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惡臭

惡臭是指難聞的臭味。迄今憑人的嗅覺就能感覺到的惡臭物質就有4000多種,其中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的有幾十種。有的散發出腐敗的臭魚味,如胺類;有的刺鼻,如氨類和醛類;有的放出臭雞蛋味,如硫化氫;有的類似爛洋蔥或爛洋白菜味等等。惡臭物質使人呼吸不暢,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頭暈腦脹,甚至把人熏倒,濃度高時,還會使人窒息而死。

惡臭物質分布很廣,影響範圍大,已成為一些國家的公害。惡臭物質多來源於化學、製藥、製紙、製革、肥料、食品、鑄造等工業。惡臭對人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惡臭還會使人煩躁不安,工作效率減低,判斷力和記憶力下降。高濃度惡臭物質突然襲擊,有時會把人當場熏倒,造成事故。  

目錄

發臭機制

惡臭物質發臭和它的分子結構有關,如兩個烷基同硫結合時,就會變成二甲基硫 【(CH3)2S】和甲基乙基硫 (CH3.C2H5S)等帶有異臭的硫醚。若再改變某些化合物分子結構中 S的位置,其臭味的性質也會改變。例如,將有爛洋蔥臭味的乙基硫氰化物(C2H5SCN)中的S與N的位置對調,就會變成芥末臭味的硫代異氰酸酯(C2H5NCS)。各種化合物分子結構中的硫(=S)、巰基(—SH)和硫氰基(—SCN),是形成惡臭的原子團,通稱為「發臭團」。另有一些有機物如苯酚(C6H5OH)、甲醛(HCHO)、丙酮(C2H6C=O)和酪酸(C3H7-COOH)等,其分子結構雖不含硫,但含有羥基、醛基、羰基和羧基,也散發各種臭味,起「發臭團」的作用。  

嗅覺機制

人的鼻腔上部有嗅上皮,它由嗅覺細胞感覺細胞)、支持細胞和基底細胞形成的嗅粘膜以及嗅粘液表面所構成。在嗅覺細胞末端有嗅小胞,並伸出嗅纖毛到嗅粘液表面下的粘液中。從嗅覺細胞伸出嗅神經進入嗅球,經兩條通路傳入大腦嗅覺中樞。  

惡臭危害

主要有六個面:①危害呼吸系統。人們突然聞到惡臭,就會產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氣,使呼吸次數減少,深度變淺,甚至完全停止吸氣,即所謂「閉氣」,妨礙正常呼吸功能。②危害循環系統。隨著呼吸的變化,會出現脈搏和血壓的變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氣會使血壓出現先下降後上升,脈搏先減慢後加快的現象。③危害消化系統。經常接觸惡臭,會使人厭食噁心,甚至嘔吐,進而發展為消化功能減退。④危害內分泌系統。經常受惡臭刺激,會使內分泌系統的分泌功能紊亂,影響機體的代謝活動。⑤危害神經系統。長期受到一種或幾種低濃度惡臭物質的刺激,會引起嗅覺脫失、嗅覺疲勞等障礙。「久聞而不知其臭」,使嗅覺喪失了第一道防禦功能,但腦神經仍不斷受到刺激和損傷,最後導致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調節功能失調。⑥對精神的影響。惡臭使人精神煩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減低,判斷力和記憶力下降,影響大腦的思考活動。

高濃度惡臭物質的突然襲擊,有時會把人當場熏倒,造成事故。例如在日本川崎市,1961年~9月就曾連續發生三次惡臭公害事件,都是由一家工廠夜間排放一種含硫醇的廢油引起的。惡臭擴散到距排放源20多公里的地方,近處有人當場被熏倒;遠處有人在熟睡中被熏醒。還有人噁心、嘔吐、眼睛疼痛等等。  

評價和預防

人類嗅覺感受器能感受極微量的氣味,如對人工麝香感知量為4×10毫克/升+、對樟腦為16×10毫克/升,對糞臭素為4×10毫克/升。對惡臭污染源所排放惡臭物質的種類、性質、污染範圍以及臭氣強度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檢測和評價時,採用詢問法和嗅覺法,可以作為微量氣體化學分析法的補充。

惡臭物質的臭味,不僅取決於它的種類和性質,也取決於它的濃度。濃度不同,同一物質的氣味也會改變。例如將極臭的吲哚稀釋成極低的濃度時,就會變成茉莉的香味。相反,高濃度的香水,也會給人不愉快的感覺。高濃度的丁醇發出惡臭,低濃度的則放出蘋果酒的芳香。在評價惡臭時,應以感受到的濃度強弱為準,而不是以「香」和「臭」來劃分。

惡臭物質可採用高溫燃燒、催化燃燒、活性炭吸附、清水加除臭劑進行淋洗等方法加以清除。含惡臭物質的廢水,在排放前應進行除臭處理。散發惡臭嚴重的污染源,應遷出居住區。

關於「惡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