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萎縮性鼻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鼻部疾病 >> 萎縮性鼻炎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鼻粘膜及鼻甲骨萎縮慢性炎症,重者可使鼻的生理功能受到嚴重的影響。病因不明,可能與內分泌功能紊亂,遺傳營養不良,高溫環境和化學氣體的刺激,特異性感染鼻腔手術破壞組織過多等因素有關。部分病人鼻腔有惡臭味也稱臭鼻症

【診斷】

一、現代醫學

1.詳細詢問病史,有無與化學氣體及有毒物質接觸史,鼻腔手術史,營養狀況和內分泌失調等。

2.鼻干鼻塞,常擤出膿痂,伴頭痛,頭昏,嗅覺喪失呼氣惡臭,時有少量鼻出血。若累及耳咽管時可出現耳鳴,聽力下降。

3.晚期鼻樑寬平,前鼻孔扁圓。鼻腔檢查見鼻甲縮小,鼻腔增寬,鼻粘膜乾燥或表面附有灰綠色膿痂;咽部粘膜萎縮。

4.應與鼻硬結病、鼻白喉、鼻腔壞死肉芽腫相鑒別。

二、中醫學

萎縮性鼻炎屬中醫「鼻槁」範疇。

1.病因病機:因過食辛辣炙煿助陽生熱之物,或吐利亡津,病後失養,致肺燥津虧,無以上輸,鼻炎濡養,則肌膜枯槁而為病;或可因氣候乾燥,或屢被風熱燥邪,熏蒸鼻竅,久則耗傷陰津,蝕及肌膜,以致鼻內乾燥,肌膜焦萎。又若飲食失節,勞倦內傷,脾失健運,氣血精微生化不足,無以上輸充肺而濡養鼻竅。兼以脾不化濕,蘊而生熱,濕熱熏灼,肌膜漸萎。此外,腎為一身陰液之根,腎陰不足肺津亦少,故腎陰虧虛亦可致鼻失滋養而發病。

2.辨證依據:鼻內乾燥,肌膜萎縮,鼻道寬大,鼻氣腥臭,自覺鼻塞嗅覺失靈,鼻腔內積有黃綠色痂皮等。

3.臨床分型

(1)肺氣陰虛型:鼻腔乾燥,肌膜萎縮,涕液穢濁,帶黃綠色,或夾少許血絲,痂皮多,咽癢時咳,舌紅苔少。脈細數

(2)脾氣虛弱型:鼻涕如漿如酪,其色微黃淺綠,痂皮淡薄,鼻內肌膜淡紅,萎縮較甚,出氣腥臭,可伴食少腹脹疲乏少氣大便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療】

一、現代醫學

1.清潔鼻腔:以生理鹽水呋喃西林液沖洗鼻腔,並清除膿痂。

2.鼻腔滴藥:可以使用復方薄荷油或石臘油,1%鏈黴素甘油磺胺嘧啶魚肝油滴鼻。

3.補充多種維生素:魚肝油、核黃素維生素C

4.雌激素行鼻腔粘膜塗擦可使粘液細胞增多,粘膜充血,用含10000國際單位的雌激素1ml的油劑浸濕棉片置入鼻腔,3~4小時後取出,每日1次,2周後見效。

5.手術療法:縮窄鼻腔,促進鼻粘膜功能恢復者最常用鼻腔粘膜下填塞術,現已少用的鼻腔外側壁骨折內移術;增加鼻內分泌物減輕症状者用腮腺管移植術交感神經切斷術也為臨床少用。

二、中醫學

1.治療原則:宜養陰潤燥益氣散邪。

2.治療方法

(1)肺氣陰虛型:①外治:a.用肉蓯蓉淫羊藿當歸桂枝黃芪各300g,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濃縮成浸膏,加入石蠟油500ml、蜂蜜500ml、芝麻油200ml、冰片50g,滴鼻,每次~3滴,每日~3次。b.用魚腦石粉9g,冰片0.9g,辛夷花6g,細辛3g,共研細末吹鼻,每日~3次。②內治:用阿膠10g(沖服),麻仁15g,麥冬15g,党參15g,桑葉10g,杏仁10g,枇杷葉10g,沙參15g,當歸10g,金銀花10g,野菊花10g,甘草6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③針灸治療:針刺迎香禾髎素髎足三里肺俞脾俞穴,每次~3穴,中弱刺激留針10~15分鐘,每日1次。艾灸百會、足三里、迎香、肺俞穴,每日1次。

(2)脾氣虛弱型:①外治:同上。②內治:用党參15g,白朮10g,黃芪20g,當歸15g,柴胡6g,升麻6g,陳皮6g,紅花6g,丹參15g,白芍15g,熟地15g,水蛭6g,桃仁10g,甘草6g。水煎,每日劑,早晚各服1次。③針灸治療:同上。

參看

32 慢性肥厚性鼻炎 | 變態反應性鼻炎 32
關於「耳鼻喉科/萎縮性鼻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