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急性鼻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鼻部疾病 >> 急性鼻炎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繼發細菌感染所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症,以冬、春、秋季多見。發病的病因主要是受涼,過度勞累,飲酒過度,慢性疾病使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常見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感冒病毒和腺病毒等;常見的細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等。

【診斷】

一、現代醫學

1.早期症状:一般在病原菌感染後1~3天,出現鼻腔乾燥,全身乏力噴嚏多,畏寒,低熱。3~5天後鼻阻,水樣分泌物增多,頭痛,四肢酸軟。後期有頭痛,鼻阻加重,嗅覺減退,分泌物由稀薄變為膿性。炎症可延及咽部、喉部。若無併發症,一般7~10天可自愈。

2.鼻腔粘膜充血水腫下鼻甲大,鮮紅色;後期為暗紅色,鼻道內有膿涕,咽部粘膜亦有充血。

3.若感染嚴重,治療不及時,可並發咽喉炎急性鼻竇炎,小兒可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化膿性或非化膿性中耳炎

4.急性鼻炎應和變態反應性鼻炎、急性鼻竇炎及流感麻疹百日咳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状相鑒別。

二、中醫學

急性鼻炎屬中醫傷風鼻塞」範疇。

1.病因病機:本病因氣候多變而多發,寒熱不調,或生活起居失慎,過度疲勞,致使正氣虛弱,肺衛不固,風邪乘虛侵襲而致病。肺開竅於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鬆,衛氣不固風寒邪毒乘機外襲,皮毛受邪,內犯於肺,肺為寒邪所遏,清肅失常,邪毒上聚鼻竅。又肺司呼吸,如肺衛不固,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風熱上侵,首先犯肺;或風寒之邪郁久化熱犯肺,以致肺失清肅,治節失常,肺氣不宣,邪毒停聚鼻竅。

2.辨證依據:鼻塞,流涕惡風發熱,鼻內肌膜淡紅或鮮紅而腫,起病較急,病程較短。

3.臨床分型

(1)風寒型:鼻粘膜脹腫淡紅,鼻塞較重,噴嚏頻作,涕多清稀,語音悶重,頭痛惡寒發熱口淡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

(2)風熱型:鼻內肌膜紅腫,鼻塞時輕時重,鼻癢氣熱,噴嚏,流涕黃稠,發熱惡風,頭痛咽痛咳嗽咯痰不爽口渴喜飲,舌質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療】

一、現代醫學

1.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預防措施,避免相互傳染。

2.注意休息,多飲水,進易消化食物。

3.1%麻黃素點鼻,增進通氣引流和減少分泌物。

4.解熱鎮痛等藥物應用:服APC、感冒通感冒清康泰克;亦可使用抗過敏劑撲爾敏息斯敏減輕症状。繼發細菌感染時,適當使用廣譜抗生素

二、中醫學

1.治療原則:通竅疏風

2.治療方法

(1)風寒型:①外治:a.用鵝不食草650g,辛夷花150g,煎水2次後將藥液混和,濃縮成1500ml,加鹽酸麻黃素粉3.75g,葡萄糖粉15g,過濾消毒後滴鼻,每次~2滴,每日4次。B.用蔥白取汁過濾,用生理鹽水配成40%溶液滴鼻,用法同上。c.用辛夷花適量研末,每用少許吹鼻中。②內治:用麻黃10g,防風10g,羌活10g,藁本10g,白芷10g,細辛3g,蒼耳子10g,川芎10g,葛根10g,升麻10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③針灸治療:鼻塞針迎香印堂穴。頭痛針合谷、太陽、風池等穴。強刺激留針10~15分鐘。

(2)風熱型:①外治:用柴胡注射液滴鼻,每次~2滴,每日3次。②內治:金銀花15g,桑葉10g,菊花15g,蔓荊子6g,薄荷10g,牛蒡子10g,桔梗10g,黃芩10g,蒼耳子10g,白芷10g,梔子10g,蘆根15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

參看

32 鼻癤 | 慢性鼻炎 32
關於「耳鼻喉科/急性鼻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