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功能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臨床上一旦懷疑病人有嗅覺功能障礙,就應該施展嗅覺功能檢查,正確判斷患者的病情,是否有嗅覺障礙及其嚴重程度。造成嗅覺功能障礙的原因較多,有鼻粘膜萎縮、嗅覺神經損傷、嗅皮質損傷等。嗅覺功能檢查的方法只要有兩大類,分為主觀檢查法和客觀檢查法。

目錄

主觀檢查法

檢查患者有無嗅覺功能。將不同嗅劑,比如香精、醋、樟腦丸、煤油等,分別裝在同一顏色(外表看起來相同)的小瓶子中,囑受檢者選取其中一個,手指堵住一側鼻孔,以另一側鼻孔聞之,並說明氣味的性質,依次檢查完畢。該檢查法是目前一些常規嗅覺檢查方法,比如升學檢查、入職檢查等。

客觀檢查法

嗅覺誘發電位

是由氣味劑或電脈衝刺激嗅粘膜,在頭皮特定部位記錄到的特異性腦電位。由氣味劑刺激誘發者又稱嗅覺相關電位。通過嗅覺誘發電位儀將一定濃度和濕度的氣味劑以恆定的溫度和流量送至受試者鼻腔嗅區,按國際標準10/20法(測誘發電位時在頭皮擺放電極的位置)在頭皮記錄到穩定的特異性腦電位變化,即為嗅覺誘發電位。該檢查已在臨床用於嗅覺障礙的診斷、嗅覺水平的檢測和評估。

功能性磁共振檢查

該技術是以人體內血氧濃度變化作為對照劑,可以提供時間和空間解析度的圖像。通過計算機的自動處理得到一系列的腦功能活化區。該檢查沒有放射暴露,可反覆測試,解析度高。


參看

嗅覺

參考文獻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醫學教材.田勇泉主編

關於「嗅覺功能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