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鼻息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鼻部疾病 >> 鼻息肉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鼻息肉為一常見病,成人多見。此病病因未明,多數學者認為是鼻腔、鼻竇粘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可能與鼻腔、鼻竇慢性炎症刺激有關。病理可分為水腫型、纖維型和混合型。

【診斷】

一、現代醫學

1.進行性鼻塞可發生於一側或雙側鼻腔,嗅覺減退,伴有鼻竇炎者,常有頭脹痛,流涕症状。伴有變態反應性鼻炎者,常有陣發性噴嚏鼻癢,流涕等症状。鼻息肉可單發或多發,前者多來自鼻腔、上頜竇,後者多來自篩竇。雙側性鼻息肉生長過大時,可形成「蛙鼻」。鼻息肉有時向後發展懸於鼻後孔者,稱鼻後孔息肉

2.鼻腔內可見單個或多個的灰白或淡紅色、表面光滑且半透明腫物,如同新鮮荔枝肉狀。有時帶蒂,質軟,不易出血

3.單側纖維型及混合型鼻息肉,或伴有感染偽膜形成者,應注意與鼻腔腫瘤鑒別。必要時活組織檢查。嬰幼兒發生的一側性鼻頂部息肉,應特別注意與鼻內腦膜腦膨出相鑒別。

二、中醫學

鼻息肉又名「鼻痔」。本病多因肺經濕熱,壅結鼻竅所致。多由素嗜炙煿厚味,致使濕熱內生,上蒸於肺胃,結滯鼻竅。或因鼻竅長期受濕熱邪毒侵襲,致肺經蘊熱,失於宣暢,濕熱邪濁漸積鼻竅,留伏不散,凝滯而成息肉。

1.辨證依據:鼻內有一個或多個表面光滑、大小不一,帶蒂可活動,質軟無痛的贅生物

2.臨床證型:臨床以濕熱壅滯多見,故可不分型。主要症状為持續性鼻塞,並有嗅覺減退,鼻涕增多,常有頭昏、頭痛。可見鼻腔內一個或多個贅生物,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紅,半透明,觸之柔軟而不痛,可移動。若息肉較多較大,可引起鼻外形的改變,鼻樑變寬而膨大。

【治療】

一、現代醫學

鼻息肉的治療,目前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由於與鼻變態反應或感染有關,手術切除後常易複發。對來自篩竇、上頜竇的多發性,或複發性鼻息肉,應進行篩竇、上頜竇根治術,可減少複發。

二、中醫學

1.治療原則:宜清肺宣氣,瀉濕散結。

2.治療方法

(1)外治:①用明礬30g,蓖麻7個,鹽烏梅肉5個,麝香50mg,共搗為丸,紗布裹塞鼻內息肉處。②用明礬30g,甘遂3g,白降丹0.6g,雄黃1.5g,共研細末,用水或麻油調合後置於紗條上,敷息肉根部或表面,每日1次,7~14次為1療程。③苦丁香、甘遂各18g,青黛草烏枯礬各3g,共研細末,麻油調合,點塗於息肉上,每日1次。④用瓜蒂細辛各等份,研細末,每用少許吹息肉處。

(2)內治:用黃芩10g,梔子10g,石膏10g,知母10g,桑白皮10g,辛夷花10g,枇杷葉10g,車前子10g,澤瀉15g,僵蠶10g,紅花10g,川芎10g,白芷10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

參看

32 變應性鼻炎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 | 鼻腔異物 32
關於「耳鼻喉科/鼻息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