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鼻腔異物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鼻部疾病 >> 鼻腔異物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鼻腔異物常發生於兒童好奇或玩耍不慎時將異物塞入鼻腔內,或外傷、醫源性和露宿時蟲類進入鼻腔。常見的異物分類:植物性、動物性和非生物性。

【診斷】

一、現代醫學

1.有異物史,但有些病人異物史不明確。

2.主要症状有:鼻阻,流涕噴嚏鼻臭鼻出血。兒童單側鼻阻、分泌物惡臭者應首先考慮異物存留。

3.檢查要點

(1)異物存留時間不長的病人,前鼻鏡檢查一般可見異物存留部位。

(2)異物存留時間長,鼻甲肥大,分泌物較多的病人,用血管收縮劑收縮腫脹的粘膜並清除鼻腔分泌物後,方可發現異物。

(3)水蛭常吸附於鼻頂粘膜,軀體呈棕褐色,遇刺激及香味時活躍和回縮,即易發現。

4.X線攝片可顯示金屬異物形狀及位置。

二、中醫學

1.病因病機:小兒玩耍時,誤將細小物件如黃豆、花生粒、砂石、紙團等塞入鼻內;也可能由於醫療工作上的疏忽,而將紗條、棉條等遺留病人鼻內而形成疾病;飲食不慎或嘔吐時食物經鼻咽部進入鼻腔,槍彈傷爆炸傷時引起鼻腔異物;小昆蟲等偶然進入鼻腔等,均可形成本病。

異物進入鼻腔,產生刺激而噴嚏;堵塞於鼻道,妨礙呼吸的通暢,故有鼻塞;損傷鼻內肌膜,可發生鼻衄;停留時間較長,引起感染邪毒,還可出現膿涕。

2.辨證依據:(1)局部發現異物。(2)單側鼻腔阻塞,膿涕帶血,有臭穢氣味。

3.臨床證型:鼻腔異物,因異物的性質、形態、大小以及停留時間長短不同,症状有所不同。其主症可有噴嚏,單側鼻腔阻塞,膿涕帶血,臭穢等。鼻腔檢查可發現異物。存留較久的異物,其鄰近肌膜多有紅腫糜爛,或有肉芽。若有蛆蟲在鼻內繁殖,可致鼻部糜爛,臭穢。

【治療】

一、現代醫學

1.鼻腔內植物性異物或非生物異物可用鑷子取出。

2.圓形質硬光滑的異物可用異物鉤、小圓形刮匙,或用回形針彎成勺狀從異物一側置於異物後部取出異物。不可用鑷子、鉗子之類器械夾取,以免異物滑入鼻咽部。哭鬧的兒童可引起下呼吸道消化道異物。所以兒童患者一定要在充分麻醉及鼻腔收縮的情況下專人固定坐位取出或採取平臥頭低位取出。

3.巨大異物鉤不出者,可用鉗夾爛後分塊取出。少數異物嵌頓較緊,不易從前鼻孔取出者,可行鼻側切開術取出。

4.有生命的異物如水蛭、蛆蟲,可用浸有乙醚氯仿或1~2%地卡因棉球塞在異物存留處2~3分鐘後再夾取。

5.鼻腔異物取出後應給予麻黃素滴鼻,鼻腔有炎症及糜爛時,可用浸有抗生素明膠海綿置於鼻腔。

二、中醫學

1.治療原則:本病以外治為主,根據異物的性質、形態、大小、所在位置,而採取相應的取出方法。合併感染者須結合內治法。

2.治療方法

(1)外治:①細小異物可用皂角細辛各等份研末,取少許吹鼻取嚏,借噴嚏將異物衝出。②對形態不整的異物,如紙團、紗條等,可用鑷子挾取;若異物較大,可挾碎分次取出。③圓而光滑的異物,如珠子、豆類,可使用小鉤撥出。④經鼻孔難以取出的異物,可令患者仰臥,頭低位,將異物推向鼻咽部,經口腔取出。

(2)內治:肌膜有潰爛、紅腫、膿涕多者,宜予清熱解毒。用金銀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魚腥草15g,地膚子10g,赤芍10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

參看

32 鼻息肉 | 鼻出血 32
關於「耳鼻喉科/鼻腔異物」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