨細末)15克 澤瀉(水洗,銼作塊,用無灰酒濕潤,瓦器上蒸五次,銼,焙)牡丹皮(去心、枝梗,銼,炒)白茯苓(去黑皮,銼,焙)各24克 北真五味子(揀去枝梗,慢火炒至透,別研過篩)45克

【製法】 上藥研末過篩,取細末,煉蜜候冷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消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時用無灰酒或鹽湯任下。

【備註】 原書中說:癰疽預服此方,可"不生渴疾";"未發疽人,或先有渴症,合服此藥,渴疾既安,疽亦不作"。

【摘錄】 《集驗背疽方》

壽世保元》卷九:加減八味丸

【處方】 懷生地黃250克(好酒拌,砂鍋內蒸半日,搗膏)山藥30克 石棗120克(淨肉,酒蒸,搗膏)桂心(去皮)澤瀉(切片,蒸,焙乾)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各15克 遼五味子75克

【製法】 上藥為末,入棗膏,加煉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生腎水降心火。治癰疽瘡瘍痊後及將痊,腎水枯竭,不能上潤,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濟,心中煩躁口乾渴甚,小便頻數;或白濁陽痿,飲食不多,肌膚漸削;或腿腫腳先瘦,口舌生瘡不絕。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摘錄】 《壽世保元》卷九

外科正宗》:加減八味丸

【處方】 茯苓120克,山藥120克,丹皮120克,澤瀉(蒸)90克,五味子(炒)90克,肉桂18克,熟地(搗膏酒煮)240克,山萸肉150克。

【功效與作用】 益肝腎,補氣血,通經絡。主肝腎陰虛

【用法用量】 煉密為丸,每服6克,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 《外科正宗》

《會約》卷十一:加減八味丸

【處方】 熟地8兩,棗皮4兩,淮山藥4兩,茯苓3兩(或不用),附子4兩,肉桂3兩,補骨脂(鹽炒)3兩,杜仲(鹽炒)3兩,蓮芯3兩(少則用蓮須),牡蠣(煅,醋淬,如是者3次。淨粉)3兩,巴戟(去心,酒浸)4兩,金櫻子(去刺,半生者佳)3兩。

【製法】 煉蜜為丸。

【功效與作用】 命門火衰,腎無關鍵,其淋如膏,不痛不澀,日夜頻流,卻不自知,兩尺脈虛而澀。

【用法用量】 口服。

或加菟絲子(酒蒸)4兩。

【摘錄】 《會約》卷十一

醫略六書》卷二十六:加減八味丸

【處方】 熟地5兩,附子3兩(炮),肉桂3兩(去皮),萸肉3兩,澤瀉1兩半,當歸3兩,吳茱1兩半(醋泡,炒),陽起石3兩(煅),乾薑1兩半(炒)。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效與作用】 陰內冰冷。不孕,脈細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川椒湯送下。

【各家論述】 熟地補先天之血,附子補真陽之火,萸肉澀精秘氣,肉桂暖血溫經,當歸養血脈以榮經脈,澤瀉瀉濁陰以清子宮,吳茱溫肝逐冷,乾薑暖胃祛寒,陽起石以壯陽子臟也。白蜜丸之,椒湯下之,使火壯陽回則寒冷消散而子宮溫暖,何有陰冷之痾,以致不孕之愆哉!

【摘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仙拈集》卷四:加減八味丸

【處方】 茯苓4兩,山藥4兩,山萸3兩,丹皮3兩,澤瀉3兩,五味3兩,麥冬3兩,肉桂6錢,熟地8兩。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癰疽已潰未潰,口乾作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淡鹽湯送下。

【摘錄】 《仙拈集》卷四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加減八味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